一、外国科幻片的中国元素
无论科学还是电影,都有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何况融二者为一体的科幻电影。所以,在介绍和讨论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科幻片之前,笔者先介绍一下中国人和中国元素如何与外国科幻片建立联系的。
首先,一些外国科幻片在没有中国人参与的情况下,使用中国元素,这是最间接的一种影响。早在三四十年代,华人的形象就出现在科幻片里,不过是以反角的形式。在美国米高梅、国际影片公司合拍的《傅满州面具》里,主人公傅满州发明了死光,并试图统治世界。
一九三七年,探险科幻小说《失去的地平线》被哥伦比亚公司搬上银幕。在这部电影里,东方人从魔鬼变成了神,成了引导西方人走出物欲横流的导师。影片花了大成本制造小说中的香格里拉,让这一小说形象通过银幕广为流传。七十年代该小说再一次被搬上银幕。按照原著的表述,香格里拉位于中国云南的某个地方。如今,云南省中甸县已据此改名为“香格里拉”。这其中无疑有同名科幻电影传播的影响。
一九六二年,《007》系列第一集《诺博士》与观众见面。反一号“诺博士”是有中国血统的混血儿,并盗用中国政府的钱研制自己的秘密武器。从那以后,中国人经常出现在《007》系列中,虽然都不是直接的反角,但却是反一号的支持者。直到《明日帝国》中的杨紫琼,中国形象在这一系列中才正面化。(www.daowen.com)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中国人或者华人形象摆脱政治色彩、符号色彩,不再是“神明”或“魔鬼”,开始以普通角色进入科幻片当中。
一九九〇年,美国出现了一个中等成本的科幻片《深渊异形》,它使用了“地下生命”这个独特题材,并广受欢迎。后来发展成一个系列,总共拍摄了四集,故事背景则从十九世纪一直发展到当代。而在这四集里,一个从清朝起移民美国的华人家庭始终是重要配角。影片开始时,这一家族的祖先尹林朋刚刚剪了辫子。而在八十年代的当代背景里,他们的后代完全美国化了。
除了中国人,中国背景也出现在外国科幻片里。在德国公路科幻片《直到世界尽头》中就有不少中国上海的景色,编导认为它和迪拜一样能体现某种异域感觉。在《星球大战前传:西斯的复仇》中,卢卡斯团队专程来到桂林,拍摄下桂林山水,作为外星球的画面。这和卢卡斯取景北非的初衷一样,用异国风光制造异星景色。
近些年,由于中国电影市场迅速扩大,使用中国元素的好莱坞科幻片越来越多。《巴比伦密码》、《变形金刚Ⅱ》等都是典型代表。灾难片《二〇一二》中在中国造大船的情节,把中国元素的使用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