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令日本电影业在亚洲范围内早熟,而科技教育的领先也使日本拥有亚洲最早的科幻迷团体。二战以后,伴随美军而来的美国科幻杂志培养出第一代日本科幻作家。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日本便出现了最早的原创科幻片,就是大名鼎鼎的“哥斯拉”。
这个巨兽在一九五四年被东宝和恩伯塞影片公司制作出来。哥斯拉是高达一百米的巨型怪兽。在地下沉睡了千万年,被一枚核弹的爆炸所惊醒,在东京横冲直撞。《哥斯拉》电影一共拍摄了十几集。后来被好莱坞购买改编权,制作出美国版,并从此走向世界。
如果说“哥斯拉”没有科学依据,知识基础太弱,那么三十年代出现的“金刚”和它又有什么区别呢?这类片子反复出现在各国科幻电影的早期,充分说明当时该国电影观众对科幻片的欣赏能力还很弱。
在《哥斯拉》之后,日本电影人拍摄了一大批怪兽片,成为日本科幻片的传统。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一九六一年东宝电影公司的《飞蛾》、一九六六年的《照相机》(主角是巨型乌龟),等等。这些电影和《哥斯拉》系列一起,形成了日本风格的怪兽片。严格来说,这类怪兽片只能说是科幻电影的入门之作,大体相当于美国人制作首版《金刚》的时代。
《哥斯拉》剧照
一九五七年,东宝和米高梅合作拍摄了《地球防卫力量》。在这部电影里,外星人来到地球,并秘密与日本妇女通婚。一九八一年,东宝电影公司制作了《时间误差》。这是日本版的时间旅行故事。影片让一个班的日本士兵穿越时空,来到十六世纪的幕府武士时代。
《日本沉没》海报
一九七三年,东宝电影公司将小松左京的经典《日本沉没》搬上银幕,大获成功。迄今为止,这仍是日本最成功的科幻片。在二〇一一年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沉没》成为中国媒体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日本科幻片,足见它的影响力。
小松左京当年为创作《日本沉没》的小说,花多年时间钻研地质学。后来他还亲自担任电影编剧,把握影片方向,使其高度忠实于原作。该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把科幻艺术的规律吃得很透彻,故事完整,科幻构思系统,并且用大量的视觉元素来表现复杂的地质学概念。
电影一开始就是数亿年前“冈瓦纳古陆”的示意图。经过一点点演变,各大洲分开了,日本列岛也最终从亚洲大陆分裂开来,形成现在的模样。这一串镜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奠定了这部电影严肃科幻片的风格。
在影片的开始,田所博士来到海洋调查船上,抚摸着一艘微型潜水艇模样的东西说了一句台词——这就是它吗?这句看似简单的台词体现了编剧对科学现状的深入了解。这个设备叫做“深潜器”,可抵抗强压,专供几千米深的大洋探测使用,当时仅有美日等科研大国拥有寥寥几艘,它是日本科学技术的代表。一般科学家轻易用不上,甚至连田所博士这样的高级专家也要排队申请使用时间。
接下来观众会看到一系列深海画面,当时,中国观众已经从《大西洋底来的人》中领略了深海风景,对此不以为然。其实,深海探测不同于潜艇航行,到目前为止也仅几个国家拥有技术条件。可以说,《日本沉没》这样的科幻片充分扎根在当时的日本科研实力基础上。
中国科学家以前只能搭乘国外的深潜器进入大洋深处,现在刚刚建立起自己的深潜器“大洋一号”。我们期待着它也能出现在一部中国深海题材科幻片中。
电影《日本沉没》上映后不久,日本又改编了小松左京的《首都消失》,描写日本首都东京被连电波都无法穿透的浓雾锁闭,日本科学家寻求解救办法的故事。这部片子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色彩均不及《日本沉没》。
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日本电影《追捕》曾经吸引了亿万观众。虽然电影没有注明是科幻片,但电影的基本构思——中枢神经阻断剂,到今天也属于科幻的范畴。
一九九五年,日本科幻作家濑名秀明的《寄生前夜》得以出版,收获一百六十万册的销售佳绩。小说拥有足够硬的科幻构思——几十亿年前,线粒体侵入原始单细胞生物,与其共生至今,所有生物细胞里都有这一结构。一个叫圣美的年轻女子体内的线粒体开始拥有自我意识,想“反叛”出细胞生物体。它们控制了圣美的意识,让她因车祸致死,再诱骗圣美的丈夫培养其肝脏细胞,最终破茧而出,成为一代奇异的智慧生物。
由于畅销,这部硬科幻小说顺理成章地被搬上银幕,然而同时却显示出美国之外科幻片导演的共同弱点。他们不熟悉科幻片的制作要领,于是只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寄生前夜》从题材上讲是科幻小说,从风格上讲是恐怖小说。而在改编电影里,恐怖色彩无处不在,甚至很显多余。光是女助手被线粒体感染这一过程便用了几分钟之久,情节几乎没有推进,只是用不同的镜头或者音效来表现她如何恐惧。
人们去看科幻片,就是要看其中的异象、奇景。所以,那个作为影片核心的科幻点怎么登场便大有讲究,甚至成为一部科幻片成败的关键。因为要靠着它延续电影的吸引力。在许多科幻片里,导演都让处于核心的科幻构思慢慢出场。比如《独立日》中的外星飞碟、《哥斯拉》中的怪兽、《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魔鬼DNA》中的巨型昆虫等,莫不如此。
总结这些例子中的异象,一要出现在合适的部分,基本是在全部影片的前中部,大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位置上。出现太早会失去悬念。但除非是专门拍成悬念片,否则出现太晚又会使观众觉得影片故弄玄虚,同样失去兴趣。二是要作充分铺垫,培养观众足够的期待心理。先积累小的异象:如《独立日》中的雷达监视器、异样的云彩;《哥斯拉》中的巨型足迹;《侏罗纪公园》中放在集装箱里,看不清全身的凶兽等,都是预先留下悬念的例子。
反观《寄生前夜》,电影直到半程,由线粒体制造的奇迹才出现。前面不仅铺陈过多,而且集中在男主人公对妻子车祸而死的感情震撼上。反复表现他的悲痛和怀念。科幻片并非不能表现人之常情,没有人之常情,科幻片会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然而科幻片毕竟不是主要用来表现人之常情的电影,那是伦理片、爱情片的主题。在科幻片里,人之常情点到为止,做到足够合理就行,不能喧宾夺主。然而由不熟悉科幻片的导演来拍科幻片,常常爱往这个方向发挥自己的旧特长,而不是学习拍科幻片的新技巧。
《拯救宇宙》海报
笔者没读过《寄生前夜》,想来作为一部长篇,情节肯定很丰富。而电影所摘取的内容,压缩一下只够写一个短篇,可见编导删掉了太多的内容。而他们刻意保留的这部分内容,也有很多不是观众想从一部科幻片里看到的。原作那个长达几十亿年的宏大进化论背景,被改编成一个男人对亡妻的怀念,似有买椟还珠之嫌。
一九九七年,日本著名导演佐藤纯弥拍摄了科幻片《北京猿人》,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日本军方将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盗运回国,谎称因海难而失踪,将其秘密隐匿。到了二十一世纪,日本科学家重新翻出该化石,从中提取出DNA残片送上太空,希望借宇宙辐射的力量使它们恢复活力。结果,飞船在轨道上发生故障,坠毁在荒岛上。三个猿人从飞船里诞生,被日本科学家秘密保护下来。中国情报人员潜入日本,试图将猿人夺回大陆。
影片的科学线索有些荒诞离奇,但主题思想还不错。最后,中日双方约定不再追踪猿人,而是将它们和一只复活的猛犸象一起放归大自然。因为那是猿人们真正的家园。这部电影里的太空景色十分壮丽,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然而猿人诞生的情节便过于弱智了。
《大逃杀》剧照
二〇〇〇年,北野武主持的《大逃杀》与观众见面,这是日本社会题材科幻电影的典型。在影片里,未来的日本经济崩溃,由某个独裁政府统治。他们将青少年送入荒岛,让孩子们互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人才能离开。影片将暴力和血腥强调与十几岁的青春少年结合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
《天咒》海报
《再造人卡辛》海报
最近十几年,日本科幻片在技术上已经提高很快。新版《哥斯拉》,“星际迷航”式的《拯救宇宙》,以及灾难片《天咒》,技术水平都很出色。不过,这些电影的艺术色彩以及思想内涵都很有问题。在新版《哥斯拉》中,再次袭击日本的哥斯拉被描述成“太平洋战争外国死难者脑电波凝聚而成”,抗击它的则是日本神话中的“护国神兽”,这不仅是借用科学词汇在胡说八道,在思想上更有典型的右翼倾向。
《再造人卡辛》改编自七十年代的卡通剧集。未来时代里,“亚洲联盟”击败“欧罗巴”,占领“勒几亚”。科学家东博士研究用人体细胞再造肢体的技术。结果天降奇石,将那些单独的肢体组合成人类。实验室外面的警卫对这些新人进行大屠杀。四名“新造人类”脱逃,在一处深山里建造基地,向人类复仇。东的儿子铁也在镇压叛乱的战争中死去,又被父亲复活,与“新造人类”进行战斗。
影片场面浩大。结尾处“新造人类”的机器士兵和“亚洲联盟军团”作战场面,完全可以和《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的战争场面相比。影片营造了一种“蒸汽朋克”式的技术氛围:锈迹斑斑的钢铁机械、粗笨的坦克、十九世纪科幻小说中描绘的直升机。同时,一些画面还有日本艺术特有的纤柔之美。而由于它改编自卡通剧,在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方面,保持着一些卡通风格。不过,由于过于追求电影语言的细腻表达,在叙述方面有些不清楚。
在这部影片里,日本电影人注重“自然美”传统得到保持。尽管影片主要是钢铁和机器的世界,但油画般的花园、雪山、峡谷穿插其间,美不胜收。
《斑马人》是一部蝙蝠侠形式的科幻片。不过更具有无厘头色彩。八十年代,日本曾经上映过一部名叫《斑马人》的幻想电视剧。以二〇一〇年为时代背景,描写一个身穿斑马衣服的侠客与外星人搏斗。由于剧情很滥,仅七集就停止了。
《斑马人》剧照
《铁男》剧照
当年的忠实观众新市后来成为某小学教师。他资质平庸,性格懦弱。妻子搞婚外恋,女儿早恋,儿子受歧视,他都无法解决。最可怕的是大家心照不宣,都瞧不起他这个父亲和丈夫。新市无奈之余,制作了斑马人的化妆面具和衣服,穿在身上,在幻想中聊以自慰。
结果,二〇一〇年真的到来时,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新市真的成为斑马人,并且真的与外星人进行搏斗。赢得了家人和亲友的爱戴。这是一部抒发幻想成真的电影。除了情节有些拖沓外,缺点不多。(www.daowen.com)
人体改造和时间旅行一样,属于容易理解,容易被改编的科幻题材。所以,人体改造题材科幻片屡见不鲜。日本科幻片《铁男》讲的就是改造人。在这部片子里,科学家研究成将人体与钢铁合而为一的技术。主人公田江是个身材瘦弱,其貌不扬的男子。被阴谋家选中作人体改造的实验。身体里孕育出金属部件,并且失手打死了儿子。由于深仇大恨,田江成为一个半人半钢铁的怪物。
二〇〇八年,《日本沉没》的第二版与观众见面。有趣的是,日本电影人同时还拍摄了它的恶搞版《日本以外全部沉没》。显示了这个题材的热门。作为一部向原作致敬的电影,这部恶搞片除了名字以外,还有许多《日本沉没》的影子。比如片中出演自卫队长的演员曾经在一九七三年版的《日本沉没》中演男主角小野寺。原小说作者也是小松左京的朋友。
《日本以外全部沉没》海报
如果你觉得日本科幻片讲的都是“奥特曼打怪兽”,那就错了。现在日本无论科幻小说还是电影,都能够挖掘出深刻的科学主题。二〇〇八年出品的《神之谜》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科幻片。在这部电影里,天才少女沙罗华试图用强子对撞机诱发新一轮宇宙大爆炸,成为下一个宇宙的上帝。如果成功,地球将首当其冲化为乌有。
这部电影讲述了宇宙学中的“人择原理”,这是宇宙学家的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理论。他们认为,如果要让生命能够产生,所需要的自然条件过于苛刻,几率过于微小。所以很可能是有个上帝或者超级智能,它是我们这个宇宙的建造者,在它的安排下,各种自然条件才能恰好令生命诞生出来。当然,这种理论简直与神学不分彼此,所以另一些科学家认为曾经出现过无数的宇宙,每个宇宙在某方面都和别的宇宙稍有不同。当宇宙的总数足够大时,总会有一个宇宙里会产生生命。
人择原理十分宏伟和抽象,几乎是在讨论上帝。在科幻小说里,不少经典都体现了人择原理。然而要在银幕上表现它却很困难。因为这一原理没有什么相应的物质成果,可以用画面表现出来。
所以,影片只好通过几次课堂讨论来阐述这一原理。而为了让课堂讨论不至于把观众看得发困,编导让没有文化的男主角基一像耍活宝一样比比划划完成表述。如果没有基一的“动作戏”,估计影院里肯定会鼾声大作。尽管如此,对人择原理这类抽象理论缺乏足够兴趣的观众,恐怕也很难对这部电影有兴趣。这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制片人挑战了一个过于抽象的题材。
《神之谜》剧照
《神之谜》这部影片出现了日本科幻电影史上最像样、最宏伟的“假机器”——超级强子对撞机。它虽然在影片里从未运行,但其形象贯穿始终,时时提醒观众注意“人择原理”这一主题。影片里这架几公里长的”假机器”是倾斜的。这样未必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它富有美学色彩。像骑在城市头上的巨大阴影,又像一只欲飞的鸟。
在科幻故事中,“时间旅行器”几乎可以被称为“命运改变器”,它经常被用来让主人公回到过去,改变命运。对于今天的日本人来说,什么样的历史是大家都希望改变的?似乎莫过于金融泡沫崩溃了。为此日本付出“失去的二十年”,并正在开始失去的第三个十年。日本科幻片《重返泡沫时代》便以此为题材。
在影片中的二〇〇七年,日本已经面临财政崩溃。财政官员下川路定下计划,派少女真弓乘坐时间机器回到一九九〇年,在泡沫崩溃前阻止一项金融法案的提出。之所以派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孩子去,是因为她母亲发明了这台时间机器,并且已经消失在一九九〇年。
影片结尾处,一行人阻止了当年的金融危机。真弓也顺利回到当代,发现下川路已经担任日本首相,而日本经济正在大踏步地前进。如何表现“真实的当代”与“被改变的当代”?电影直接用富丽堂皇的城市画面来体现这一对比。只不过,一般时间旅行片是改变一件可能发生的坏事,让历史回归我们熟悉的轨道。这部电影却是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可能作为结局,可能只有日本观众才能通过这部片子苦中作乐。
二〇〇九年上映的《感染列岛》是一部灾难科幻片,以无名病毒袭击日本,导致社会崩溃为题材。电影中医疗知识方面的细节已经做到了足够丰富,足够准确。然而全片无亮点,节奏单一,自始至终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直到片尾。危机前无铺垫,危机中无高潮。更加上许多镜头里人物要穿着防护服出场,表演技巧被大大遮掩。
《感染列岛》剧照
日本科幻片的状态,可以从一部古怪的电影里窥见。这就是二〇〇七年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推出的《导演万岁》。这部片子是一部“元电影”,意即讲电影制作过程的电影。北野武在电影里就扮演他自己——黑帮片导演北野武。整个故事由片中“北野武”计划执导的几部片子组成,而以他最后确定要拍的科幻片为主要剧情。在这些短剧中,电影以字幕来讲述“北野武”如何构思这些片子,编剧、制片又有什么反应。时时提醒观众这不是真的,只是在拍电影。
《导演万岁》剧照
《大奥》剧照
在《导演万岁》中,北野武是著名的暴力片导演。因为不被艺术界认可,遂开始尝试伦理片、爱情片、怀旧剧、武侠片、鬼怪片。然而无一成功。最后“北野武”决定拍一部讲彗星撞地球的科幻片!结果在一阵彗星飞来的浩大场面后,电影又变成了以母女小骗子为主的搞笑黑帮片。最后“北野武”入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你的脑子已经坏掉了。
这是一部拿自己开涮的荒诞电影,在反映了日本电影界现状的同时,也折射出日本科幻片制作中的一些问题。那里没有卡梅隆这样专门的科幻片导演,在电影制作各环节上都缺乏拍科幻片的准备。他们只是在“不知道要拍什么好”时才冒险选择科幻片,结果只能拍出好莱坞科幻片的山寨版。在《导演万岁》里,一会儿是彗星撞地球的画面,一会儿是《黑客帝国》里的“子弹时间”镜头。导演和剧组人员边拍边议论——这样是不是很没创意?
总之,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回到以前熟悉的套路中。或许这并非北野武要在片里重点表达的思想,不过《导演万岁》中这段拍科幻电影的故事,恰恰能体现日本科幻片,甚至整个亚洲科幻片的不成熟之处。
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历史题材加以“科幻”改造,是东方国家可以进行的选择。男版《大奥》就是这样的作品。《大奥》即“后宫”的意思。日本曾出现过以“大奥”为名的电视剧和电影,都是讲江户时代将军后宫的故事,属于历史剧。
《宇宙战舰大和号》剧照
然而在二〇〇四年,日本漫画家吉永史将“大奥”放在虚拟历史背景下创作了漫画。在这个虚构的德川幕府时代,不明疾病蔓延全境,男人锐减到女人的四分之一,从此成为女人的附庸,女将军拥有男性后宫三千。二〇一〇年,这个有趣的动漫作品被改编成真人电影上映。
将历史翻转进行演绎,这是科幻作品中的一个新类型。菲利浦·迪克《高塔里的男人》是它早期代表作。后来还有《差分引擎》等作品。韩国科幻片《二〇〇九年迷失的记忆》也可以看成这样的亚类型。《大奥》可以看成日本架空历史电影的代表作。
九十年代初日本金融泡沫破裂后,日本真人电影也同时走向衰退。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电影的商业价值已经低于韩国电影、印度电影,甚至中国电影。由于很难走向世界,仅靠本国市场维持,像真人版科幻片《宇宙战舰大和号》这样的大制作几乎没有海外输出的能力。真人电影行业的整体衰退,也导致了日本真人科幻片的衰退。
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日本科幻电影虽然有《日本沉没》这样的杰作。但目前早已被韩国科幻电影甩在后面,现在又正被中国、印度的科幻片大踏步赶上来。由于日本真人电影一直萎靡不振,能否在这个领域扳回来犹未可知。这里面当然有钱的问题,日本真人电影的投资水平已经不如中韩两国。但钱以外的问题也很重要。日本始终缺乏摸到科幻片脉搏的编导,这让他们在科幻小说领域积累的丰厚成果难以体现在银幕上。
《铁臂阿童木》 海报《银河铁道999》 海报《太空堡垒》海报
《天空之城》剧照
与日本真人版电影的衰落相反,日本动漫电影却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而从手冢治虫时代开始,各种类型的科幻作品就是日本卡通的主流之一。这不但是日本卡通的特色,而且也是日本科幻文艺的特色,以至于有人把日本的科幻卡通看成是能够和欧美的科幻小说并驾齐驱的“科幻日本流”。(《映画传奇——当代日本卡通纵览》,刘健著,百花文艺出版社,347页)
当代日本卡通虽然横扫世界,却曾经也有过一个对西方卡通引进、吸收的过程。是现代艺术手段和本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佳作。现代日本卡通创始于手冢治虫,其代表作便是黑白科幻电视剧《铁臂阿童木》(1963)。这个拥有“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机器男孩于八十年代初进入中国,也成为一代中国科幻爱好者的启蒙作品。
稍后,松本零士制作了《宇宙战舰大和号》、《银河铁道999》两部科幻电视剧。不仅在日本风行,而且影响到世界。成为日本科幻卡通的代表作。一九八二年,《太空堡垒》问世。这是一部极具人类视野的电视连续剧。人类的对手是重返地球的亚特兰蒂斯人,本质上也是人类的先祖。主人公和许多角色都是西方人,以至于后来美国制作者可以把它方便地“本土化”。
一九八六年,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创作了科幻电影《天空之城》。它直接取材于《格列佛游记》中的“勒皮它飞岛”。不仅飞岛的名称、构造和飞行原理均与原作一般无二,女主人公的来历也遵循原作。不过电影版《天空之城》却和小说的故事完全不同,可以把它看成是在“格列佛漫游飞岛”后二百年,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新故事。它讲述了十九世纪末,各路人马寻找传说中的飞岛的故事。
这部电影画面优美,尤其是天空的景色,虽然那些巨型飞艇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然而它们极富蒸汽朋克之美。对流层中形形色色的云彩不仅参与情节发展,也给本片提供了特殊的审美对象。
《盗梦侦探红辣椒》剧照
二〇〇六年,日本动漫
大师今敏改编了简井康隆的科幻小说,拍摄成科幻动漫电影《盗梦侦探红辣椒》,堪称这一题材中的佳作。几年后,当好莱坞科幻片《盗梦空间》上映时,编导诺兰还专门发表声明,说他没有抄袭这部日本卡通电影。是的,两者的故事完全不同,肯定不存在抄袭。但至少在“失重走廊”、“打碎街头巨镜”等细节上,《盗梦空间》对其有所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