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科幻片中心理学的角色与特点

科幻片中心理学的角色与特点

时间:2024-04-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科幻片讲的是科学,而科学中恰恰有一门直接研究人类心理的学问——心理学。科幻片《越空狂龙》塑造了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反面形象。科幻片《撕裂的末日》尽管是反乌托邦题材,但同样也是心理学题材。总之,与一些主流电影试图表现心理的荒诞、怪异不同,科幻中的心理学往往体现着理性的、逻辑的一面。

科幻片中心理学的角色与特点

七、科幻片如何讲心理

一切电影都在表现人物心理。科幻片当然也不例外。不过科幻片讲的是科学,而科学中恰恰有一门直接研究人类心理的学问——心理学。所以,分析一下科幻片如何表现心理学题材,对于如何在电影中表现人物心理是个很好的借鉴。

《灵魂大搜索》剧照

一九八〇年,一部叫《灵魂大搜索》的科幻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音提名,与《帝国反击战》的配音同场比拼。这部电影以夸张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美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在电影里,精神病学家杰塞普观点激进,认为精神病根本不是病,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其中包含着巨大潜能。他不满意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式,深入印第安部落寻求原始宗教仪式的帮助,最后竟然激发出沉睡在自身基因中的返祖机制。

这部电影着重反映现实中的科研机制,画面中所展示的科研仪器不仅完全符合心理学的现实情况,而且很冷门,看得出编导很熟悉心理学。片中无论精神病学实验室,还是感觉剥夺实验箱,作为道具布景设计得都非常到位。

影片主人公杰塞普所坚持的研究思想,反映了六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人文主义学派对科学理性思维的不满。一些人想要寻找“替代性的研究”,他们认为东方的瑜伽、禅修,印第安巫术等能够让人产生特殊的心理体验。如今闻名天下的马斯洛就是这个学派中的一员。

这些人不仅以激进的方式研究心理学,还想把它变成一种群众性的心理健康运动。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他们及其观点才被文化界、艺术界所重视。而用一部科幻电影反映一种学术风潮,这种比较冷僻的题材直到今天都不多见。

梦境》剧照

一九八四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片《梦境》展示了梦境历险题材的离奇与宏大。该片曾经于九十年代初在中国上映过。主人公亚历克赛能在科学家的帮助下进入他人梦境,最初是为了帮助别人解决噩梦困扰,后来成为帮助总统逃脱梦中暗杀的英雄。(www.daowen.com)

《入侵脑细胞》海报

《越空狂龙》海报

展现梦的主流电影车载斗量,而这部科幻电影却力求真实地反映睡眠实验室。在影片开始时,科学家保罗给亚历克赛介绍他们的实验室,镜头也跟着呈现实验室里的各种设备。观众可以看到被试躺在睡眠椅上,屏幕上有他们快速眼动的特写。心理学家认为这就是人在做梦时的生理表现。脑电图也多次出现在电影情节里,它记录着人们在梦境里的情绪变化。

后来,《入侵脑细胞》、《盗梦空间》等梦境题材延续了这一领域。和《梦境》一样,《入侵脑细胞》里面的科学家们最初也是为了治疗心理疾病才进行这项研究。它的适用对象也主要是孩子,因为孩子们不善于和成年人用语言交流,更需要直接看到他们的心灵。

科幻片《越空狂龙》塑造了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反面形象。在影片中,瑞曼·卡托对金钱、美色等传统欲望毫无兴趣,唯一动机就是把整个社会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雕塑

在这部电影里,行为主义心理学被科幻化了:重刑犯在冰冻时,通过电子手段直接刺激大脑,改造其行为模式。警官斯佩克被塑造出编织技能。而罪犯西蒙·菲尼克斯则被塑造成杀手,用来消灭“完美社会”的反叛者。

科幻片《撕裂的末日》尽管是反乌托邦题材,但同样也是心理学题材。影片中那种抑制情绪的技术就来自生理心理学。我们可以看到,影片情节虽然超现实,但却很有逻辑性。人们保持情绪稳定的手段便是朝着颈动脉定期注射药物。

总之,与一些主流电影试图表现心理的荒诞、怪异不同,科幻中的心理学往往体现着理性的、逻辑的一面。虽然心理学家经常是反面角色,但影片对心理学的表现却是写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