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科幻电影先驱者:卢卡斯、罗登贝里和卡梅隆

科幻电影先驱者:卢卡斯、罗登贝里和卡梅隆

时间:2024-04-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卢卡斯和罗登贝里是他们中的先驱者,各以一个科幻系列留名于世。詹姆斯·卡梅隆是另一位专业科幻片导演。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幻人的心扉。他执导过《再造战士》、《众星之门》、《独立日》、《哥斯拉》、《后天》、《史前一万年》、《二〇一二》等科幻巨片。艾默里奇是科幻片特技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

科幻电影先驱者:卢卡斯、罗登贝里和卡梅隆

四、第一代科幻人

在科幻电影的时代来到前,已经有梅里爱、弗里茨·朗格、库布里克等导演在科幻片方面拥有大量经验。但直到七十年代末,典型的“科幻导演”才大量涌现,并把科幻片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卢卡斯和罗登贝里是他们中的先驱者,各以一个科幻系列留名于世。这个阵营里还有一大批名家。

迈克尔·克莱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是好莱坞的圈内人,既写小说也作制片人,当过编剧,有的电影甚至亲自执导。他可以不劳编剧大驾,直接改编自己的剧本。成熟时期的克莱顿,在写小说的时候就注意保留大量视觉元素,以方便它被改编成影视。而在改编过程中,从小说中保留什么、删除什么、增加什么,克莱顿也很有把握。割自己小说情节的肉而不觉得痛,单纯的小说作者难以做到这一点。尤其显示了克莱顿把握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能力。

如果你读了克莱顿的小说《侏罗纪公园》、《重返中世纪》、《神秘之球》(通译《深海圆疑》),再看由它们改编的电影,你会觉得它们是两个形似神不似的故事。克莱顿的小说个性独特,专门架构以假乱真的高科技氛围。而电影则把高科技色彩尽可能变淡,突出原作中的视觉色彩。比如巨形恐龙、中世纪冷兵器战争,等等。我们尽可以把克莱顿电影和同名小说视为两个不同的艺术品

迈克尔·克莱顿

克莱顿的科幻处女作《安德洛默达品系》作为小说先声夺人后,于一九七一年被环球影业公司拍成电影。从此他便结下了与好莱坞的缘分。作为科幻片导演,除了《西部世界》外,克莱顿于一九七八年把罗宾·科克的《昏迷》搬上银幕。在这部片子里,健康人被绑架并被冷冻,以便等有钱人购买他们的器官

除此之外,克莱顿还制作过不那么出名的一些科幻片,如《逃亡》等。他还创造了一个科学题材的电视剧手术室的故事》,从多个角度表现科学。而作为原创作者,克莱顿的科幻小说《终端人》、《刚果惊魂》、《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重返中世纪》(改编影片名为《时间线》)等,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刚果惊魂》剧照

“今天,我们被人类及其创造物所包围。人类无法逃避,全球范围内到处如此。大自然成了人们心中的幻想,成了难圆的旧梦,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在《刚果惊魂》中,迈克尔·克莱顿通过人物之口发出了上面的感叹。而这部创作于一九八〇年的小说也成了地理探险题材的最近代表作之一,并于一九九五年改编成电影。

影视工作者擅长摆弄机器设备,调动镜头,组织画面。在文字方面也有专长的人很少。据说斯皮尔伯格许多天都不读一本书。《星球大战》、《E.T.》等电影成功后也推出电影小说,不过都是制片人雇枪手代笔的。但克莱顿却是亦影亦文,在两个领域都达到一流境界。

詹姆斯·卡梅隆是另一位专业科幻片导演。虽然他曾经靠《泰坦尼克号》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他拍摄的科幻片远多于其他题材的电影。并且,正是科幻片里处理技术道具的经验,帮助他在银幕上表现巨轮泰坦尼克号。

当《阿凡达》拍摄完成后,卡梅隆这样对记者讲他的成功史:“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爱看漫画、另类科幻小说,喜欢看历险电影。我太热爱科幻作品了!白天阅读的东西,晚上就变成了梦。在《阿凡达》中可以创造新的自然、新的星球、新的景物、新的生物,这正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要也为之努力的电影,是我的“梦想计划”——它把我狠狠地拽着往前走,让我时刻保持清醒。”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幻人的心扉。

詹姆斯·卡梅隆

卡梅隆很小就写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的氛围里成长。后来他拍摄的《深渊》就是以十二岁时的一篇小说习作为蓝本。卡梅隆进入电影业后从事的第一个职业就是特技导演。后来这成为他的专长。

艾默里奇是一位德国籍的导演,但他就是喜欢好莱坞大片,而不是欧洲的小众艺术电影。他执导过《再造战士》、《众星之门》、《独立日》、《哥斯拉》、《后天》、《史前一万年》、《二〇一二》等科幻巨片。从《众星之门》开始,艾默里奇就一直在玩大制作,且票房历久不衰。

尽管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人都擅长科幻大制作,但在职业生涯早期都曾经有过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经历。艾默里奇却几乎从一开始便与大片结缘。大学毕业时,他就创作过德国电影史上投资最多的学生作品,并被推选为柏林电影节开幕影片。转战好莱坞之后,艾默里奇便拍摄了中等成本的《霹雳雄鹰》和《再造战士》,获得主流制片商的认可。

自《众星之门》开始,艾默里奇在电影工作中从来没缺过钱,并且在票房上保持了十几年的高水准。这期间他也曾经拍摄过历史题材电影《爱国者》,但票房并不看好,于是再回来拍摄科幻片。事实证明艾默里奇就是拍科幻片的料。

《阿凡达》剧照(www.daowen.com)

罗兰·艾默里奇

在这些电影里,艾默里奇不仅重技术,而且重美学。比如在《众星之门》里,他将古埃艺术风格科幻化,制造出金字塔形的飞船、权杖形的武器、古埃及风格的自动面具、首饰形的杀人工具。影片里最重要的道具“众星之门”还刻满了象形文字

艾默里奇是科幻片特技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人手里,特技仍然在为剧情服务。而艾默里奇的电影几乎就是为展示某几个特技才拍摄。这些特技画面不仅花费大把金钱,而且在影片里是主要的观赏对象。

以《独立日》为例,这部片子主要卖点就是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巨型外星飞船。而在画面中正式出现飞船遮日的奇景前,艾默契里奇已经做了许多铺垫,让观众们期待它的到来。人们看《哥斯拉》,就是要看大怪兽满城跑,而艾默里奇直到影片开始半小时后才把它直接放到观众面前。在那以前,他用被损毁的船、巨型脚印等不断暗示它的到来。

虽然《后天》被美誉为环保作品,严格来说仍然是为片中几个特技串演的故事,只不过其中的气象学道理比较过硬。到了《二〇一二》中,艾默契里奇不惜随意编造一个站不住脚的科学理由,以便让火山、地陷轮番冲击观众的眼睛。

艾默里奇唯一票房不佳的作品《史前一万年》,恰恰是一部思想水准并不低的作品。只不过观众久久没有看到这一类型的电影,缺乏欣赏积累。其实,电影史上早就有这个奇异的亚类型,可以称为“野人片”。它专讲原始社会的故事,区别于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为内容的一般古装片。

由于原始社会无文字记载,有关知识多掌握在人类学家、考古专家手里,公众并不熟悉,原始社会面貌的神秘性几乎不亚于外星人。“野人片”因此有着奇特的审美情趣。它更接近于科幻片,而非古装历史片。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几部有趣的“野人片”。如法国电影《火种》(通译《火之战》)、《森林鲁滨孙》,美国电影《石头族乐园》、《第十三勇士》、《启示》等。

《史前一万年》为我们展示了文明产生前人类先祖的生活场面。当然,和艾默里奇所有大片一样,它的卖点是剑齿虎、猛犸象与建造中的金字塔。但影片无处不在体现原始人类挣扎着走向文明的脚步。比如出身于狩猎部落的主人公来到农耕部落,第一次吃辣椒的情形。这个情节与故事无关,仅仅是表现出人类技术进步的点点滴滴。

《再造战士》剧照

《独立日》剧照

《后天》剧照

在影片最后,疑似亚特兰蒂斯后代的先进种族建造金字塔,影片正是按照历史学家对金字塔建造过程的推想来设计画面。而剑齿虎、猛犸象、渡渡鸟这些曾经与原始人伴生,但如今已经灭绝的巨兽,当它们出现在该片中时,你几乎可以当成科普片来看。

当然,为几个特技而拍一部电影,这种做法不可能长久下去,毕竟故事不可能永远为特效服务。《二〇一二》已显票房疲态,其名义票房尚不如艾默里奇十几年前的《独立日》,何况用通胀率换算后的实际票房。所以,当笔者知道他不再玩原创,而是选择改编绝代经典《基地》时,期望他也能够转一次型。毕竟阿西莫夫的著作不是随便拿来为特效搭架子的,只能是特技为故事来服务。希望艾默里奇能在坚持高水准特效的前提下,把这个经典故事讲好。

除了这些人以外,好莱坞还涌现出了泽米吉斯、卓沃斯基兄弟等导演。他们并没有执导很多科幻片,但是仅有的几部作品(《回到未来》、《接触》、《黑客帝国》)便能成为经典。

斯皮尔伯格有一句话,颇能代表这一批“科幻导演”的选择。“我喜欢不当独立导演这个想法,我一向喜欢在体系内工作。而且,我很欣赏很多算是‘受雇导演的老导演’。”(参考资料一,555页)上述这些“科幻导演”不仅不是好莱坞体制的反叛力量,而且是这个体制的增强器。他们出道后很快就成为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中流砥柱,并本人也认同这个角色。

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科幻片虽然从来不受奥斯卡的待见,但也从来不是一种反叛性的艺术创新形式。很少有大投资的科幻片选择先锋、前卫、怪异的影像风格。另外,主流科幻片所讲述的题材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可能有惊世骇俗之感,然而对于饱读科幻小说的科幻迷来说又非常保守。一个题材在科幻片中流行起来,常常晚于科幻小说十几年到几十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