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大师座像缘起
慧远(334—416),本姓贾氏,东晋雁门楼烦人。自幼好学,尝游学洛阳,习儒、道典籍。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参见道安法师,从之出家。自此慧远勤诵精思,昼夜研习,对般若学特有会心,常登坛说法,听众悦服,为道安所重。三十二岁时,慧远随道安南下襄阳弘法。后因战乱,道安乃分张徒众,四处传法。四十五岁时,慧远南行,途经九江,见庐山幽静,足以息心,乃留住龙泉精舍、西林寺。慧远五十三岁时,东林寺建成。年八十有三,卒于东林寺。慧远隐居庐山,历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以身作则,率众行道。“既入乎道,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慧远实是东晋中后期继道安之后中国佛教的重要领袖。慧远审时度势,时时处处眷顾佛教文化的本土处境,以使佛教切合中国实际和民众需要;自主创新,以佛教中国化的运思和举措,回应了时代对佛教的挑战,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慧远确立出家沙门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不即不离原则,阐明佛教律仪与世俗礼制的异同关系,提出佛教思想与儒家伦理的“合明”论。慧远还结合中国固有思想传统,阐说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和“生绝神冥,形尽神存”的涅槃论。慧远大力整肃僧团,建设山林寺院,一时庐山闻名遐迩,被誉为佛教“道德所居”。慧远首置禅林,致力禅观,被禅宗视为禅门典范。慧远率先约集同道崇奉弥陀信仰,祈向净土,被后人推为净土宗的始举,慧远后亦被奉为净土宗初祖。慧远还积极组织佛典翻译,使中观、戒律、禅、教诸典得以流传南地,并推动当时中国南北两大佛教重镇长安和庐山的佛教交流,以及中印文化交流。慧远门徒众多,慧持、慧观等皆为—代高僧。慧远以其毕生的巨大业绩,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座丰碑。今有慧远故乡雁门人发心于白人岩塑造慧远大师庄严巍峨座像,以表对慧远的崇敬之情,追念之心。此文化之举,令人感佩。特撰慧远大师生平志业作为缘起,勒之于碑,以垂永久。(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