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魏晋南北朝佛教:佛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化方式

魏晋南北朝佛教:佛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化方式

时间:2024-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折中印度佛教学说与中国传统观念,使佛教信仰理念按中国化方式向前发展。在神不灭论基础上,慧远还提出一个中国式的佛教涅槃论。

魏晋南北朝佛教:佛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化方式

四、佛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化方式

慧远一生非常关心佛学理论建设,他本人佛学思想的核心是佛教内在信仰的基本理念——神不灭论与因果报应论。他折中印度佛教学说与中国传统观念,使佛教信仰理念按中国化方式向前发展。

慧远在佛学理论建设上的主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为中国佛教确立“神不灭”的基本理念。慧远从道安受学多年,长于般若学,后又推重毗昙学。般若学讲缘起性空,我空法空;毗昙学则讲法性不变,不变之性。慧远在佛学上最感困惑的就是不知如何将两者作统一的理解,以至于他的思想常出入于空有之间,有时难免顾此失彼。当慧远力图摆脱空有理论的矛盾与两难时,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却推动和支持他站在神不灭(神有)论的一边,从而为佛教内在信仰提供了理论基石。慧远在《形尽神不灭》[10]论中说:“庄子发玄音于《大宗》曰:‘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又以生为人羁,死为反真。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文子称黄帝之言曰:‘形有靡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化,其变无穷。’庄子亦云:‘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此所谓知生不尽于一化,方逐物而不反者也。二子之论,虽未究其实,亦尝傍宗而有闻焉。”这里庄子所讲的“以生为人羁,死为反真”和文子所讲的“形有靡而神不化”,都是神不灭论的简明表述,它们构成了慧远神不灭论思想的重要来源。印度佛教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无我”(人空),慧远则强调有“人我”(神),否定无我说,这就使佛教学说从印度佛教重“空”的倾向转移到华夏文明重“实”(“我”)的思想上来,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看,这一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www.daowen.com)

在神不灭论基础上,慧远还提出一个中国式的佛教涅槃论(理想境界论)。在慧远看来,人在生死流转中有主体“神”(人我),而“神”之所以有生死之累,是由于有情惑等种种烦恼,认为只有灭除烦恼,了断生死,才能达到涅槃境界。基于这种认识,慧远说:“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11]“冥神”,即“神”达到一种超然不可知的境地。“绝境”,即无境可对。“涅槃”(“泥洹”)就是与生死流转情况相反,人的“神”处于无境可对的超越状态。这种生绝神冥、形尽神存的涅槃境界,显然是一种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创新学说。

慧远认为,沙门承担移风易俗、使众生由迷妄转为觉悟的重任。而化导世俗,最重要的是要宣传因果报应说,使众生去恶从善,进而提升道德和觉悟。他撰写《三报论》和《明报应论》,在神不灭论思想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因果报应理论。慧远一方面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报应论,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一世”报应论;一方面又以神不灭思想来论证三世报应说,并把中国传统的因果报应思想纳入于三世报应说之中,构成为一种兼糅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因果报应论,此一理论成为尔后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的圭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