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魏晋南北朝佛教:僧人整肃与社会协调

魏晋南北朝佛教:僧人整肃与社会协调

时间:2024-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认为佛教的失控与混乱,既伤害了社会政治,也败坏了佛教形象,污染了民风民俗,必须把混迹于佛门的秽杂之徒清除出去。慧远提出合格佛教徒的标准,不仅为沙汰僧人提供了尺度,而且为僧人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指明了方向。慧远重视僧众队伍的整顿和建设,不仅有助于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协调,也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正常生存与良性发展。

魏晋南北朝佛教:僧人整肃与社会协调

三、僧人整肃与社会协调

慧远不赞成沙门礼拜王者的主张,但同意桓玄沙汰僧众的命令。桓玄由沙门礼拜王者问题进而提出整肃僧众的主张:“俄而玄欲沙汰众僧,教僚属曰:诸沙门有能申述经诰,畅说义理;或禁行修整,奉戒无方,恒为阿练若者;或山居养志,不营流俗者。皆足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者,悉皆罢道所在……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6]桓玄从社会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沙汰众僧的理由:“京师竞其奢淫,荣观纷于朝市,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之秽黩。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乃至一县数千,猥成屯落,邑聚游食之群,境积不羁之众。其所以伤治害政,尘滓佛教,固已彼此俱弊,实污风轨矣。”[7]认为佛教的失控与混乱,既伤害了社会政治,也败坏了佛教形象,污染了民风民俗,必须把混迹于佛门的秽杂之徒清除出去。

事实上,慧远对当时佛门的腐败、堕落也深感不满,他在《与桓太尉论料简沙门书》中说:“佛教陵迟,秽杂日久。每一寻思,慨愤盈怀。常恐运出非意,混然沦湑。此所以夙宵叹惧,忘寝与食者也。见檀越澄清诸道人教,实应其本心。夫泾以渭分,则清浊殊流;枉以直正,则不仁自远。推此而言,符命既行,必二理斯得。然令饰伪取容者,自绝于假通之路;信道怀真者,无复负俗之嫌。如此,则道世交兴,三宝复隆于兹矣。”[8]慧远赞成桓玄沙汰僧人,消除佛门乱象,但同时建议桓玄对沙门要分清良莠,区别对待。(www.daowen.com)

慧远说:“经教所开,凡有三科:一者禅思入微,两者讽味遗典,三者兴建福业。三科诚异,皆以律行为本。”[9]认为佛教徒及其活动有三类,而其根本是恪守戒律。慧远提出合格佛教徒的标准,不仅为沙汰僧人提供了尺度,而且为僧人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指明了方向。慧远重视僧众队伍的整顿和建设,不仅有助于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协调,也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正常生存与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