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社会学和政治学:挑战后现代理论的不足

社会学和政治学:挑战后现代理论的不足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不足《歧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利奥塔的所有作品——表现出一种严重的理论和政治缺陷:缺乏社会理论以及广泛综合的社会分析和社会批判。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将回到后现代理论的社会学缺陷、政治缺陷及伦理缺陷这个议题上来,而且,在我们这本著作的结论部分,我们还将再度讨论这个问题。

(2)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不足

《歧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利奥塔的所有作品——表现出一种严重的理论和政治缺陷:缺乏社会理论以及广泛综合的社会分析和社会批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种在其早期阶段追求生命、强度和具体性的理论,竟然会在后来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理论化。利奥塔的作品逐渐远离了具体的社会批判和社会分析,而且他的哲学倾向也始终妨碍着他发展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理论。由于缺乏关于当代社会的理论,因而利奥塔的后现代理论便不得不偷偷地采纳某种现成的社会模式。我们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已经看到,利奥塔未加批判地采纳了后工业社会模型,并且有失妥当地把社会纽带看成是语言。由此可以看出,具有讽刺意味地,利奥塔缺乏关于后现代状况的适当理论,缺乏关于一种新的后代现社会的适当理论,缺乏关于后现代性这种新的历史时代的适当理论。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后现代知识上,放在批判现代哲学和建构一种新哲学上。尽管他在《歧异》以及其他80年代文本中声称,他试图对理解当代政治—历史状况有所贡献(1989:393),但是他的贡献却实在是微乎其微。

事实上,所有后现代理论中都存在着社会学上的缺陷。后现代语言理论常常忽视甚至贬低具体的交往实践,利奥塔虽然与某些后现代理论家不同,强调语言分析的语用学意义,然而,他对论争的强调却掩盖了这样一些问题:在语言中理解是如何生成的?语言如何帮助形成了间主体性以及相互理解(参见第七章)?的确,在利奥塔的理论中根本没有共享、间主体性以及理解这类概念。此外,他倾向于把政治还原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公正概念,但却又未能在他的著作中发展出一门伦理学——这一点其实也是所有后现代理论的共同缺陷。

这些理论缺陷斫丧了利奥塔的政治,同时也暴露出了微观政治通常存在的一些局限。由于把公正还原成了多元公正(而且对他来说还必须是局部的、暂时的、特定的公正),因而人们也就无法发展出较为普遍的公正理论或规范性立场,以便对社会制度作总体性的批判。无疑,无论是科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在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掠夺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两者都需要系统性的社会批判和根本性的重建,然而,这种批判立场从原则上讲却是利奥塔的微观政治所不能容许的。

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将回到后现代理论的社会学缺陷、政治缺陷及伦理缺陷这个议题上来,而且,在我们这本著作的结论部分,我们还将再度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在下面这一章中,让我们暂时转向讨论一些试图明确地发展出某种后现代政治的后现代理论家,其中主要有杰姆逊、拉克劳与墨菲、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家以及那些提倡后现代认同与差异政治的理论家们。

注 释

〔1〕在德国,韦尔什(Wolfgang Welsch)极力地把利奥塔捧为关于多元性、异质性、差异性等问题的典型的后现代理论家;尤其参见Welsch 1988。本宁顿(Bennington,1988)则把他说成是另一位重要的理论家。尽管本宁顿所提到的利奥塔的观点,正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后现代观点,然而他却不愿意把利奥塔说成是一位系统的后现代理论家——而这正是我们在本章中要加以论证的。

〔2〕“社会主义或野蛮”团体试图发展出一系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非教条方法,并发展出一种用以谴责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后来,该团体的主要成员转向反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关于“社会主义或野蛮”的发展历程,请参阅Poster 1975;有关利奥塔后来对卡斯多里亚底的批判,请参阅Lyotard 1974:147。

〔3〕我们认为,早期的利奥塔主要是一位采用美学图像和策略来颠覆和重建理论的思想家。然而,我们也将看到,在他的后期著作中,他转向了更加传统的哲学话语和策略,尽管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仍旧是贯穿他的著作的一个主题。(www.daowen.com)

〔4〕英译本《漂流集》中所收集的文章,是按利奥塔在70年代初漂离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这两个停泊点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利奥塔在漂离马克思之后不久又漂离了弗洛伊德,转向了更为传统的哲学家,把他们视为他的“榜样”。

〔5〕利奥塔认为,尼采提供了一种纯粹肯定性的狄奥尼索斯思想。利奥塔(心目中的)尼采超越了再现,超越了“是与否的堕落”,超越了“神学话语”。尼采被利奥塔解读为一位纯粹的强度哲学家,一位纯粹肯定性的生命哲学家。然而在《偶像的黄昏》(The Twilight of the Idols)中,尼采却写道:“我喜欢的一句话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a Yes,a No),一条直线,一个目标”(1968:27)。出版于同一卷中的《反对基督》(Anti_Christ)一文再一次提到了这句话(1968:115)。此外,在后来的文本(1888)以及那部主要根据尼采晚年笔记整理而成并于他死后出版的著作《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中,经常也可以看到尼采对哲学、宗教道德,对现代性的所有偶像以及对当前时代的激烈批判和否定(参见《权力意志》第24、57、417、465及1021节)。尼采总是把“是”与“非”、“肯定”与“否定”结合在一起。利奥塔极力想提出一种真正肯定性的哲学,但是就《力比多经济学》一书来看,这种哲学中显然也存在着否定性的语言,譬如在该书中,他将讽刺、嘲弄和理论暴力混杂在一起,以此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符号学及其他哲学,因而,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超批判的、挑衅性的,有人甚至也许会说是超理论的文本,它宣称拒斥一切批判和理论。

〔6〕许多解释者错误地把利奥塔说成是一位后现代性理论家。譬如,康纳(Conner)就曾写道:利奥塔提供了对“新兴的社会形式、政治形式以及经济布局”的说明,提供了对“新兴的、处于现代性之外的后现代性”的说明(1989:27)。相反地,我们认为,最好还是把利奥塔解读为一位现代知识的批判者和后现代知识状况的提倡者,他未能对艺术领域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出明确区分,而且很少论及“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后现代性”。

〔7〕我们将在第八章第2节,对后现代理论与后工业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作批判性的反思。利奥塔曾谈到他的著作同后工业理论之间的联系,这说明他承认后现代理论与后工业社会理论实际上是互相串通着的,当然了,稍后我们还将强调两者的差别。

〔8〕在利奥塔的《多神教的启示》一书中,存在着某种盛气凌人的东西,他仿佛是在给同时代人就当代政治局势问题做“谆谆教导”,这一点表现在他同泰博对话时所采用的那种显然以大师自居的语调上,也表现在他把后现代“解释”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尽管他呼吁更加谦逊的、暂时的、小型的话语,然而他自己的话语却倾向于成为大师话语,霸主话语,技高一筹的话语。德·劳伦提斯(De Laurentis)也批评说(1987:69),利奥塔理论中对妇女一词的用法也有些盛气凌人,而且他对女性主义持一种机会主义态度。

【注释】

(1)在利奥塔看来,读是一种抽象的理性思维活动,它牵涉到一种意义的深度模式,即寻求隐藏在符号(能指)下面的意义(或所指),而看却是一种直观的感性活动,它追求视觉的冲击而非隐含的意义。——译注

(2)即在宣布自身的合法性的同时宣布异己话语、规则、标准、形式等为非法的做法。——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