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道符的形态
《真诰》中通过紫微王夫人之口阐明了仙人不手写经典的缘由:
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画定之时。秀人民之交,别阴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群方飞天之书,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也。其后逮二皇之世,演八会之文,为龙凤之章,拘省云篆之迹,以为顺形梵书,分破二道,坏真从易,配别本支,乃为六十四种之书也。遂播之于三十六天十方上下也,各各取其篇类,异而用之,音典虽均,蔚迹隔异矣。校而论之,八会之书是书之至真,建文章之祖也;云篆明光是其根宗所起,有书而始也。今三元八会之书,皇上太极高真清仙之所用也。云篆明光之章,今所见神灵符书之字是也。[10]
紫微王夫人解释仙人不亲自手书经典,而是采用扶乩方式传达经教的原因。她指出,在世俗文字之上还有神圣文字的存在,这种神圣文字自世界开端就已经存在。三元八会之书是上等仙界所使用的文字,云篆光明之章则是世间所见的神符文字。这段论述表明,在上清派看来神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是文字。尽管神圣文字同世俗文字在形态上有很大差异,对于每个时代的人来说道符都难以辨别,但这不妨碍道符的基本结构建立在世俗文字的偏旁组建之上。这从一个侧面暗示,世俗文字本身同神圣文字有内在的关联。(www.daowen.com)
道符中会嵌有星象、云气、画像等元素,但一般来说它的基本内容还是文字构件,通过文字点画、构件的变形或者变位来形成新的组合。日常文字变形为道符的形式有很多种,但主要是复文或者草写两种方式。
目前考古发现的早期道符的主要作用是放置于墓室之中镇压邪魅,如解注瓶、镇墓石或者镇墓砖瓦。这些驱邪类道符往往由星象、字符和敕语共同组成,或者由一组复文符字组成。复文的前身来自合文,如六国文字当中往往有些常用词合写为一个字形如“大夫”“子孙”“千万”等等。王育成认为:“当时制作道符的人是把组符的字作为表示符意的符号或者缩写来使用的。这似乎和古文字中的合文之意相去不远。”[11]汉末的道符往往由汉字的某些组件重新组合,而《太平经》中的复文则是把独体文字重叠而成,后世的符文对这两种方式都有采纳。
复文只是汉字变为道符的方式之一,还有一种方式是借用笔画的变形来完成。这种笔画的变形也并非全无规则,而主要是依据道经中所提到的“龙凤之章”、“光明云篆”,演化为弯曲如龙凤或者云气的形态。神仙的出现过程往往与乘龙、驾云气相伴随,因此云气龙形本身具有了神圣意味。这种观念由来已久,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皿上已经常见龙纹和云气纹路。道符的笔画,往往有特别曲折的线条出现。这些特别曲折的线条或者延伸为龙形波动,或者延伸为云状盘卷,与日常书写方式相比有特殊的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