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道教与书法:祭司书写的起源与演变

道教与书法:祭司书写的起源与演变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商代青铜、玉器上的文字则是同祭礼尤其是祭祖有关。但是毕竟秦朝太过于注重秩序感的营造,以至于最终失去了前代祭司书写传统中外在秩序和内在自由的统一。小篆成为祭司文字的结束,同时成为官方文字形态的开端。

第三节 祭司及其书写

史前就已经出现了刻画符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书法,但是它们的形态对于后世书法颇有影响。彩陶和岩画上的刻画形象与符号,共同特征在于以简练的线条表达复杂意境,这是萨满文化所具有非凡洞察力的形象表达,也是后世中国书画艺术共同继承的精神风格。

龙山文化遗址和二里头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陶文,但是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其中存在对艺术造型的自觉。考古资料使我们只能从殷商讲述书法的起源。商代成就最大数量最多的无疑是甲骨文金文次之,陶文、玉文又次之。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商代已经进入到对书写文字自觉的时代。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都绝非信手随笔可以完成,必然经过了刻意的运作与布置方能形成。郭沫若发现一片特殊的甲骨[3]:“其中有一行特别规整,字既秀丽,文亦贯行;其他则歪歪斜斜,不能成字,且不贯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整的一行是老师刻的,歪斜的几行是徒弟的学刻。但在歪斜中,又偶有数字贯行而且规整,这则表明老师在一旁捉刀。这种情形完全和后来初学者的描红一样。”[4]郭氏所言不虚,甲骨文字之精细挺拔,非长期训练不能达致。[5]后世敦煌遗书中,偶然也可以发现精粗手迹相间的例子,显然同样是课徒授书的佐证。(www.daowen.com)

其次从书写内容看,既然刻于甲骨之上,其内容必然与神意占卜相关。虽然涉及经济政治气象医疗等多种社会生活因素,但都是通过占卜求问神意来取得解释,因此可以说当时大部分文字记载都同宗教相关联。商代青铜、玉器上的文字则是同祭礼尤其是祭祖有关。而且写刻之士,即是当时的卜筮之官——贞人。

于是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早期文字书写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不是出于日常生活的实用目的,而是来源于书写宗教内容所必须的庄重氛围。在诸多刻画文字甲骨之外,有幸保存了几枚朱书甲骨、石片、陶片。虽然刻画甲骨文字风格有异,[6]但总体来看端庄肃穆气息平和,有庙堂之风。不过朱书文字与之迥异,其笔画秾纤翩然,结体欹侧错落,意态自然流连,同后世战国楚简血脉相连。无庙堂之气,有舞雩之风。刻画端庄齐整之文字,适用于卜祭典礼,卜祭之规范与庄严来自于既定文化传统,因此多表现端正严和之姿态以祈神降灵。朱书文字翩翩如舞者,其偏重不是庄严祭祀而是巫术之迷狂出神,其神态与既定规范传统无关而仅关乎运作者本人能否出神入化。简约说来,严整刻画文字表现了祭祀规范的外在文化传统,而自由书写之文字则象征了巫觋迷狂的内心境界。

殷商人的甲骨文刻辞,用以记录沟通人与神的信息,感应神灵世界的启示。商周人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在于祭祀神灵,向神灵世界告知世俗的事件。秦始皇刻石,则有更多世俗意义上的考虑,将其立于名山之巅,则是用以炫耀他统一六国的功业。但是秦朝的基本信仰体系,依然是传统的祭祀型信仰体系,而同南方注重出神活动的萨满体系不同。因此秦文字继承了前代祭祀型文字的端庄和谨严,也同样营造了肃穆威严的艺术效果。但是毕竟秦朝太过于注重秩序感的营造,以至于最终失去了前代祭司书写传统中外在秩序和内在自由的统一。小篆成为祭司文字的结束,同时成为官方文字形态的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