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苏家屯区永乐乡创新白鸡心葡萄温室矮化培植技术取得成功

苏家屯区永乐乡创新白鸡心葡萄温室矮化培植技术取得成功

时间:2024-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葡萄栽培技术,产业集群致富一方——记苏家屯区永乐乡创新白鸡心葡萄温室矮化培植技术的高级农艺师王世洪在沈阳、辽阳交界的苏家屯区永乐乡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农民致富引路人,他就是远近闻名的高级农艺师人称“葡萄王”的王世洪。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乍娜”葡萄品种进行栽植。王世洪终于成为靠葡萄致富的先行者、靠科技创业的领路人。

苏家屯区永乐乡创新白鸡心葡萄温室矮化培植技术取得成功

创新葡萄栽培技术,产业集群致富一方——记苏家屯区永乐乡创新白鸡心葡萄温室矮化培植技术的

高级农艺师王世洪

在沈阳、辽阳交界的苏家屯区永乐乡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农民致富引路人,他就是远近闻名的高级农艺师人称“葡萄王”的王世洪。

王世洪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然而,就是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在党的“三农”政策鼓舞下,通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创造了科学栽培各种新品种葡萄的先进技术,并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四邻八乡渴望富起来的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的王世洪是个“五多”的明星人物:引种开发新品种葡萄的点子多,受他帮助致富感恩的人多,担任的社会公益职务多,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出力多,获得的表奖荣誉多。

勇于探索致富路,成功引进洋品种王世洪于1956年6月在海城出生,1965年初中毕业后,随父迁居到苏家屯区永乐乡互助村。在当时生产队的管理体制下,靠单一的粮食生产,一个劳动力日值仅0.7元。村民自编顺口溜形容说:互助位于远郊处,水减流速电减度,低洼冷凉漏水土,百姓盼富没出路。改革开放之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一心盼富的王世洪带来了春风。1984年生产队解体,他从“大锅饭”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劳动致富的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他认识到由于人均占有土地数量的局限,光靠单一的粮食生产很难过上富裕日子,只有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大的效益,才能摆脱贫困。但是怎样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特别是在当时人们思维是定式的,如果想因地制宜发展新品种增加经济效益,往往被认为是违背传统,不务正业。因此有些农民甘居现状,不思进取。但是强烈的致富愿望支撑王世洪勇敢地向前闯。为了寻求致富门路,他多次骑自行车跑几十里,到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请教专家教授,寻求新的致富途径,买专业书籍探讨致富办法。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学习、咨询,他终于得出结论:沈阳地区经纬度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通过设施农业可以错季栽培葡萄,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增加收入,葡萄栽培也非常适应本地的自然条件。方向确定后,他在1986年利用自家园田地,建了两栋40米长7米宽的温室。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乍娜”葡萄品种进行栽植。他认真按照专家和书籍的指导和要求,精心管理,严格操作,第二年六月份,首批葡萄就产2000斤,平均每斤卖到18元,总销售额36000元,两个温室56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出64元,是当时每亩水稻产值的65倍,是玉米的70倍。成功的喜悦使他信心倍增,连续栽培两年,产量逐年增加,效益逐年提高。到1989年产量达3000斤,销售额5.4万元,利润5万元。这样的收入与本村种粮户比较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不满足现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发现:现在的温室单蔓栽培技术受空间限制,产量还不算高,而且“乍娜”品种在市场上还不是最佳品种。这时恰逢沈阳农业大学引进美国“无核白鸡心”优良葡萄品种。该品种粒长3厘米,无核、皮薄、肉质型、酸甜适口,成熟后呈黄绿色,鸡心穗型,可溶性固定物16%,耐运输、耐储存。王世洪得知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他下决心砍掉了曾经为他带来财富的“乍娜”品种,大胆引进栽植了美国的“无核白鸡心葡萄”。同时为了解决温室空间不足和不能同时下果问题,他投资3万余元,通过三年的反复试验、总结、对比,从10多种的方法中优选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不仅使被认为不适于本地自然条件的洋品种引种成功,而且经过潜心钻研创造了个人专有的多蔓矮化培植新技术。其特点是:延长了果树寿命20年以上,解决了温室空间不足问题,下果的时间比较一致,有利于抢占鲜果上市的时间差。仅在两个小温室栽培获得了比“乍娜”更好的经济收入。勇于探索,使他掌握了科技知识,科技知识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效益。王世洪终于成为靠葡萄致富的先行者、靠科技创业的领路人。王世洪于2006年获沈阳市政府授予的多蔓矮化技术攻关二等奖;2007年获科技部农业部“科技惠农兴村”奖;2008年获得全国“农村百名优秀科技人员”称号;2009年矮化技术被中央电视台七频道科技苑栏目无偿播出18分钟。

不报专利抛名利,帮助全乡富起来

葡萄栽培历史上一直延续着单蔓管理技术,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裸地栽培。因为新芽发育逐年延伸至蔓梢,由于老蔓逐年延长,所以采取搭架引蔓管理为主。采取设施栽培,原来的单蔓模式所需空间明显不足,但是多年来在国内葡萄栽培一直延用这一种方法。王世洪创造的多蔓矮化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葡萄栽培模式,而且突显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许多业内专家忠告他向国家申请专利权,这样既可获得出让专利的费用又可获得名誉。听到这话,王世洪并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和乡亲们共同经受过贫困的日子,如今自己成功致富了,应该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多蔓矮化技术的确是个人的财富之源,更是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的结果,既然是由各方面的支持和个人努力钻研成功,必须还利于党,让利于民。他认为:村内老百姓还很穷,自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如果通过这一技术,全村发展设施葡萄成为产业规模,占领市场,确实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那将是利在全村功在千秋。于是,他在1992年建议村委会在村西划出一块地,规划建温室。当时参与的有7户建温室36栋。王世洪十分关心大家的葡萄栽培情况,走东家、看西家,一家一户地无私传授多蔓矮化管理技术,手把手地教操作技巧,使大家没走弯路,一次栽培成功,第二年就获得丰厚效益,总产45吨,平均8元/斤,销售额72万元,栋均2万元,总利润61万元,户均利润8.7万元。王世洪给大家带来了财富,为贫脊的土地增添了效益。这在当时确实是爆炸性新闻,是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实。此前,的确有很多农户不相信种葡萄能挣这么多钱,想要学着干,还心存种种疑虑。现在,几家获得成功的事实,鼓舞和激励全村群众,彻底转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增强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求富意识,引发了全村发展温室葡萄的积极性和热情。克服了怕投入大赔本、怕技术难掌握失效、怕多了不好卖的思想障碍。乡村党组织因势利导,大力支持进行整体规划,贷款扶持,争取政策资金,全面加强设施农业小区建设。经过14年的艰辛努力和刻苦实践,截至2009年末,全村建葡萄温室1870栋,占地3740亩,占村土地总面积的86%,户均4.5栋,人均1.5栋,主栽品种除“无核白鸡心”外,又扩大了“京亚”、“晚红”、“早玫瑰”,全部利用了多蔓矮化技术,年产量达2850吨,年销售额3366万元,年利润28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产值7.2万元,人均纯收入22400元。使全村提前步入了比较殷实的小康社会。

以村带乡成产业,一品带富三乡人

从1997年起,永乐乡党委、政府宣传树立王世洪这一典型,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线,以“一乡一业”为目标,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2009年全乡14个村共建温室12500栋,占地25000亩,既扩大了产业规模,又形成了产业链条。为永乐乡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带领农民走上村村有产业、家家有存款、人人有奔头的康庄大道奠定了基础。乡政府积极争取到了省、市、区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加强了小区基础设施(农田矿渣路,农电线路,排水桥、涵、沟,水井)建设,并争取到农业银行的贷款,进一步鼓舞了广大农民群众踊跃参与葡萄产业大会战的积极性,14个村展开了互相交流、互相支持、互相竞争的致富竞赛。2009年的总销售额达13440万元,利润1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0150元,仅葡萄产业这一项就占人均收入的63%。

2007年10月2日陈政高省长到永乐乡调研,决定成立永乐农业经济区,扩大到八一、红菱、王纲三个乡镇,发展面积已达4万亩。王世洪被选为设施农业协会理事长,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2006年国家农学会葡萄分会第十二届年会在沈阳召开,把永乐乡作为唯一参观点,并命名永乐乡为“沈阳永乐温室无核白鸡心葡萄示范区”;2007年中国北方葡萄产业高端论坛期间,授予永乐乡为“葡萄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区”;200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永乐乡为“葡萄生产国家标准化示范区”;2009年农业部种植业司在沈阳召开设施农业现场会,把永乐乡作为主要参观点;被农业部、财政部葡萄生产体系评为综合试验站示范点;无核白鸡心葡萄被国家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优质产品生产基地”;被辽宁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被辽宁省政府评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被辽宁省农委评为“辽宁名牌农产品”、“辽宁特产温室葡萄之乡”。

组建专业合作社,葡萄畅销国内外

王世洪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没有因为获得成功而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为了使温室葡萄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永乐乡于2003年成立了温室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选举他为理事长。合作社以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生产,服务群众为宗旨,参股会员108人,合作社建造培训办公楼480平方米,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26栋。2009年合作社盈余返还社员830万元,社员平均每人返还2800元,直接得到合作社服务的葡萄种植农户2200户,涉及温室葡萄11000栋。合作社在联结生产和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1. 实施标准化生产,创优质品牌

永乐乡1997年发展温室葡萄产业之初,存在技术人员短缺、服务不到位、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管理不规范、销售价格混乱等问题,更谈不上产业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将产品注册了“香野”牌商标,申办了绿色食品证书,实施标准化生产,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专用肥、生物农药,确保葡萄的品质和品牌。2007年因暴风雪的影响,部分农民错误地认为产量越高,卖钱越多,出现了单纯追求产量、忽视品质品牌的现象。由于不认真疏果,出现了部分劣质果。专业合作社采取果断措施,收购20余万斤劣质果当即销毁。虽然专业合作社受到一些经济损失,但是教育了农户,消除了影响,坚持了标准化生产,确保了优质产品上市,也使农民认识更加端正,产业发展有了后劲,使产品真正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扩大了知名度。2008年举办了葡萄大赛,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评委,评出7项34户为状元及1至3名优质产品农户,并发给每户奖金3000元—10000元,更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质量意识,产品占领国内20余座大中城市市场,还出口俄罗斯,增加了效益。

2. 狠抓技术培训,户户有明白人

温室葡萄生产是一个新型产业,大部分群众在利益的引导下参与了产业的发展。但不少农户对系统管理技术知之甚少,甚至有的群众各行其是,随意操作,造成经济损失。在王世洪带领下,合作社针对葡萄产业发展的需要,总结本地多蔓矮化实用技术,在区技术监督局和果树站的指导下,编写了温室葡萄实用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制作光盘1000份,发放到栽培农户手中。同时,还根据葡萄生产的阶段性、季节性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集中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形式培训班60余次,培训农民1300人次,解决了从建温室、栽培、施肥、灌水、用生物药剂、防病、治病、疏花、疏果、剪枝、掐尖等技术问题,达到了家家有明白人。

为确保葡萄产业稳步发展,合作社还与国家葡萄协会、辽宁省果树所、沈阳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请他们从技术理论,国际、国内市场趋势,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合作社成员授课,使他们掌握了控产、提质、增效的科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 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普及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加种植品种,解决产品更新换代的难题,使产业发展不受影响,增加发展后劲,在无核白鸡心葡萄试种成功并普遍推广的基础上,又引进试种一些新品种。已经普及的“晚红”、“京亚”、“早玫瑰”等品种达320亩。通过准确把握休眠、加温、上市科学规律的试验和探索,使产品在5、6、7三个月分别上市,缓解销售集中而出现的销路不畅、积压腐烂、影响效益的问题,增加了销售收入

沈阳市政府批准成立永乐农业经济区后,温室葡萄的生产,又扩大了3个乡镇,37个村。近两年合作社增加了工作量,王世洪全面担负起这部分乡村栽种农户的实用技术指导、培训任务,促进了这些乡村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栽种面积已达4500亩。同时,带动了周边辽阳市沈旦、柳条镇等三个村的发展,栽种面积也达到360余亩。目前,示范基地试验的新品种除“晚红”、“京亚”、“早玫瑰”之外,又增加了“克伦生”、“秋无核”,实现了季节性早、中、晚品种齐备,每年240天鲜果上市。合作社集检测、化验、网络信息、资料存档、技术培训于一体,全面做好为产业服务的各项工作,为打造中国温室葡萄第一乡创造了条件。

4. 经销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

合作社与塑料生产厂家建立合同信誉关系,按出厂价格成批量购进塑料薄膜,每年为全乡社员减少塑料成本65万元。与专用肥厂家建立购销关系,批量购销减少成本44万元。统一购买套种小菜种子,保质保量,每斤降低成本0.7元。统一购买苗木每年达3万余株,每株降低成本0.3元。统一购买专用肥和生物药剂为每户社员,降低成本5%,在合作社的发展阶段只从产品购销环节中收取10%的运费、管理费。群众不在市场购买零售价产品,减少了麻烦,方便了生产,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质量,深受种植农户欢迎。

5. 加强销售服务,促进产品流通

合作社把找市场、跑市场作为主要任务,与广州、北京、哈尔滨的市场及超市建立销售合同,每年销售量达350吨。同时大力培训经纪人,目前获区政府签发证书的210人,获农业部签发证书的36人,获市工商部门签发证书的有16人。这部分经纪人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每年销售葡萄3500吨。同时,合作社还积极联系和协调外地经纪人,把他们引进来,通过他们把产品销出去,每年引进50至60人次,销售产品4500吨。本地经纪人史海峰个人每年销售80万斤。合作社还在沈阳、北京、哈尔滨建立广告宣传,并通过信息网络进行销售宣传。与广州市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定单销售关系。合作社的市场运作、协调,拓宽了市场,占领了市场,加强了产品流通,使产品按时、按季及时销售一空。

温室葡萄专业合作社2008年度被辽宁省农委评为先进专业合作社;2009年被沈阳市农委评为AA级专业合作社。矮化技术普及获沈阳市委组织部引进人才项目资金鼓励;王世洪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