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办好《大学出版》:出版产业解析

办好《大学出版》:出版产业解析

时间:2024-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大学出版》迎来了她的十年华诞,我向她表示祝贺。中国大学出版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在出版业形成很大影响,恰恰是因为中国的大学出版摸索到这样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特殊路径。《大学出版》应对这些带有方向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成为大学出版产业发展的智囊库。

办好《大学出版》:出版产业解析

围绕“大学”“出版”,办好《大学出版》

19 96年底我刚从武汉参加高校出版社社长总编培训班回到北京,接到《大学出版》的约稿,希望我就培训班的收获写一篇文章,从那时起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在这8年中我既是《大学出版》的作者,每年都在这里发表文章:同时也是她的忠实读者,她成为我每期必读的几份杂志之一,从这份杂志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大学出版》迎来了她的十年华诞,我向她表示祝贺。

过去的10年,是中国出版改革和发展变化最大的10年,也是中国大学出版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的10年。《大学出版》作为大学版协主办的专业性刊物,一直为高校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鼓与呼,不断探索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规律,介绍高校出版社的办社经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栏目,从一个方面促进了高校出版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当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大转型、大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大学出版发展和转折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出版领域的公共言论平台,《大学出版》更能发挥她独特的优势,紧紧围绕自己的服务对象“大学”和“出版”——办出特色,真正成为中国出版专业期刊中的“这一个”。

第一,大学出版产业发展的智库。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既不同于美国、日本等国大学出版社的纯学术性、公益性的出版之路,也不同于国内外纯商业化出版的经营之道,而是一条介于两者之间的,以学术为依托、以服务教学和科研为宗旨而又高度市场化的出版之路。中国大学出版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在出版业形成很大影响,恰恰是因为中国的大学出版摸索到这样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特殊路径。但这条道路的探索过程是极其艰辛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带有规律性东西,仍然带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性质。近年来中国出版的产业化步伐加快,中国的大学出版业向何处去?在产业化过程中中国大学出版业如何定位?大学出版社如何处理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关系?等等,这些是业界普遍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学出版》应对这些带有方向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成为大学出版产业发展的智囊库。我注意到,今年改刊以来,《大学出版》强化了这方面的功能,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有深度的理论探讨文章,在出版理论研究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大学出版》应发挥高校出版界科研和学术研究的综合优势,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大学出版决策者的参谋。中国大学出版社的管理者们比国内外同行面临更多的压力:首先他们大多不是职业的出版人,而是从教学或科研部门转过来的,而且出版社不是学校的核心部门,因此很多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想丢掉“老本行”,有一种“离心力”;其次,大学出版社面临的任务更具有多重性:不仅要兼顾意识形态性和产业性双重职能,同时要承担更多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与国外大学出版的非营利性相比,他们有经营的压力,与商业出版社相比,他们又有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在经营上的压力更大,它们不仅要像一般出版企业那样上缴利税,同时要向承办学校上交利润。因此,大学出版的决策者更需要《大学出版》这个舆论平台,能针对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让社会和高校领导了解他们的困难之处,为他们做好参谋。例如,目前“转制”问题成为整个出版界的热点,但大学出版社要不要转制?如何转制?它与一般出版单位转制的共性和特殊性究竟在哪里?不同类型的大学出版社应该有什么差异?以及如何确定这种差异等等问题,《大学出版》应该展开深入讨论,以便为行业领导以及各大学出版单位的领导提供决策参考。(www.daowen.com)

第三,大学出版业经验展示的“窗口”。《大学出版》在其“发刊词”中曾经提出,《大学出版》要成为提供经验、沟通信息的“窗口”,这一点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近些年来,高校出版社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摸索出很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如“外研社模式”、“人大社模式”、“广西师大模式”等等)。很多举措在业界都是超前和领先的,具有创新性,引领了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大学出版》对很多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经验都及时跟踪报道,这些文章或访谈对指导其他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向全社会展示了中国大学出版的风采和面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大学出版事业甚至整个出版业的发展,这一特色应继续保持下去。

第四,大学出版人信息交流的平台。出版产业作为“内容提供商”,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产业。因此,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出版业尤其重要。现代出版是一个包含了一系列复杂过程的系统工程,它既有战略的制定等宏观性的管理,又有产品开发、生产和流程运作、物流、财务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等等微观管理,还有网络出版和服务、信息服务、客户服务等不同于传统出版业务的新形式,出版人在各个环节上所总结的信息通过这里交流,对其他出版社的相关业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里应为大学出版人提供一个对业务进行自由研讨的平台,让大学出版人共同分享取得的成果,从成功中获得喜悦,从失败中吸取鉴戒,这样就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增强吸引力,提高可读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服务对象的需要。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10年的艰辛探索,《大学出版》已经找到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在业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我衷心地期望她越办越好,为中国大学出版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