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总编辑在出版转型下的职责

总编辑在出版转型下的职责

时间:2024-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出版转型条件下总编辑的职责随着近年来出版业的快速转型,出版业的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步伐的加快,出版业内部组织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变化的客观要求。在出版社新的组织结构中如何确定总编辑的定位和职责,是近年来出版业较为关注的话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这一要求对社长和总编辑都是适用的。

总编辑在出版转型下的职责

出版转型条件下总编辑的职责

随着近年来出版业的快速转型,出版业的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步伐的加快,出版业内部组织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变化的客观要求。在出版社新的组织结构中如何确定总编辑的定位和职责,是近年来出版业较为关注的话题。刘杲同志2002年发表的《谈谈新形势下的总编辑工作》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总编辑工作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在业界影响很大。《中国编辑》2003年第6期刊发了蔡鸿程、焦金生教授的《当好高校出版社的总编辑》一文,结合《高校出版社总编辑岗位规范(暂行)》,对如何做好高校出版社的总编辑工作发表了四点看法,读后深受启发。作为同行,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总编辑的职责再谈些看法,以就教于出版界的同仁。

一、抓出版导向:认真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出版工作具有双重功能,即意识形态功能和产业功能,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出版的意识形态性是指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版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舆论导向代表了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出版的舆论导向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社会风尚的优劣以及社会稳定与否,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且对国家的上层建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而对社会的走向起着巨大的作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切不可掉以轻心。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这一要求对社长和总编辑都是适用的。由于总编辑是出版内容的最后把关人,因此总编辑一定要有政治意识,要有庄严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总编辑要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呼声结合起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做好“把关人”或“守门人”,守土有责,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因此,我们的各类出版单位在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等方面负有庄严的使命。能否把握出版的正确导向,是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出版工作,为社会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它所出版的精神产品能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衡量总编辑政治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总编辑,要始终注意把握政治关,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在选题规划和出版导向上,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严守党和国家的各项出版方针、政策,这是总编辑的最重要职责。

对我们这样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出版社来说,我们不是消极地满足于不出有问题的图书,而是应该积极组织策划和出版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版物。例如,在2001年,教育部社政司把编写出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任务交给我社。当时,时间要求紧,任务急,我作为总编辑,在相关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了国内著名的专家编写《新时代的理论纲领》一书,从组稿到出版只有1个月时间。此书结合教育战线的实际,反映了教育战线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出版后不仅发行了10多万册,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更主要的是它创造了出版社与领导机关配合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即领导机关提出任务和要求,由出版社具体组织实施。这对出版社争取政府资源方面给我们更多的支持创造了条件。此后,教育部先后把《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六大报告学习体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解析》(学习贯彻十六大专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辑、思想道德修养专辑)等一系列出版任务委托我社组织编辑出版。这些读物出版后,不仅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它树立了人大社在政治理论出版物方面的品牌。我们还配合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出版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座的系列出版物。这样,通过这些出版物的组织出版使我社成为国内少数有影响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版重镇,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对于这样的具有导向性、政治性很强的选题,总编辑要亲自抓,抓出成效。

二、抓品牌建设:围绕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优化选题结构,组织实施选题规划,提高出版物质量,形成符合出版社定位的选题战略

选题策划类似于企业研发,是整个出版工作的起点,是出版社的核心工作。出版社的发展,选题是关键,如何围绕出版社的总体发展目标,配合社长抓好全社的选题,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通过精品战略的实施打造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是总编辑的又一项重要职责。

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精品和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没有质量和品牌的所谓“发展”,虽然可能有码洋短期的快步提升或一时的繁荣,但却不能在读者心目中建立长久的认同,因而难以持续发展。而在现代营销理论中读者对品牌的认同比对某种产品的认同更为重要。世界著名的品牌管理专家凯勒(Kevin Lane Keller)认为,品牌成了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一种简单的标准和工具,它对消费者而言,可以使消费者识别产品来源、减少购买风险,它成了质量的标识和产品制造者责任的象征,而对生产商来说,品牌是合法保护独特性特征的方法,是财务回报和竞争优势的源泉。管理界常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要达到所谓“卖标准”的程度是极其困难的,但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竞争优势,通过持续的质量提高树立自己的品牌,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按照艾尔·列斯与杰克·特罗的定位理论,我们目前已成为一个传播过多的社会,而消费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消费者抵御这种“信息爆炸”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最小努力法则——痛恨复杂,喜欢简单。现有产品在顾客心目中都有一定的位置,例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和工具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学图书,三联的人文图书,人大社的经济管理类图书和考研图书,清华社的计算机图书、外研社的外语图书等等,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在与消费者长期的交易中所拥有的地位,是其他人很难取代的。定位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客户中形成固定品牌,目的是要在顾客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从而在市场中形成他人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唯其如此,方能在市场上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总编辑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市场定位,优化出版物结构,通过组织和实施符合自身发展的选题,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选题战略和出版特色。

质量意识是品牌意识或精品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缺乏质量的产品是不合格产品,没有质量意识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对出版界来说,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成为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始终不渝地抓出版物质量,制定和完善全面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也应该成为总编辑进行品牌建设时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人大出版社作为高校出版社,作为教育部确定的文科教材出版中心,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出版理念,并由此形成了我社选题的战略思路,这就是:以教材精品为主体以学术精品和大众精品为两翼的选题结构战略;以本科教材为主体以高职高专研究生教材为两翼的选题层次战略;以纸质出版物为核心以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相配套的立体化出版战略;以政府教材立项为龙头、以自主开发为核心、以区域开发和引进教材为补充的全方位教材开发战略。这一战略获得了全社上下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www.daowen.com)

三、抓改革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出版社的第一要务,协助社长对编辑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动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市场化的加快和出版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我国在加入WTO后面临与国外出版巨头的短兵相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加险恶,发展的要求将更加紧迫,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如何围绕出版社的发展探索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编辑新体制,是摆在各个出版社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由于我国出版体制是在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等、靠、要”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编辑在家坐等作者上门,坐堂编书,对读者的需要,图书出版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太关心。因此,编辑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这种“坐等上门,坐堂编书”的编辑方式,不断扩大编辑工作的内涵,实现由传统的“工匠型”编辑向以选题策划为导向,选题策划、书稿加工、宣传营销三位一体的编辑新体制的转变。编辑新体制的建立需要社长作最后的决策和决定,但总编辑应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对编辑体制如何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和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在社长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从2000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体制实施了三次较大的改革。2000年取消了所有专业编辑室,成立了选题策划部和书稿审读部;2002年初,出版社成立了经济管理、人文、法律、教育培训和外语等五个事业部;2003年底出版社又根据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对部分专业覆盖面过大的事业部进行进一步改革,细化了出版的领域,使每个事业部都能通过高度专业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在编辑部和事业部的改革和新管理体制的探索方面,总编辑起到了直接组织实施者的作用。

四、抓制度建设:围绕出版社的发展目标,抓制度建设、抓规划、抓重点

现代管理是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的统一,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的统一。因此,制度性建设非常重要。随着各个出版社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必然影响效率,也制约出版社的发展。总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助社长抓编辑部门的制度建设。这些制度包括事业部(或编辑部)管理办法,选题管理办法、生产流程管理办法、社外编辑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等等。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使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由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要求总编辑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地对一些不合乎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总编辑不仅要组织领导编辑部制度建设,更主要的是要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成为制度的“看守者”,不仅做到“有章可依”,还要做到“有章必依”。

要使得出版工作紧张而有序,做好计划是关键。作为编辑领域的首要负责人,做好出版规划和选题规划是总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几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选题规划和出版计划工作抓得很紧,也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而切合实际的选题规划和实施办法。我们每年在9月份左右即可以基本上确定下一年度的出版规划,而且对各个专业方向的中长期规划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出版规划工作,并把各事业部出版计划的完成率纳入其月度考核的范围。这对加强我社整体出版工作的计划性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出版的规模迅速扩大,总编辑如果不能学会抓重点,不分主次,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总编辑应该学会抓关节点,这些关节点包括:抓全社的重点选题或者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选题;抓编辑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抓建章立制工作;抓质量管理等。例如,对一些政治性强、政策性强的选题,总编辑必须亲自抓,以保证这类图书的高质量出版。尤其是一些带有探索性、创新性的选题,总编辑应该关注的更多一些。例如,我社为配合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策划了《太阳之旅》一书,本书的写作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创新。总编辑和本书的策划编辑以及责任编辑一起对书稿进行研究、编辑加工和定稿。此书出版后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3年获得青年优秀读物奖。

五、抓企业文化建设:自觉维护出版社发展的大局,把维护团结、促进发展、壮大事业作为追求的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注重企业的软环境管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团队建设。而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要有一支优秀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建设是团队建设的关键。一个发展良好的出版社,首先必须有一个团结战斗、蓬勃向上的领导班子。而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是每一个领导班子成员所必须时时注意的问题。每个成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各个出版社的经验教训都证明,领导班子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这个出版社就能得到较好发展,否则必然使单位陷入混乱,也谈不上发展。而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社长和总编的关系又是其中的关键。总编辑要自觉维护好社长的权威,甘当配角,自觉配合社长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社长的支持。出版社实行的是社长负责制,社长是出版社的第一责任人,总编辑的职责是在社长领导下负责编辑环节的管理工作,这是总编辑岗位规范的要求,也是总编辑定位的依据。社长和总编辑之间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团结协作,对出版社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与此同时,总编辑也要与班子其他成员团结协作、相互补台,自觉维护团结大局,壮大出版事业,促进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还应该包括建立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职工队伍。总编辑要自觉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全体编辑和职工中树立典范。同时,总编辑要和党政工团等一起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进行培养和提高,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出版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

(原载《中国编辑》2004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