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小天地
我们的祖先认识人体,首先是肉眼能见到的那些结构,像头部、四肢、躯干、颈部;进一步还看到五官、内脏、肌肉,甚至血管、神经等等。
人体毕竟是有生命的,每天都要进行生命活动,包括吃饭、走路、干活,一直到思维。这些生命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呢?
限于古代的科学水平还比较低,很难直接观察到这些生命活动的实际情况,比如心脏是怎样跳动的。生命是怎样维持的,人体每天是怎样生活的,有什么生理方面的变化等等。
古人除了千方百计观察一些生理活动,像血液从伤口流出、气从鼻子吸入呼出等等气血的活动以外,还借助古代的一些哲学思想来思考和推理,以说明生命活动的过程。古人认为,人生活在天地间,必然与自然界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要睡觉,白天要活动;天冷要加衣、少外出,天热则多在户外活动,要减衣等等。(www.daowen.com)
古人有一种思想,叫做“同类相应”,意思是指同性质的事物,都有互相追随的趋势。人生活在自然界,为了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也要跟着发生一些变化,这个道理正如“同类相应”一样,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天人相应”。在这里,“天”是指自然界,“人”是指人体。
“天人相应”的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在人体上也有所反映。比如说,自然界有四季变化,春季天气温暖,树木开始发芽,青草萌发,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夏天炎热,万物繁衍茂盛;秋季凉爽,植物开始结果实;冬季严寒,天寒地冻,万物收藏。人体内部也与四季一样,在四季里经历了从冬季深居简出、气血流动缓慢,一直到盛夏气血旺盛;再由夏季逐渐转入蛰伏室内,气血又逐渐减慢循环。在一天里,白天有太阳,气温高,万物都出来活动,人体也是气血流通旺盛;到晚上气温变低,一切生物活动暂停,人体的气血也流动缓慢,并进入睡眠状态。
古人甚至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在人体内找到相应的对应部分,如天有日月,人有两眼,天是圆的,人头顶也是圆的;地是方的,人的双足也是方的;一年有365天,人体也有365个大小骨节等等。
其实,这些对应的部分,有的是巧合,有的则有些牵强附会。但是,古人从“天人相应”的道理领悟到,人体一定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身体,以适应自然界的种种变化,才能保持健康,这种思想却是十分积极和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