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电视节目主持人镜头感的把握-播音主持艺术的秘诀

电视节目主持人镜头感的把握-播音主持艺术的秘诀

时间:2024-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镜头感的把握阎耀一、“镜头感”概念解析本文所说的“镜头感”,特指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与自己的工作状态相辅相融,继而准确表达主持人思想与节目整体意蕴的心理状态和感觉。总之,良好的镜头感是主持人及其节目与观众达成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的桥梁,是每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把握的重要技巧。

电视节目主持人镜头感的把握-播音主持艺术的秘诀

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镜头感的把握

阎 耀

一、“镜头感”概念解析

本文所说的“镜头感”,特指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与自己的工作状态相辅相融,继而准确表达主持人思想与节目整体意蕴的心理状态和感觉。它是一种通过摄像机镜头的心理暗示,由主持人将镜头拟人化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在形式上是虚拟的,但在本质上却具有真实的内容——此时的镜头代表着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节目的电视观众。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将虚拟的形式转化为实际的、真实的镜头感觉,即获得与人交流的镜头感,才有可能将自己所主持的节目主持得犹如身临其境、活色生香。

总之,良好的镜头感是主持人及其节目与观众达成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的桥梁,是每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把握的重要技巧。

二、主持人缺乏镜头感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面对电视摄像机镜头缺乏良好的镜头感,他们把镜头看做是冰冷的机器,只会一个劲盯着提词器照念稿件,给人一种眼神呆滞、目中无人、心不在焉的感受。特别是一些刚刚走上主持岗位的新人,面对镜头心理压力较大,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产生各种杂念。而这些杂念的产生往往会使精力更加分散,心情更加紧张,体现到屏幕上就是表情呆板,形体僵硬,言之无物。

三、怎样才能正确把握镜头感

要改变上述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不良状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在面对摄像机镜头的时候,主持人要能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正确地把握好镜头感。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尽快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正确地把握好镜头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做一些努力:

(一)要切实找到“对象感”

所谓对象感就是指播音员主持人想象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相应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传达节目稿件的精神实质。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感觉到有观众的存在,并有一种想与之交流的愿望,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思想有情”。要将摄像机化为观众,要将观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或好友,要将节目内容与拟人化的镜头充分交流,从而获取真实的心理依托,获得真实的对象感吸引受众。赵忠祥老师曾说过:“致命的弱点就是丧失镜头前的新鲜感,缺乏新鲜感就丧失了激情。丧失了激情,就会使观众看到一个对工作与生活没有兴趣的形象。”

要重视对电视观众收视心理的研究,要从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出发,努力提高节目播出品质。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品位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电视节目要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就必须不断提高节目的品质,而节目品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节目主持人去实现与观众的有效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

在节目现场,主持人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能直接拉近观众心理距离的主持技巧。

(二)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主持人思想上容易产生杂念,比如,“我看上去帅气漂亮吗”、“我会说错话吗”、“领导和观众会如何评价我的节目”等等。这些杂念必然会使精力分散,缩手缩脚。为避免上述种种杂念对主持工作的干扰,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进入节目。首先要认真准备、消化内容,切实对自己将要主持的节目做到心中有数。再就是要把精力完全集中到节目上来,使自己处于一种“忘我”的境地。只有在主持节目的全过程中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才能够达到心理、情绪和身体上的放松,才能够进入最佳的主持状态。在现场报道中,主持人最好不要去特意设计“我下面应该说什么”,只要全身心投入地认真听懂对方所说的话,接下来要说的话自然就会涌到嘴边——主持人的思维活跃了,作为思维外在反映的语言也就鲜活了。

(三)既要融入环境,又要无视环境

中国有句古话叫“入乡随俗”,这句话用到进行户外采访报道的主持人身上,就是要求主持人要“融入环境”。无论是在轻松、庄重还是在喜悦的场合中,主持人都要能立刻成为那个规定环境中一个和谐的元素,丝毫不能有与环境不符的感觉,这就是“融入环境”。例如去拍一个奠基仪式,面对镜头的时候就要心怀喜悦、面带笑容,服装的色彩要鲜艳一些;如果去拍一种儿童用品,就要以一个温馨亲切的形象出现在镜头里。有的时候,主持人又要做到“无视环境”,即无论身处什么场合都要能面对镜头流畅地表达思想。有的主持人只有在人声鼎沸的环境中才容易来激情,而有的主持人则只能在没有一点杂音的环境里自如谈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就必须提高自己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练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在镜头下自如地进行采访报道的本领。

(四)要注意平日的积累

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面对镜头自如发挥,平日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平日注意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自己所要主持的节目;也只有对自己所要主持的节目有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体把握,才能在摄像机镜头前收放自如地进行发挥。当然,这样的要求其实已经涉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问题了。所谓良好的“镜头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厚实的文化艺术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主持技巧的完美结合。要想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除了勤学苦练、多悟多思外,别无他途。

(五)要提高临场应变能力(www.daowen.com)

说到主持人在镜头前的现场创造与发挥,必然要说到主持人的应变。应变是一种能力,它是主持人思维水平和言语功能及其心理调节、心理适应能力的体现。较强的应变能力是主持人成功履行其社会角色的必备条件之一。通常说来,观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望是:有稿时能“锦上添花”,无稿时能“出口成章”,即便面对出人意料的困境也能应对自如、“化险为夷”。对于现场直播或现场报道的主持人来说,这种应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六)要调整好镜头前的状态

良好的现场状态可以使主持人生机勃勃地跃然于荧屏中;反之,则会使“心中之翠竹”成为“笔下之枯草”,形神俱失。那么如何调整镜头前的状态呢?

首先,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镜头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要有在镜头前表达的愿望,即要有创作的热情。我们的主持人一旦面对摄像机镜头就有一种热切的表现欲望,那么他在镜头前的状态就已经找到了一半。因为这时的他在内心深处已经开始产生向观众传递信息并与之交流情感、抒发心怀的心理期待,而这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有助于激发灵感、传递热情与真诚。由这样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一经播出,观众在节目中看到的便是一个生动的、个性的、鲜活的、令人喜爱且能感染观众的成功的主持人。如果一名主持人在镜前头没有“我要说”的表达愿望,而是怀着“你要我说,我不得不说”的被动心态去面对镜头,那么,他注定就会找不到感觉,就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就会不顾及节目内容而把自己的高兴或不高兴都在节目中显露出来。受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你是新人还是名嘴,让一双空洞的眼睛在自己的面前眨巴,让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在自己眼前晃动,他们的反应自然就不会客气,在皱眉、摇头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换台”。所以,决定镜头前状态好坏的,首当其冲的其实是态度问题。

其次,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人的情绪状态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外部刺激引起的变化,又有内在因素产生的影响;既有来自生活的,又有来自工作的。我们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以节目的播出为大局,要学会调整、控制,甚至是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情绪服从节目的需要,在面对摄像机镜头时,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全身心地进入“竞技状态”、“镜前状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比较难,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前者靠的是信念,后者靠的是锤炼。

四、把握良好镜头感的相关技巧

(一)学会缓解紧张心理

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在面对新的挑战或是新的环境,或是接受重大任务时,都很容易心理紧张。主持人心理一旦紧张,面对镜头时说话就会不利索,个别实践经验少、缺乏自信心的主持人甚至还会因为过分紧张而失去自我控制。另外,有些主持人面对环境的改变(如录播改直播、演播室改现场)、气氛的改变(如重大播出任务、大制作、期望值高),也会一时不知所措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此时,如果再给他们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如“别慌”、“别紧张”等),则会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使人产生心理负担而更加不自信,最终导致主持的失败。其实,思想上放松,行动上果断,才是缓解紧张的好办法。

(二)学会运用眼神、微笑等非语言类符号来帮助表达

眼神对节目的表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为严肃些。有些演员用眼睛做戏是一种很高的演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主持人不是演员,也不必像演员那样用眼睛做戏,但在面对镜头时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神,或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神,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等,都与他们缺乏运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达意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有意识地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做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才可以更好地促使主持人对自己节目的表达。

微笑是与观众进行交流、沟通的最重要的表情语。主持人面对镜头时该如何掌控自己的笑,最好多问问别人,特别是问问熟悉自己的人。根据他们对自己在节目中笑得多了,还是笑得少了,笑的效果如何的评价,对自己天赋的笑做一些有意识的调整,就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笑”,不单要亲切自然,而且还要注意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相匹配。否则,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笑”非但不能为节目增色,反而会“因文害意”。

总之,主持人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的善意的眼神和亲切的微笑,不仅可以迅速缩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强化传播效果。一个好的主持人通过外在形象的把握,可以透露出他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从而为节目添彩,成为这个节目的标志,如《新闻联播》中的李修平、李瑞英,《晚间新闻》的海霞,《中国新闻》的徐俐等,人们都因喜欢她们的人而喜欢她们的节目。总之,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把握好镜前外部形象的分寸感,在传播前第一时间内完成同受众感官上的直接沟通,从而达到情感上的沟通。眼神、微笑、手势、发型、服饰等非语言类符号不能效仿,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要服从节目内容的需要,要有真实的心理依托,决不能为微笑而微笑,为手势而手势,而应该是自然的、贴切的、不加粉饰的。

五、把握良好镜头感必须具备的素质

主持人要在镜头前拥有良好的镜头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具有尽可能丰厚的文化素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由于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知识层次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行为表现上的不同。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要求在工作范畴内达到素质的统一,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专业训练,还要注重平时对各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首先是专业素质。扎实的语言功力和良好的自信心,是主持人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首要的基本素质。所谓语言指的是工作语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工作状态中的语言讲究更标准、更规范、更准确。它的特点表现为: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语言功力还包括:气息、声音是否符合表达的需要,吐字归音是否过硬,对语言是否有感受力等等。过硬的语言功力和良好的自信心,有助于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集中注意力,正确理解稿件,恰当调整声音、气息以及正确处理语句中的停连、重音、节奏等技巧,使节目的制作准确、流畅,从而提高整个节目的播出质量。

其次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从而改善自己的整个工作状态;才能提高对镜头感的把握,提高节目的质量。文化素质是传播者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法律意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文化”这个概念始终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精神生活的中心。时代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受众审美水平的提高,都对传播者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主持人对镜头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主持人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镜头前的再创作意识,才能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从而将节目的主旨完整、准确地体现出来,并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如果我们听到一位播音员或主持人做完节目后高兴地说:“啊,我今天的状态好极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断言:他今天主持的这期节目一定是精彩而成功的。

参考文献

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罗莉:《电视播音与主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