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彰显广播魅力——故事广播发展现状思考
栾洪金
2004年8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开播。紧随中国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的脚步,文艺之声定位于以“语言艺术”为特色,以“故事频率”为平台的国家级文化广播媒体;2005年3月27日,合肥故事广播正式开播,以“故事”作为节目的主线,打造“中国故事第一台”成为频率的追求。如今,全国以“故事立台”的广播频率已经发展到近40家,它们的生存状况如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2010年5月,笔者参加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校传媒研究基地学术理论研究项目《故事广播的市场需求与生存策略研究》,对全国故事广播的生存及发展进行了调研,下面仅就故事广播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故事广播的生存土壤
目前,全国专业的故事广播已有近40家,其中大多数脱胎于文艺广播,定位于“故事”传播,市场诉求更加准确,节目定位更加明确,是广播由“广播”化转变为“窄播”化,由多元化走向专业化、类型化的新尝试。经过七年多的不断发展创新,故事广播已经走过了它的初创期。在快速成长的道路上,在广播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环境下,故事广播以其独有的“故事”特色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生存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受众基础广泛,忠诚度较高
在如今广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无疑是每个频率的重中之重。要树立更加权威的品牌形象,保持住收听率,受众的忠诚度不可小觑。
来自赛立信媒介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故事广播的听众大多在25岁以上,收入多在1000—3000元之间,多数是公司职员、工人、司机、退休人员。由于故事广播能够满足听众对通俗文学作品方面的特定需求,因此他们对故事广播的忠诚度较其他各类频率高,日人均收听时长超过1小时。[1]这一点,我们从各故事广播的收听情况即可看出。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在北京的收听率表现一直不错,2009年的收听率在北京地区近20个电台频率中排名位居第六;在东北地区,辽宁故事广播和长春评书故事广播在沈阳和长春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均在5.0%以上,在当地收听率排行榜中位居前十位;在华北地区,廊坊交通长书广播的收听率在当地居首位,是该地区最受欢迎的频率之一;在华东地区,合肥电台故事广播在合肥上空所有广播媒体中平均收听率第一,市场份额占有率第一,安徽小说评书广播也有不俗的表现。[2]
(二)节目资源丰富,可开发性强
面对来自互联网等其他媒体以及新闻、音乐等主流频率的竞争压力,各类专业化频率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故事广播是频率专业化深化的一个新兴产物,其节目定位非常明晰——“故事立台”。讲故事,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这是故事广播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在调研中对比分析了各故事频率的节目安排和设置,发现故事广播节目主要包括故事类连播节目和故事类综艺节目,内容大概涉及以下几类:
1.传统评书类
评书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养成了爱听书的习惯,甚至不少人是听着评书步入青年、中年或老年的。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评书自然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艺术和广播的结合,收听广播评书的人群近几年也正由老年扩大到中青年甚至到少年。因此,评书节目成为故事广播的经典保留节目,基本每个故事台都会选取黄金时间段进行安排。
2.小说连播类
现代广播在其问世之初就有了广播小说这类节目。广播小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受广大听众喜爱。我国老百姓素来有听书的传统,收听广播小说更是老少皆宜,文化程度高低皆可。现在有的故事台为适应听众需要,还专门开办了广播小说频率。
3.解读历史类
故事广播解读历史,解读的是当时那些人、那些事的故事,史书上枯燥的文字在故事广播中被演绎得鲜活而灵动。这类节目在故事广播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收听率较高。
4.档案揭秘类
这类节目近几年较受欢迎,由于它定位独特、品位较高,展示了故事背后的新闻,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有大量的忠实听众。
5.传播文化类
这类节目由于内容丰富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以各类特色故事和文学作品为主。如上海故事广播自开播以来,播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故事节目,《孽债2》、《风声》、《恋空》、《无法呼吸》、《鹿鼎记》等文学作品以及《金色年代》、《月光宝盒》、《书市排行榜》等特色栏目,赢得了大量的听众,许多作家、出版社也纷纷要求与上海故事广播合作,将最新小说制作成广播作品同步上市,以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消费需求。
6.自办节目类
故事广播的自办节目也紧扣“故事广播”的特点,讲述不一样的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就自办了不少具有可听性、有创意的故事节目:《唐诗宋词天气预报》用美丽的诗句讲解风声、雨声、天气形式;《汽车故事》以幽默搞笑的风格,讲述开车路上的故事;《三元谢谢你》着眼于明星、普通老百姓的感恩故事,给听众带来温暖的感动。
(三)编播队伍阵容强,热情高
故事广播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频率,对演播主持人员的语言要求较高,需要有较强的感染力、变化力和可塑性。如果没有较具实力的编播队伍,故事广播的内容呈现将大打折扣。
在这方面,借助国家级的高平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演播阵容最为强大。中央台的《长篇连播》是一个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品牌节目,多年来和许多优秀的演播艺术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演播艺术家为栏目增光添彩,而栏目也培养了一大批后来名震四方的演播艺术家,他们甚至从广播走向电视、电影。这些演播艺术家以其高度的热情和精湛的演播技艺成为故事广播的宝贵资源。(www.daowen.com)
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时,推出《最长的一天》特别节目,用连续20小时的时间播完世界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记叙诺曼底登陆的长篇报告文学《最长的一天》。该节目的演播,是我国长书演播名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在这一天,参加演播的有著名演播艺术家郭宏、吴俊全、李野墨、张云明、仲维维、方明、梁国庆、徐涛、洪涛、严燕生、周志强、翟万臣、王凯、陈铎、张家声、宋怀强、瞿弦和,以及著名演员杨立新、李幼斌等。纪实文学《最长的一天》成为文艺之声参与录制的演员人数最多、阵容最为强大的一次。
二、故事广播的发展变化
故事广播作为广播类型化的改革产物,虽然已经有了七年多的发展,但客观而言,还是广播频率中的一个新兴产品。梳理其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故事广播在创新求变的道路上经历了以下一些发展变化:
(一)从“传统”到“多元”,节目内容日趋丰富
任何一个频率,要想持久占有市场,必须改革创新。故事广播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频率,研究受众、研究市场、不断完善节目,是其发展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评书、小说连播类节目是故事广播的主打传统节目,这类节目有极大的生存空间。时至今日,几乎每个故事电台都有评书专栏,部分电台更有专门的评书或小说频率。但评书类节目的主要听众是中老年人或出租车司机,如何吸引更多的其他人群收听故事广播,就需要在节目的多元化上下工夫。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为例,他们一直致力于打造更加精致的故事节目,不断在扩展收听族群、增加中青年听众规模上努力。从2004年创办至今,节目多次改版,目标受众定位更加细化,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和丰富。例如,《广播故事会》节目,以讲中短篇故事,特别是短篇故事为主,更适应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开辟短信平台,增加与听众的沟通和互动。《睡前故事》是文艺之声的一档品牌栏目,在京城百余所幼儿教育机构、数千名幼儿及数万名家长心中有较高的美誉及认可度。内容包括:“对小朋友说”、“短故事”、“讲给父母的悄悄话”、“连续故事”四个部分,整体节目风格柔和、亲切,能够帮助幼儿的父母们培养孩子养成听书读书的习惯,有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睡前故事》收听受众定位非常明确,以学龄前儿童及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为收听对象,节目知名度、忠诚度很高。
在节目创新方面,合肥电台故事广播从开播至今也是屡创业界传奇。在2010年成立五周年的时候,故事广播以“阳光娱乐,绿色电波”的口号,定位高端客户群,打造改版后的新节目。江苏故事广播则在充分考虑南北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以长篇故事为经,以短篇故事为纬来架构全天的节目。长篇连播节目《名人往事》,先后播出过张学良、萨马兰奇等名人传记,同时配套单篇名人故事《天下传奇》,每天用30分钟的时间讲述一个名人逸事。短小精干的故事,吸引了更多快节奏生活的人群。从“传统”到“多元”,节目内容日趋丰富,让故事广播在留住原有传统忠实听众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中青年群体,为广播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
(二)由“我播你听”到“双向互动”,节目形式更加灵活
广播与其他媒介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它能和听众之间构成即时互动,但故事广播“我播你听”的节目较多,内容相对完整、时间较长,很难互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各故事广播在双向互动方面想了不少办法。
江苏故事广播有档播读当下热门言情小说的节目《情感故事》,先后播出过《离婚没有故事》、《新结婚时代》、《婚姻旋涡》等长篇小说,每部书在30讲左右。为了增加互动性,故事广播同时专门开辟了以主持人性质出现的节目《夜倾情》,通过听众走进演播室、听众来稿、短信、电话留言等多种形式让听众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虽然都是主打情感牌,相比之下,《夜倾情》与听众的距离大为缩短,在晚间同一时段的收听率上升很快。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广播故事会》是较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名牌栏目,为了增加互动性,他们在“怎么讲故事”上多有创新:比如,(1)直播状态讲述,充分调动潜能。(2)“让听众在电波中讲自己的故事”。栏目的宣传语里有这样一句话——“今天听故事的你,就是明天讲故事的人”,也就是说,听众不只是在电波的那头听节目,也可以走进电波讲自己的故事。(3)名人讲自己的书。现在,文化界、演艺界名人出书的很多,尽管由本人来讲述,他们可能不如专业的演播者那么字正腔圆,也不懂得表现技巧和语言处理,但他们以内容取胜,以自然、本真、互动的状态来吸引听众。
(三)变“一次性”播出为“再开发”利用,节目制作追求精良
广播节目具有转瞬即逝不宜保留的特点,所以有人笑谈广播节目是“一次性播出,永久性入库”。对于故事广播来讲,许多时效性并不强的作品,录制播出上下了不少的工夫,一次性使用着实可惜。近几年故事广播电台也在改革探索中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其节目制作趋势更加追求高端和精良,不断挖掘故事节目的再开发、再利用价值。
在2010年第二届全国故事广播研讨会上,合肥文广新局副局长、合肥电台台长陈强认为:播过的故事有再开发和再利用的价值。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提供给全国故事广播促使相互交流,降低故事广播办台的成本,还可以出光碟,出书刊,办故事会、故事杂志,把故事送上网、手机终端、电话平台等,从而扩大资源覆盖面,提高资源利用率。走一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故事广播的最终归宿,并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次性播出,永久性入库”的尴尬问题。[3]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些故事台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江苏故事广播从2007年至今一直提倡多做精品节目的思路。在内容生产上主打精品,以高规格的创优作品抢占江苏广播的话语权。2007年元月开播至今,先后拿下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提名奖、中广文艺协会专家奖的三个一等奖、江苏广播文艺奖的三个一等奖。通过精品节目的创作,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品质。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故事广播”已走过了三年多的历程,他们通过与出版界等跨界合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建立了品牌效应,一批品牌节目不仅在上海深受听众喜爱,而且还被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地区近50家电台引进播出。上海故事广播制作的节目还获得了多项全国大奖。其2009年的节目销售总量达到了8500多集,黑龙江、辽宁、陕西、江苏、河南、山西、新疆等省级电台,哈尔滨、济南、太原、乌鲁木齐、杭州、拉萨等省会电台以及多家县市级台、郊县台竞相购买上海故事广播制作的节目。
这种跨电台、跨地区的资源统筹管理,有效地避免了“一次性播出,永久性入库”的资源浪费,扩大了资源覆盖面,实现了播出内容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故事广播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故事广播也已经成为广播频率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据央视—索福瑞调查:2010年故事广播的市场表现不俗,不少频率甚至在当地名列前茅,超过了传统的新闻、音乐、交通类主流频率,打破了交通广播一统天下的局面。[4]故事广播正以其独有的节目形式,用故事呈现精彩,用故事彰显着广播的魅力。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注释】
[1]梁毓琳:《故事广播2009:坐看云起时》,《赛立信媒介研究》。
[2]梁毓琳:《故事广播2009:坐看云起时》,《赛立信媒介研究》。
[3]陈强在2010年7月23日第二届全国故事广播研讨会上的发言。信息来源:合肥电台总编室。
[4]《中国广播》2011年第11期卷首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