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新媒体下广播节目样态的发展及趋势

新媒体下广播节目样态的发展及趋势

时间:2024-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北京电台“广播节目音视频共作”谈新媒体下广播节目样态发展及趋势吕忆涵一、北京广播市场节目的网络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此外,最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音视频共作节目《中国歌曲排行榜》、《演义群英会》、《城市零距离》等节目。

新媒体下广播节目样态的发展及趋势

从北京电台“广播节目音视频共作”谈新媒体下广播节目样态发展及趋势

吕忆涵

一、北京广播市场节目的网络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而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短短几年时间,网络上的新生事物日新月异,涌现出了多种受大众喜爱的网络传播方式,比如SNS社区、微博以及专业化的论坛等。21世纪,传统传媒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但传统媒体依旧以其独有的优势占据着媒体江山的地位,而新媒体也不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曾经泾渭分明的不同媒体现在已经悄悄地在进行着一场新的融合,即“媒介融合”。[1]广播和网络、电视、音像出版业正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单一媒体拥有单一、稳定受众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广播媒体也在这样一场新浪潮的运动中获得了稳定发展的动力。

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常态性节目为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一路畅通》,在开场白中加入了对网友的问候;在节目内容互动中,除了短信平台,还增加了网络聊天室、微博等互动形式,这种互动比以往更及时,内容更丰富,也使受众参与互动变得更加容易,网友为节目提供了很多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主要利用网络方式互动的节目,集合的是无数网友的智慧,节目内容也更贴近生活、更鲜活、更有趣。

另一档不得不提的节目就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飞鱼秀》,这档节目因其轻松、幽默的风格而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网络上关于该节目的精彩段子在各大贴吧、豆瓣中都可以找到。这也是广播节目内容网络化的外延。

此外,最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音视频共作节目《中国歌曲排行榜》、《演义群英会》、《城市零距离》等节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将广播直播间改造成可以进行视频拍摄的演播室。在广播节目直播的同时进行视频同步拍摄,并在后期剪辑、制作、包装后形成完整的视频节目,在互联网和手机电视上进行播出。这使得广播不再是只可以听的,而且还是可以看的;广播不再是只能听一次,而是可以在网上分享、传播,可以反复地听或看,可以选择听或看哪一部分。广播节目在进行二次利用后,引入了电视手段,出现了字幕、视频宣传片花等,听众也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直播间主持人是如何操作的,以及嘉宾的表情、模样等。

DAB是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的简称,即数字音频广播,是继AM、FM传统模拟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DAB数字广播节目于2005年4月18日起开始连续试播。2006年11月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DAB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正式开播,共播出14套音频广播节目和4套多媒体视频节目,视频节目都属于转播节目。2008年年底,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根据数字广播平台的技术情况及北京广播网视频业务的发展态势,决定在2009年开播一套自主创作的“DAB数字多媒体视频广播”频道,并命名为“RBC·综合频道”,由北京广播网负责频道的制作和播出工作。所谓“DAB数字多媒体视频广播”,就是利用现有的DAB数字广播平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原来只能听不能看的音频广播转化为可听可看的视频广播,既保留了广播独特的语言魅力,又引入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元素,可以随时随地移动收听收看,做到强强结合、取长补短,最终达到1+1>2的效果。[2]

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日常播出的节目来看,已经有部分节目使用音视频共同播出,比如上文提到的《中国歌曲排行榜》、《演义群英会》、《城市零距离》等节目。听众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北京地区,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都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实时直播内容,且还可以在第一时间与节目进行互动。这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节目出现的巨大变化之一。

音视频共作节目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搜索或者网址链接反复观看,甚至通过拖动的方式任意选择收听的起止点。与此同时,这样的短片也是“RBC·综合频道”的节目来源。通过广播视频化这种节目样态不难看出,广播不再是单一的声音节目;广播在坚持本身特色的同时,也需要与不同的媒介形式融合,借助不同媒介的力量来发展自己。

二、北京广播市场节目样态变化影响听众收听方式和习惯

(一)听众与广播媒体之间角色的转变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刚露锋芒时,国外研究者就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观点:“互联网时代,一个人就是一个电视台。”其意思是透过网络的力量,个人即可成为广义上的信息传播者和发布者,从而改变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随着宽带和视频技术,尤其是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技术上将“一个人成为一个电视台”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网络催生了流媒体,网络也是流媒体最大的应用。今天,从网络到宽频甚至到手机等新媒体,流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流。事实上,从在线影院到视频新闻到PPS、PPL等风靡的网络电视,无处不见网络流媒体的身影,网络流媒体已经全方位渗入了我们的生活。

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当前网络用户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中,经常上网休闲娱乐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总上网人数的37.9%,列居第一;而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一项中,在线音乐盒、在线影视的使用人数也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45.6%和37.8%。这些数字说明,超过1/3的网民已经津津乐道于网络“动”媒体的传播与使用。一个前所未有的流媒体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流媒体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视频点播——由于流媒体经过了特殊的压缩编码,使得它很适合在互联网上传播;网络直播——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突破了网络宽带的限制,实现了在低宽带环境下的高质量影音传输。

由于网络流媒体的运营而生,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用流媒体上传视频节目,其占用空间小,打开时缓冲时间短,方便制作上传,也方便观看。正是因为流媒体让视频传播变得简单省时,所以这种易操作性就让很多节目都愿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传播。

节目传播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听众的收听方式和收听习惯——听众可以边听边看广播节目,甚至可以参与到节目录制中。这里举的例子是北京文艺广播录制播出的节目——王玥波的《长书广播演义》,这档节目事先征集听众参与,听众在现场参与节目录制。录制好的节目有声音、有画面,于是经过简单的剪辑,声音部分通过落地调频传播出去;网络上可以看到节目的视频。节目的多样性让听众多了选择的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听众以前单一被动的收听方式。再来看北京交通广播的王牌节目《一路畅通》,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档节目以前的互动方式主要以短信为主,但现在的节目互动内容大部分来自微博、聊天室等,这是因为网络的传播速度更快,也更方便。在这里要补充一点的是,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使上网可以随时随地,这也是未来节目收听的重要方式。

当流媒体和手机结合,就形成了移动流媒体。这是继短信之后,手机平台开发的又一次飞跃。它是一种实时数据传输的方法,通过移动网络传递,并在移动手机终端上采用媒体技术实现,从而使用户与手机媒体进行互动。

如果用手机收听成为主流,或者收听终端如DAB的普及,将会给广播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这种改变最主要是来自听众收听方式的改变,听众可以DIY自选自己喜欢的节目,放到自己命名的收藏夹内,将自己想听的节目按照自己想要的顺序放到播放列表里。这样一来,听众可以自选节目组合回放收听,不用固定地等待直播;同时,还可以选择性地将节目下载下来自己反复收听,还可以在听众群内分享收听等。

(二)广播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趋势

网络既然对媒体传播的特点、方式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那么广播节目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化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提到的网络化并非单指将电台节目放到互联网上播出,这种网络化更多指的是媒介的传播方式。节目网络化是未来广播节目样态发展趋势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首先内容来源上,网络是重要的一个渠道:通过关键词搜索,其他媒体网络平台上提供的信息,网友可以互动、分享。此外,网络化还体现在广播与其他媒体合作的关系上——这些年,接触广播的人应该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词:“全国音乐广播协作网”、“旅游广播网”等,这其实就是网络的雏形。它们是各地电台通过某种共性而联合起来在节目制作、广告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共同赢利的一种方式。未来这种方式将会成为广播节目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内容是王道,只有把最优势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吸引听众,从而在市场收益,在节目口碑上实现良性循环。

广播节目的列表化也是受网络影响之后出现的又一个趋势。如果用音乐播放器听过音乐的话,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拖进列表里的歌是我想要听的,我甚至可以按照我当天的情绪,或是早中晚来安排歌曲的顺序及歌曲的风格。这种经历证明,受众都是自己听觉上的忠实编排者、过滤者或是导演。未来广播节目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节目由听众自己选择编排,在新媒体中反映出来就是网络上会有大众点评或推荐,听众可以根据点评或推荐来自行编排。甚至广播节目一开始就贴上了若干标签,描写节目的属性,而听众要做的则是简单地选择标签,收听相应的节目,然后自己来取舍编排。在网络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受众一方面乐于接受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又懒得去归纳、整理或思考,因此广播节目在这方面做文章就很容易吸引人的耳朵,引起受众的注意。

(三)北京市场广播节目样态发展的意义(www.daowen.com)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活动的最大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点到面”的传播变为“点到点”的传播。人们使用博客、社区、个人空间、手机等来进行人和人、人和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信息传递。新媒体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你传我受”的线性传播格局,参与新媒体传播的个人不再是单纯的传播者或是单纯的接收者,而是集编码、释码、译码等多种角色于一身,活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节目样态的发展,让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视野的开阔和心灵的开阔是紧密相连的。媒介传播的节目不仅是提供大量信息,更多的是在现代工业都市高速发展下,给人们的心灵以滋养,给人们以希望和慰藉。广播节目样态的发展从根本意义上是为不同人群需要的精神层面的陪伴和滋养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与此同时,受众也可以是内容的发起者、提供者或者是编排者。

新媒体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三网融合”是目前媒体比较关注的课题。“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主要是指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化发展,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信息传播渠道,形成融合通信、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出版、传媒、教育等各个行业形态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三网融合的发展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加新鲜精彩的娱乐体验。未来,用户可以通过电视上网,通过电脑打电话,通过手机看电视,真正实现三屏合一。

在新媒体背景下,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中,广播媒体将会迎来巨大的改变,未来广播媒体将会是运用媒体手段最多的媒体,跨界合作对广播节目而言是常态。竞争激烈的未来,内容为王,拥有自己的媒体属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却不墨守成规,从节目内容出发,寻找无限可能性。可以说,新媒体给广播市场带来了改革的力量,广播“好吃不贵”的操作模式也将是新媒体语境中做出改变最迅速的媒体。

参考文献

李晓晖、陈博:《E网情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马为公:《互联网的新时代》,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小山:《品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广播影视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广播电视业务》,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版。

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伊斯特曼等编著,刘微译:《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著:《201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报告》,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美〕辛普森格林菲尔著,郎为民、集巧译:《IPTV与网络视频——拓展广播电视的应用范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朱强:《广播电视新技术——现代传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刘习良:《顺应时代潮流推进广播改革》,《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2期。

王金会:《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业的发展》,《中国传媒科技》2007年第2期。

邵培仁、李雯:《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拷问》,紫金网。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1]王金会:《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业的发展》,《中国传媒科技》2007年第2期。

[2]李晓晖、陈博:《E网情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