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网络诵读活动浅议:邵丽英诵读网络文化的兴起!

网络诵读活动浅议:邵丽英诵读网络文化的兴起!

时间:2024-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诵读活动浅议邵丽英“诵读”是一种读书方式。进入信息时代,诵读与网络一见钟情并欣然牵手,诵读媒介纵贯两千年的稳定状态被打破,古老的诵读由此成为新媒体枝头茁壮成长的新芽,再一次被赋以新的媒介形式,并具有了全新的特点。2006年11月,扬州晚报博客网发布消息,将举办原创作品朗诵会,面向广大博友招募朗诵表演者。12月17日,首届扬州晚报博客网原创作品朗诵会成功举办。

网络诵读活动浅议:邵丽英诵读网络文化的兴起!

网络诵读活动浅议

邵丽英

“诵读”是一种读书方式。在我国先秦典籍中,“诵”与“读”两者多分开使用,“诵”是一种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而“读”不仅包括“诵”,还特别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秦汉之后两者合称“诵读”,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笔者认为,诵读是一个泛指概念,我国古代有很多与“诵”和“读”相关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概念,如吟诵、朗诵、吟咏、朗读等。按照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庭相似理论,语言家族内一两个概念可以衍生出很多与之相似的概念,就诵读来说,“诵”和“读”的原始意义正如这个家族的男女两位始祖,而其他与之相似的概念只不过是其繁衍的子孙后代。所以本文认为,凡是通过“念出声”以获得对诗文意义的理解和文辞的习得,都属于诵读的范畴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中,诵读与读书人的学习同步,“读”与“学”相伴而生、如影随形,而这一切的媒介最初由竹简、丝、绢、帛等充当,东汉蔡伦造纸无疑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在使人类进入新的工具文明时代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的诵读从此抛弃笨重的竹简,抛弃昂贵的丝、绢、帛而具有了全新的媒介,这一媒介的使用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进入信息时代,诵读与网络一见钟情并欣然牵手,诵读媒介纵贯两千年的稳定状态被打破,古老的诵读由此成为新媒体枝头茁壮成长的新芽,再一次被赋以新的媒介形式,并具有了全新的特点。

一、网络朗诵会

丹纳说:“造化是人的播种者,他始终用同一只手,在同一个口袋里掏出差不多同等数量、同样质地、同样比例的种子,撒在地上。但他在时间空间里迈着大步撒在周围的一把一把的种子,并不颗颗发芽,必须有某种精神气候,某种才干才能发展;否则就流产。”[1]对于当前蓬勃发展的诵读来说,这种“精神气候”无疑是指新媒体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信息时代,而网络朗诵正是这个时代的崭新产物。

这是一个整个人类都被“一网打尽”的时代,网络媒介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习惯,并对人们的身份进行新一轮的深层定位。与现实世界并存,网络交流成为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将现实世界无限延伸和扩展。21世纪的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海量的信息,还将一份新奇的礼物送给了每一颗需要友谊与交流的心,这份礼物就是网络聊天室,而网络朗诵正是在网络聊天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朗诵聊天室建立在“碧聊”网站,它以极具创造性的行为开启了一扇从虚拟世界通往现实音声美的大门。那些第一批在碧聊网站朗诵室中体会到朗诵的快乐的朗诵爱好者当时并没想到,他们无意中的行为竟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2年3月5日,当天南地北的网民正沉溺在网络聊天的新鲜与刺激中不能自拔时,网友“独语”在碧聊网站建立起了第一个朗诵语音室,从此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朗诵天地。之后,许多网民付费在碧聊网建立了数十个朗诵房间,他们都有独立的论坛,用于推广朗诵和发表作品。如海边论坛、草堂文苑、朗诵天地、普通话乐园等等。之后,网易文学、闪聊网“朗诵天地”等也相继吸引了大批朗诵爱好者。2005年新浪开通UC服务,大部分朗诵房间都移到了新浪UC。新浪UC是一种兼具视频与语音功能的聊天工具,与以前的聊天工具相比,增添了视频功能,朗诵爱好者可以通过外置的摄像头欣赏到正在朗诵的网友的表情、动作等。网络原本就缩短了现实的距离,而视频功能更使千里万里之外的网友对面可见,于是新浪UC朗诵区甫一出现即受到网民的热捧。最兴盛的时候,新浪UC朗诵区拥有一百多个朗诵房间。

纷扰尘世,能寻得一方安静处所殊为不易,网络朗诵室设备简易、操作简便,即使文化水平不高者也可以轻松掌握。它的出现,为热爱朗诵的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家园,开辟了一片自娱且娱人的乐土。因此,朗诵室中火暴异常,天天爆满。除极少数专业播音工作者外,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朗诵爱好者。其中,既有工人,又有私营企业者,还有许多教师和学生。每天自早上到深夜,众多朗诵爱好者聚首其中,希望进行朗诵表演的人排成长队等候麦序,表演限时5—10分钟不等,轮到谁谁就朗诵自己喜爱的作品,其他听众可随时在屏幕上用文字表示赞赏或批评。一网相连,天南地北的朗诵爱好者们在这里娱己兼娱人,许多人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聊天室也是如此。由于匿名制带来的隐蔽性导致许多聊天室成为色情交易的场所,因此在2006年左右,各类聊天室包括新浪UC逐渐被关闭,网络朗诵也由此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而一度式微。但人们朗诵的激情亟须一个安放的场所,于是呱呱网站朗诵区以及博客音响又悄然出现。

呱呱网站朗诵区只需下载一个专用软件即能进入,操作简单,于是朗诵者的大本营浩浩荡荡移至呱呱网站,热爱朗诵的人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网络朗诵重温往日繁华。

博客音响即博客与朗诵相结合,至迟出现于2005年。2006年11月,扬州晚报博客网发布消息,将举办原创作品朗诵会,面向广大博友招募朗诵表演者。这种由民间自发举办的朗诵会,调动起了广大博友的强烈兴趣。12月17日,首届扬州晚报博客网原创作品朗诵会成功举办。

秋酿醇酒是其中一位具有广泛知名度的网络朗诵诗作者,2005年5月在新浪建立博客,并在新华网、CCTV等网站建立了博客。目前已创作朗诵诗文三百多篇,其作品《走进春天》、《春天里拥抱太阳收藏阳光》、《大漠敦煌》、《嫦娥奔月》、《我的祖国》、《把安宁还给可可西里》、《母亲河》等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许多朗诵者慕名而来,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播客纷纷到他的博客寻找适合朗诵的诗歌及文章,然后制作成音画并上传到他的博客中。这种自发的配合创造出许多佳作,引来众多网友,只要在他的博客上轻轻点击,即可在精美时尚的音画中赏心悦耳。截止到2011年2月17日,秋酿醇酒的新浪博客点击率达到103050人次。

目前有影响的朗诵网除呱呱网站朗诵区外,还有派派朗诵、西克朗诵等。从现实走向半现实半虚拟的诵读给普通人带来的乐趣,恐怕非局内人不能道,它意味着,在一个个虚拟的房间里,热爱朗诵的人们可以天天都开朗诵会,在创造与欣赏中找到现实世界中所不易寻到的乐趣。

在网络这一虚拟的文化范式内,网络朗诵给了朗诵爱好者极大的自信和莫大的满足。

二、网络“听”书

在朗诵风靡网络的时候,网上有声读物也相继出现,有声小说逐渐在网络诵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网络,这个具有无限张力的神奇事物,就这样逐渐让现实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在虚拟世界中“声声入耳”。

信息时代的标志之一是快节奏。在越来越快的生活、工作节奏中,步履匆匆的人们已很少有时间或心情津津有味地捧读小说。于是使用MP3播放器、手机等来“听”小说就成为一个时尚,听小说不仅不会伤害视力,还能找回早些年在收音机中听说书的感觉。目前网上有声小说比比皆是,在百度输入“有声小说”,可以搜索到许多网站,如畅听网、爱有声小说网、动听FREE有声小说网、中华听书网、有声小说吧、悠悠乐有声小说网、畅想听吧、安安听书网、爱听网、数字听吧、三百ABC有声小说网、56听书网、爱听有声小说网等等。无论从网站外观还是从小说质量而言,天方听书网相比之下更加时尚、规范,拥有听众和播客数量也更多,比如一部神怪小说《七界传说》,在其人气榜上高居第一,仅一周点击率即达24232次,截至笔者查询时总点击率已超过320万次。

天方听书网的片头语听来饶有趣味: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老了老了,新时代读书新主张,只需轻轻一点,天方听书网让阅读从听开始!”

诚如天方听书网所标榜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古人坚守的信念已经老了,现在最时尚的不是读小说,而是“听”小说。以“让我的声音做你的翅膀”为口号,天方听书网目前已发布有声小说一千余部,每一部作品都拥有大批拥趸者。

尽管如此,网络有声小说的发展,依然刚刚起步。目前网络有声小说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作者、读者、播客等一些网络小说的爱好者,自发组织创作文学作品并进行朗读,尚未形成一个稳定而规范的产业链条,因此远未形成规模。

虽然有声小说在我国尚为不折不扣的新事物,但在西方,有声小说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读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德国人对这种“谈话”有着巨大的热情,他们有自己的“谈话”方式——听书(德文称为Lesung)。目前的德国,从官方到民间,从非营利机构到商业性实体,都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听书活动。对德国人来说,听书和啤酒一样,不可或缺,是德国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项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欢参加听书活动,即使在电视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德国依旧保持着听书的传统。这与德国人喜爱看书、买书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在德国,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1/3的人每天抽出时间看书。

“德国听书协会”是一个十分成熟和具有专业性的听书活动组织,协会有固定成员和活动地点。每年,他们都会为其会员挑选数十本关于哲学、经济、管理、金融社会科技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经典图书以及最近上市的新书,就一个专题定期邀请作者或著名人士朗读并进行分析。(www.daowen.com)

图书馆是听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德国有1.3万个图书馆,各城市的图书馆经常举办听书会,组织知名人士到现场为听众朗读好的作品,激发人们的读书兴趣。听书会每次都有一个主题,主讲人向大家介绍作家、作品背景,并朗读原文,然后就如何理解书名、内容等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活动也是图书馆提高自己知名度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听书又有了新的形式,很多畅销书和大部头的名著都被录制成CD或磁带,任何一家书店都设有听书磁带专柜,人们不用亲自参加听书活动,也能得到相同的体验。MP3普及后,听书的人更多了。人们在开车、做饭或散步的时候都能听书,这对于那些没有时间或不愿捧着书看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从网上下载的听书类图书甚至不需要花一分钱。目前电子听书类图书的销售量占图书总销售的1/5以上,CD图书已成为德国人探亲访友的最佳礼品之一。

不仅德国,西方其他国家的听书传统也大都深入人心,美国已有好几位总统获得过朗诵奖。如克林顿于2003年、2005年先后两次获格莱美朗诵奖:第一次是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意大利老牌女影星索菲亚·罗兰合作,为俄罗斯民间童话剧《彼得与狼》中的《狼迹》重新配音,从而一举夺得格莱美“最佳儿童朗诵专辑奖”;第二次是凭借为自传《我的生活》配套录制的一张有声专辑,荣获第47届格莱美“最佳朗诵专辑奖”。2007年美国前总统卡特凭借其畅销书《我们危险的价值观:美国的道德危机》的语音版获格莱美“最佳朗诵专辑奖”。奥巴马则于2006年以《我父亲的梦想》一书的语音版获得此奖。

相比西方而言,我国目前的网络有声小说还远未在大众中达到“人人皆听,不可或缺”的程度,更不必说作家新书的有声版。目前有声小说虽然在拥有固定听众群体的基础上听众量稳步增加,但受众范围并不广泛,远未涵盖社会各阶层以及所有学历层次人群。选择“听小说”的相当一部分是80后,他们喜欢新潮,喜欢追寻刺激,而有声小说的内容大多为网络写手所做,追求新、险、怪,其中颇多武侠以及惊悚、推理小说,比较能迎80后的口味。

三、网络诵读的特点

以信息数字化的技术发展为前提,以“比特[2]的形式出现的网络诵读这一新事物,催生了一些新词,如“麦序”、“播客”等。“麦序”即网友的麦克顺序,只要排上麦序,网友就可以在欣赏别人朗诵的同时等待自己朗诵时刻的到来。“播客”即播读者,有声读物的创造者之一。网络在催生了这些新名词之外,还第一次使诵读产生了经济效益。比如有声小说网站根据所录制的有声小说点击率,分别付给作者和播客报酬,对于拥有大批粉丝的播客来说,其朗诵费价值自然不菲。

探究一下,网络朗诵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无地域限制。地不分南北,纵然远隔千山万水,相逢只在轻轻一点。

其二,无场地限制。无须费心装扮现实中的会场,只要有网络,一切顺理成章。

其三,无时间限制。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你有时间,总有人在网上的朗诵室等你参与。

其四,无水平高低限制。网络没有门槛,任你著名也好,普通也罢,甚至普通话都不标准,也可进入朗诵室朗诵与赏诵。

其五,无年龄、性别、等级限制。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有无官职,只要具备一颗热爱朗诵之心,尽人可入。

其六,现实与虚拟结合。网络是虚拟的,朗诵室是虚拟的,但朗诵人是现实中存在的,朗朗诵读声也是现实中存在的,网络诵读就这样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找到了折中处所,从而容纳了千万颗喜诵之心。

以上特点使网络朗诵具有了公众性、平等性、公开性、灵活性,并同时带有现实性。费孝通曾指出,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等级观念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通常只有在社会上有较高地位的人才有公开发表言论的权利,普通人甚少机会在大众面前发表演说。网络技术逐步完善与普及后,在以其“平等性”与“公开性”使草根阶层畅所欲言的同时,更提供了一个神奇的平台,仅凭一台电脑、一支话筒,热爱朗诵的人即可天天参与朗诵会,甚至平时羞于开言、朗诵水平不高的人也有了公开朗诵的机会,网络朗诵满足了公众的表现欲、表演欲,提供了互相交流切磋的机会。网络真乃神奇之物。

应该看到,目前无论是电脑设备还是技术支持,网络朗诵还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部分网站做得尚不规范,参与朗诵的人水平参差不齐,大多处在较低的水平。尽管如此,网络朗诵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与网络牵手之前,朗诵对于草根们来说,无疑属于“王谢堂前燕”,可望而不可即,参与现实中的朗诵比赛需要有登台的勇气、不怕丢丑的勇气、承受失败的勇气,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人与之无缘。而网络朗诵不仅人人可以参与,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拥有大批粉丝的著名朗诵者。

对于有声小说来说,一个质的变化是,播讲者由单一性发展到多样化,以前风靡电台的评书以及小说连播,全部由正式的播音员或演员担纲播读,但网络有声小说则不同,任何人,只要喜欢诵读,只要有一台电脑和一个麦克,即可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录制后发到网络上,从而享受到“播客”的感觉,诵读水平高低已经不是作品能否公开发表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凭借点击率来说话。网络有声小说培养出了许多受到大批网友追捧的著名“播客”,比如天方听书网资深“播客”傅乙泰、管恩亮、万红蕾、池旭虹、宏程、白云出岫、穿衣服的魅力等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播客”中很多人有播音员主持人背景,但也有更多的是非播音界人士,比如中国网络文学朗诵奠基人之一白云出岫就是大学教师,他古文功底扎实,声音稳重老到,是天方听书网公认的古文播音之首。录有《史记》、《东周列国志》、《古文观止》、《文心雕龙》、《黄帝内经》、《四书五经》等各类古典文学作品超过500小时。

可以这样说,网络的介入打破了现实诵读的诸多局限性,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啻为广大诵读爱好者的福音。

网络诵读,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注释】

[1]〔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2]所谓“比特”,即数字化信息的最小度量单位,是网络文化产生的基础,具有超自然的虚拟性质。这种虚拟性表现在它不是物质原子,没有体积、重量、密度、温度、压强等自然的物理属性,但它仍然具有物质实体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