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人痘至牛痘:中国医学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人痘至牛痘:中国医学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时间:2024-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痘接种术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的一项伟大贡献。而人痘接种术传到西方并启发了牛痘接种的发明则是由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传到了英国之后。但在当时,仍然没有一个医生敢于进行人痘接种的实践。梅特兰在蒙塔古夫人的一再坚持下,接受了这个请求,并在皇家医学会三个医生的共同参与下,于1721年4月底对这个3岁的女孩进行了人痘接种。

人痘至牛痘:中国医学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一、从人痘到牛痘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目前所知,古埃及就有天花的流行。考古学家从死于公元前1157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观察到,其面部、颈部和肩部的皮肤被很像天花引起的脓疱皮疹所损毁。从这个现象推断,这位法老可能受到了天花感染。在古代,天花的流行反复无常,公元2、3世纪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两次大瘟疫,至少一次是天花。公元4世纪,中国晋代医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流行的情况。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的死亡率可高达80%~90%,因此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惧感。在天花肆虐之下,人们不断地寻找保护自己的方法。人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得过天花,那么他此生就可以不再得这种病了。由此,人们逐渐悟出了“以毒攻毒”的原理,即在未病之前,先用少许这种致病物质刺激机体,可使人体对这种疾病产生特殊的抵抗力。人痘接种术就是在这种“以毒攻毒”观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不过,究竟是谁发明了这一技术,至今仍是一个谜。但人痘接种术最先在中国得以应用并逐渐传播开来则是可以肯定的。它使千千万万的人免除了天花的威胁,拯救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痘接种术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的一项伟大贡献。通过接种人痘来预防“痘疮”,是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找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也被认为是免疫疗法的萌芽。

根据资料记载,实施人痘“接种”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痘衣法”,即把感染过天花的人在患病期间的内衣给被接种者穿上,目的是故意引起被接种者感染而得一次天花,这是最早的一种方法。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相当大的危险性,人们很难把握分寸。二是“痘浆法”,这种方法是采集天花患者身上脓疮的浆,用棉花沾上一点,然后塞进接种者的鼻孔。三是“旱苗法”,即把天花患者脱落的痘痂,研磨成粉末,再用银制作的细管子吹入接种者的鼻孔。四是“水苗法”,就是把痘痂研成细末,用水调匀,然后用棉花沾染,塞入接种者的鼻孔。17世纪以后,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不仅遍及全国,也传到海外。1653年,明代著名医生龚廷贤的晚年弟子戴笠(字曼公,1596—1672)赴日,将种痘术传给日本人池田正直,后池田家专开痘科,为日本人痘接种的开创者。1790年,来北京的朝鲜使者朴齐家等回国时,带回一本种痘书呈送给朝鲜正宗王。后朴齐家又让人按书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种痘试验,成功后将此法传授给医生李钟仁,李钟仁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时种通编》。由此,种痘术在朝鲜也传播开来。

而人痘接种术传到西方并启发了牛痘接种的发明则是由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传到了英国之后。根据英国皇家学会的档案记载,中国的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在蒙塔古夫人之前,已通过一些在中国经商的英国商人和旅行者直接传到了英国,并在英国皇家学会进行过交流。1700年,英国著名医生、皇家学会会员马丁·李斯特(Martin Lister)收到一封寄自遥远中国的信。写信人是在中国做生意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寄信日期是1700年1月5日。在信中,该商人报告了他在中国看到的“传种天花的方法”,还具体描述了这种接种的过程“: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疱,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可能患天花人的鼻子里。”此后,接种者将受到轻度的感染,然后痊愈,从而获得很好的预防效果。可惜的是,这些重要的信息并没有引起当时英国医学界的关注。李斯特收到信后,将其送入皇家学会图书馆存档了事。

蒙塔古夫人(www.daowen.com)

14年以后,1714年5月27日皇家学会伍尔沃德(John Wordward)医生向皇家学会报告了一封寄自土耳其康士坦丁堡(Constantipole,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信的摘要,此信的作者是帖木尼(Fmanuele Timoni),信中报告了“康士坦丁堡一直实践着的,获取天花痘苗并进行预防接种的方法”。在信中,帖木尼说,这种(在该地)广为熟悉的接种方法“在土耳其和其他一些地方已经实践了四十年”。在信中,他还对如何选择人痘的供者、病人接种的方法,以及接种后所经历的轻度感染的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由于帖木尼兼任过好几届英国驻土耳其使馆的医生,他服务的最后一任公使是蒙塔古(Edward Wortely Montagu),很显然帖木尼对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观察和报告一定对蒙塔古大使夫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她以后在英国推行人痘接种的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帖木尼的地位,他的报告在皇家学会引起了真正的震动和认真的讨论,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动议,责成皇家学会秘书处让英国驻土耳其港口城市士麦那(Smyrna,今土耳其伊兹密尔)的领事皮拉里尼(Jacobo Pylarini)收集有关天花接种的资料。两年后,皮拉里尼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评论了人痘接种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皇家学会将此文发表在权威性很高、发行量很大的《皇家学会哲学通报》(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The Royal Society)上。但在当时,仍然没有一个医生敢于进行人痘接种的实践。

在英国最早亲自参与并积极推动人痘接种实践的是蒙塔古夫人。她曾于1717年3月给她的一位朋友基丝维尔(Sarah Chiswe1l)写过一封信,信中描述了人痘接种的方法,并表达了将它介绍到英国的决心。不但如此,蒙塔古夫人还在1718年3月请当时到大使馆访问的英国外科医生梅特兰(Charles Maitland)给她的一个6岁的儿子进行了人痘接种。1719年,蒙塔古夫人回国,两年后,即1721年,严重的天花开始在英伦三岛肆虐。严重的形势迫使英国皇室责令皇家医学会寻找防止天花流行蔓延的对策。这使蒙塔古夫人重新燃起推行人痘接种术的热情。她给当时已退休在家、住在伦敦郊外一个小镇上的梅特兰医生写信,请求他为她另一个年仅3岁的女儿接种人痘。梅特兰在蒙塔古夫人的一再坚持下,接受了这个请求,并在皇家医学会三个医生的共同参与下,于1721年4月底对这个3岁的女孩进行了人痘接种。接种获得成功,女孩出痘,并经历了短暂的病程后痊愈。皇家医学会的三位医生参加了这个接种的全过程,并检查了结果。蒙塔古夫人与威尔士王子的妻子卡罗琳王妃(princess Caroline)有很密切的私人关系,蒙塔古夫人为自己亲生幼女接种成功对王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蒙塔古夫人为自己亲生幼女接种后三个月,即1721年8月,英国皇家学会在国王的特许下,进行了一次用犯人接种人痘的临床试验。直接触发这次试验的原因是,在1721年天花流行的高潮期,英国威尔士王子的一个孩子得了病,开始诊断为天花,后来证明只是普通的感冒。据资料记载,在孩子患病期间,有医生向国王乔治一世(King George I)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在“新门监狱”选择一些罪犯进行人痘接种试验,作为回报,如果罪犯在人痘接种后没有死亡,就予以赦罪释放。国王默许了这个提议。1721年8月9日早晨,在伦敦皇家医师学会主席斯隆(Hans Sloane)和两个御医的主持下,3个男犯和3个女犯在新门监狱中由梅特兰医生实施人痘接种。同时至少还有25个内、外科医生以及药剂师在场目击了这个接种过程。实验结果是成功的,为了进一步肯定人痘接种的试验,梅特兰在1722年初又对6名犯人进行了人痘接种的试验。这次试验经官方许可,整个过程均向公众开放,以公开展示试验的结果和满足公众的好奇心。每天上午10:00—11:00、下午2:00—4:00,参观者都可以到指定的地点观察病人。除成人外,威尔士王子的妻子卡罗琳王妃还从孤儿院中挑选了5个没有得过天花的孤儿进行天花接种。上面提到的人痘接种试验都取得了成功,没有一人因接种天花而死亡。这些试验的过程和结果都及时地在当时的报纸上详细披露,有的就是直接面向公众进行的,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上述试验性接种的基础上,1722年4月17日,经国王同意,由斯隆监督、梅特兰指导,宫廷御医阿米安(Amyand)对威尔士王子的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11岁)进行了人痘接种。接种获得成功。于是,人痘接种的影响迅速在英国上层社会中传播,许多人纷纷要求梅特兰为他们的孩子进行人痘接种。由于事件本身的刺激性以及舆论的广泛关注,这场由皇家学会主持的人痘接种试验不但在天花流行的英国,对在西方国家的民间推行人痘接种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1]

在人痘接种法在英国实施半个多世纪后,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新方法。一般认为,琴纳的发明一是受到人痘的启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富有经验的人痘接种者,二是在听说挤奶女工出过牛痘就不会感染天花后,他开始了精心的观察和实验。他观察到人痘接种可使那些先前曾经接触过牲畜,特别是牛,并感染了轻型痘疹的人不再出现天花的症状。1796年5月14日,琴纳进行了在人体上接种牛痘的试验,他从一个名叫萨拉·尼母斯(Sarah Nelmes)的挤奶妇手上的牛痘脓疱中取出痘浆,接种到一位叫詹姆斯·菲浦斯(James Phipps)的8岁健康男孩的手臂上,接种第7周又施行人痘接种,结果小男孩安然无恙。1798年,琴纳出版了《牛痘之原因及结果之研究》,介绍了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成功经验。他预言“:虽然我没有十足的信心,但请容许我祝贺国家和大众……一种解方将能使一个每小时都夺走人命的疾病,一个被视为人类最严重灾祸的疾病,从地球上永远销声匿迹。”[2]

虽然,牛痘接种术起初也遭到部分人的反对,有人危言耸听地说接种了牛痘的人可能长出牛犄角,鼻子变成牛鼻子。不过,牛痘接种的成功很快就使得谣言不攻自破。牛痘接种技术也逐渐传播开来。到1801年,英国已有10万人实施了牛痘接种。琴纳的著作发表后三年内,被翻译成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在1808—1811年间,法国有170万人接种;在俄国,到1814年,十年中大约有200万人接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