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共体”坚持强硬立场
1987年,美苏核谈判进入了微妙阶段,人们担心美苏在消除中程导弹问题达成的原则性协议中,美国会把西欧的利益当作筹码,并牺牲西欧的利益。为此,撒切尔夫人穿梭于欧美之间,与里根达成共识,并使里根保证了在与苏联进行的核裁军问题上不拿英国作筹码。
撒切尔夫人坚持西欧、尤其是英国要保留核武器,因为在她看来,核武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防止战争的法宝。这抬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的谈判实际上起到了西欧代言人的作用,这使得怀有“二心”进入欧共体的“不本分的欧洲人”即英国,在西欧改变了一点国际形象。
撒切尔夫人于1987年开始酝酿提前大选。撒切尔夫人与她的前任相比,更会选择选举的时机,她第二次选举利用了马岛战争的胜利,而这一次她却准备利用大选的经济繁荣场面和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尤其是西欧其他国家开始对她为核裁军问题所作的努力而有所好感的时候,她便宣布提前一年于1987年6月11日举行大选。
在以后执政的岁月里,撒切尔夫人始终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左右,而经济增长率却持续保持在3%左右,这在西方国家,只有日本能与之相媲美。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战后历届政府都把高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作为奋斗的目标。这些目标在麦克米伦的经济政策中、在威尔逊“科技白热化”的呼吁中、在20世纪70年代初希思的“平静的革命”中,都曾明确提出过。
然而,之前的每一届政府都失败了。他们对病症的判断大致相同,都无法对症下药、去除病根。这不是他们缺少分析能力,而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政治决心和铁面无私的独断手段。可是,这“决心”和“手段”在撒切尔夫人的身上找到了。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欧共体实现货币统一的可能性逐步向现实性转化。这是所有欧共体成员国的财政大臣们盼望已久的转化。与此同时,欧共体主席德洛尔关于欧洲问题的三步计划设想也加快了步伐。
德洛尔主张首先让所有欧共体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汇率机制,然后实现所有中央银行的合作,最后实现经济与货币的统一。这是泛欧主义的最高象征,也是西欧联盟的真正纽带。
1990年10月28日,罗马欧共体十二国首脑会议的闭幕会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成为受人瞩目的焦点。人们都希望撒切尔夫人顾全大局,不要一意孤行,不要总是与欧共体的一些政策过不去。然而人们从这位“白脸蝴蝶”的严肃面相中,发现了这位“蝴蝶”并不热情,而俨然像苏联人所说的“铁女人”那样,一脸“铁色”。
撒切尔夫人不顾多数内阁大臣们的赞同意见,断然地对1994年开始实施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计划投下了唯一的反对票。顿时,舆论界哗然。
撒切尔夫人对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深恶痛绝,并非是因为担心过分一体化带来的刺激而采取一种情有可原的谨慎态度,而是出于一种充分的自信心理。她认为,实行单一货币是剥夺英国主权的行为,而这恰恰是削弱“大英帝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一种开端。
自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长期患了“英国病”的英国经济从1982年起,增长速度比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快。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自恃与美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是欧美关系的“中介人”,与东方大国的关系也不错,她访问过中国和苏联,同中国就香港问题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也几度亲切地握手。
撒切尔夫人奉行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政策,却又和丘吉尔一样刁钻,常常站在赌桌旁玩弄欧共体这张实际上对美、日和东方都颇有分量的王牌,而自己却不太情愿加入其中,她自恃手中有核武器,不需要欧洲其他国家来保护英国。
因此,她不愿意在“出卖英国主权”的同时降低英国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削弱了英国在欧洲扮演的“领袖角色”的地位。(www.daowen.com)
然而,撒切尔夫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次所投下的唯一一张反对票,不仅没有赢得人们的“赞美”,也没有再获得“铁蝴蝶”或“铁娘子”的雅称,却注定了她在英国作为政坛之霸主的地位将一去不复返。
撒切尔夫人在她第三届首相任职期内,与欧洲共同体维系着一种若即若离、模棱两可的关系。她既想坚持自己的固有立场,又刻意要在特定时刻“为英国下一届大选准备和出于对英国经济利益的考虑”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撒切尔夫人一方面坚持不列颠的主权,维护英国的“自由”和捍卫英国的利益,不甘心英国就此迅速融入欧洲共同体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中,而执意要在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上重新树立大英帝国的形象。
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面对英国已丧失“超然”于欧洲共同体之外的历史条件的现实,被迫参加欧洲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并在国内外反对她奉行对欧洲共同体政策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和在一定程度上与欧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进行合作和协调。这样,她的政策便不可避免地出现左右摇摆,令人难以捉摸。
撒切尔夫人的这种矛盾多于合作、僵硬多于灵活的政策,在她于1988年9月布鲁塞尔欧洲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已表露得一清二楚。在那次演讲中,她明确反对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关于建立联邦主义的统一欧洲观点。
尽管撒切尔夫人支持英国在欧共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她认为该组织的作用只能是保证自由贸易和有效竞争。1988年,她评论道:“英国的边界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我们现在只看到了在欧洲层面进行的重新划分,这就是欧洲超级大国在布鲁塞尔策划的事情。”她认为欧洲的统一应是在对独立主权国家的联合,而且不能损害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这种双重原则。
1988年11月30日,欧洲人权法庭认为英国的拘留制度违背了欧洲法律。这在英国国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由此呼吁修改宪法。撒切尔夫人愤怒地作出了回应,她批评了欧洲人权法庭的裁决,还批评了比利时和爱尔兰拒绝引渡帕特里克·瑞安神父回英国接受指控的行为。她告诉公众:“我们应该谨慎地下判断,还要好好思考受害人和潜在受害人的人权。”
在1989年6月欧共体峰会之前,财政大臣尼格尔·劳森和外务大臣杰弗尼·豪试图说服撒切尔夫人加入汇率机制,为欧元做准备,并废弃英镑的货币地位。
他们以辞职为要挟,但是撒切尔夫人和财政顾问艾伦·沃尔特斯坚决反对这项提议,认为英镑应该能自由浮动,欧盟会员资格只会限制英国经济。最终劳森和杰弗尼·豪都辞去了职务,撒切尔夫人仍然坚定地反对欧洲货币体系。
正因为撒切尔夫人坚持如此铁定而又鲜明的仅对欧共体的立场,使英国在多数情况下在欧共体内处于绝对孤立境地。英国在重新安排欧洲的进程中始终成游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局外人。
撒切尔夫人的这种僵硬立场还激化了保守党内的矛盾和分裂。紧接着内阁进行了第一次调整,1989年7月,外交大臣杰弗尼·豪因与首相在欧洲货币联盟方面的意见相左而被调出外交部。同年11月,财政大臣劳森也由于同样原因而挂冠离去。1990年11月杰弗尼·豪又由于反对首相在欧洲问题上的观点而主动辞去了副首相的职务,由此触发了撒切尔夫人的领导危机。
这位对首相一贯言听计从,对工作任劳任怨,但仍保留着副首相头衔的杰弗尼·豪已经为撒切尔夫人效忠了15年之久,这次之所以拂袖而去,坚决辞掉副首相一职,是因为撒切尔夫人1990年10月30日在英国下院答辩时,曾以斩钉截铁的口吻说:“如果有人要求我们放弃英镑,那我的回答是:不!不!不!”这三个“不”字,使一贯忠顺的杰弗尼·豪忍无可忍,便于11月1日向首相正式递交了辞呈。
副首相杰弗尼·豪的辞呈固然震动了撒切尔夫人,但这还不足以构成对“铁娘子”权威的挑战。要命的是这位在撒切尔内阁中历任财政大臣、外交大臣、下院领袖、枢密院长和副首相等要职的老臣,在撒切尔麾下立过汗马功劳,如今他也开始了“背叛”。
他在11月13日发表的辞职演讲中说了这么短短几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为党和国家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现在该轮到其他人考虑他们对忠诚的悲剧性冲突作何种反应了。我本人与忠诚较量的时间也许太久太久。”他最后还吁请大臣和议员们把国家的利益摆在对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忠诚之上。
杰弗尼·豪这样振臂一呼,虽然还没达到那种天下应者如云的地步,但至少在保守党和下院内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动摇了撒切尔首相的根基,也震撼了英国政坛。从此,撒切尔夫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已江河日下,颓势难挽。
就在杰弗尼·豪发表辞职演讲的第二天,素怀异志的前国防大臣迈克尔·赫塞尔廷即抓住有利时机,正式宣布了竞选党领袖的声明,向撒切尔夫人挑战。结果“铁娘子”与赫塞尔廷的第一轮决选,就为她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终止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