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牛奶事件带来的宝贵教训

牛奶事件带来的宝贵教训

时间:2024-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牛奶”事件的宝贵教训撒切尔夫人在主管教育的3年多时间内,不仅同前工党政府教育大臣肖特换了个个儿,而且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工党攻击她,不同意她的政策的教师、学生、家长们也围攻她。这项改革措施还附加了一条规定:因医疗原因需要喝牛奶的儿童可继续得到供应,直至进入中学为止。其实,“牛奶事件”使撒切尔夫人在全国声誉扫地,只表明她是做了希思政府的替罪羊。

牛奶事件带来的宝贵教训

牛奶”事件的宝贵教训

撒切尔夫人在主管教育的3年多时间内,不仅同前工党政府教育大臣肖特换了个个儿,而且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工党攻击她,不同意她的政策的教师、学生、家长们也围攻她。

其实被围攻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至少撒切尔夫人由此而成为家喻户晓、“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位内阁大臣。

撒切尔夫人在当教育大臣的任期中主要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提高教育质量。她出任教育大臣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出“通知”,废除前工党政府关于在全国施行综合性教育制度的“通知”。

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传统教育的文法学校和工艺学校才是培养基础较好的人才的地方,把它们并为综合性学校,势必降低教育水准。

她主张增加这方面的教育经费,大力减少综合性学校。她打算在10年或15年之内消灭综合性学校。

撒切尔夫人说:“我相信,工艺学校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在目前政府教育经费计划的基础上,他们永远做不到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教育开支应当比平均数增加得更多些。”

但是,这在英国财经不景气的情况下,增拨教育经费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入学人数增多了,政府的教育拨款却减少了。

撒切尔夫人还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初等教育。她认为,英国的小学大部分校舍陈旧,师资不足,不能满足使学生具备“读、写、算”三大基本要素的要求。

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大臣后说:“我已经把我的旗帜钉在初级学校的桅杆上了;这必须是处于优先地位的事。”

她主张缩小每个班级的规模,扩大教员的比例。她说:“我确信,学生与教员的比例比起班级的大小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员的水平。”

撒切尔夫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不打算现在作任何承诺,但是,我的希望是以五年为期,我们将消灭19世纪时期修建的初级学校。”

当然,这也不能不受到经费的制约。

在加强文法、工艺、初级教育的同时,撒切尔夫人提倡学生入学的优选制。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扩大学生家长为子女选择学校的可能,不是让子女们只上一律的综合学校;二是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以保证学生的质量。

撒切尔夫人在教育大臣任期内做的第二件大事是改变由国家包揽学生的福利做法。

这是个十分敏感、涉及家长、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在实施这个决策时,有两件事犯了众怒。一件是把免费供应小学生牛奶改为由学生出钱。由此诱发了伙食费上涨。这在学生家长中引起普遍反对。他们把撒切尔夫人叫作“牛奶刽子手”。

此事一直到多年之后人们仍然耿耿于怀。撒切尔夫人则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她说:

“我发现,因为牛奶问题,人们给我拴上了标签,不过,我照旧做下去,因为三年多来,这项措施给政府节省了几百万英镑。”

还有一件事是撒切尔夫人决定,从1972年起不再给大学生贷款,这又引起强烈抗议。

全国学生会主席杰克·斯特洛在年会上说,保守党和学生运动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全国学生会执行委员会还有人化装成撒切尔夫人,模拟她的举止。

这年年底,甚至有一个自称为“愤怒大队”的组织竟扬言要绑架撒切尔夫人,以致警卫人员赶到撒切尔夫人家去值勤。(www.daowen.com)

撒切尔夫人认为,只要她能表明节省下来的一部分钱将用于建设初等学校的计划,她就可以为削减学校伙食费进行辩护。在教育部预算范围内,理应先安排教育方面的开支,后安排福利方面的开支。

这项改革措施还附加了一条规定:因医疗原因需要喝牛奶的儿童可继续得到供应,直至进入中学为止。撒切尔夫人的做法是想最大限度地保护教育预算。

为了避免家境贫困有资格享用免费午餐的孩子看到富有的同学自己花钱付餐费会感到蒙受羞辱,撒切尔夫人特意通过电视讲话,建议家长把餐费放在信封内让孩子交给学校。

有资格免费就餐的贫困孩子可把一些硬币零钱放在信封内交给学校。然后由老师如数退还给他们。但是她没有想到,她的这一建议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不久,原先赞扬撒切尔夫人通过削减牛奶和膳费开支成功地保护了教育预算的报纸,突然开始唱反调。

《卫报》把教育的牛奶法案说成是“一项惩罚性措施,永远不该提交议会讨论”。

《每日邮报》请教育大臣“重新考虑”这种做法的可行性。

《太阳报》则用大字号标题问道:“撒切尔夫人是否通人情?”

更有甚者,工党年会上的一名发言者还编出了一个顺口溜说:“撒切尔夫人,抢夺牛奶的人”。

撒切尔夫人成了众矢之的,并因此又获得不少攻击性的绰号:“吃人魔鬼”、“莎乐美”等。工党议员们当然借机竞相咒骂她,说她是“有一张虚伪面孔的吝啬鬼”、“一个反动的野蛮女人”。前工党政府教育大臣肖特骂她是“思想上的精神贵族”。因为,这些主张有利于富家子弟上学,而劳动人民的子女上学人数将会减少。

某地工党市政会正在考虑购买一批乳牛,给本地孩子供应牛奶;某些地方教育当局为了回避执行有关法律,以含乳饮料代替牛奶;有些地方的市政会根据1963年《地方政府法》规定的权力,开始采取步骤给7岁至11岁儿童免费供应牛奶。

只有在苏格兰和威尔士,此类行动才属于违法。所有这些指责最后落到谁身上,那是不问便知的。

这场反对撒切尔夫人的运动1971年11月达到高潮。

也许撒切尔夫人过于天真,以为做了普遍认为对教育非常有益的事情,在争论为此作出的牺牲时,是会考虑到的。地方当局出于赤裸裸的政治原因,不愿向孩子们出售牛奶,而强迫他们出售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牛奶事件”使撒切尔夫人在全国声誉扫地,只表明她是做了希思政府的替罪羊。原来希思政府根据第一任财政大臣麦克劳德的计划,决定削减3亿英镑的政府开支。经过讨价还价,反复摊牌,撒切尔夫人主管的教育经费还是被削减了一部分。为了完成既定指标,撒切尔夫人不得不采取一切可行的“挖潜”措施。

撒切尔夫人又一次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她因微不足道的政治利益招致了最大的政治臭名。

在与地方当局几个月的斗争中,撒切尔夫人和同事们受害不浅。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不断受到新闻媒体的冷枪和暗箭,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节省900万英镑,而如果从基本建设预算中削减这个数目几乎不会产生丝毫影响。

一个女人,甚至是生活在男人世界中的专门职业女性,在遭到人身侮辱时,感情上比大多数男子更易受到伤害,这话是真的。

撒切尔夫人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感到最为快乐,可是反对她的人和报界却把她描绘成冷酷无情地侵害少年儿童福利的人,这使她受到深深伤害。

任何希望担任高级职务的政治家都必须做好经受这种考验的思想准备,有些人被击倒了,有些人却变得更加坚强。

撒切尔夫人尽管蒙受这一切的谩骂、攻击,甚至围攻、殴打,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她说道:“我发现,因为牛奶问题,我被贴上了种种标签,但我照旧要干下去。”

撒切尔夫人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今后如果遭人非议,也应该是为了重要的大事,不该是为了区区小事,更不能是为了一杯牛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