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MV剪辑案例分析:电视画面编辑

MV剪辑案例分析:电视画面编辑

时间:2024-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MV的编辑一案例分析2011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播出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评选活动颁奖音乐会。图12-1MV《我要去延安》片段二相关知识音乐电视是高度艺术化的节目样式,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长,如何在这么短的时空结构中间展现丰富多样的视听内容,在剪辑创作中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

MV剪辑案例分析:电视画面编辑

第一节 MV的编辑

一 案例分析

2011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播出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评选活动颁奖音乐会。10首展播歌曲各有特色,也显示了我国音乐电视的制作水平,在情节处理、镜头剪辑、特效处理、字幕、整体包装上都体现了我国音乐电视的最新发展趋势。下面,我们来分析其中的《国家》、《我要去延安》两部音乐电视作品,看看其歌曲特色、结构安排及节奏的处理。

案例12.1

音乐电视《国家》用平实的歌词表达了国家对人民的热爱,记录下了人民对国家的眷恋。歌曲旋律有一点民谣风,简单但映射出博大的主题。歌词写得很巧妙、很人性化。整个音乐电视作品中包含有小学生课堂、欧阳中石题名、郎朗弹琴、手语表演、60个家庭参与、祖国大好河山以及演员演唱等几部分。在这个音乐电视节目中,从第4分钟开始,画面的切换频率非常快,15秒钟的时间内镜头切换40余次。这样的用法在《北京欢迎你》的MV中也有所体现。

案例12.2

音乐电视《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唤起了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革命历史的回望和感受。作品中巍巍宝塔山、悠悠延河水、杨家岭的红旗、简陋的土窑洞、枣园里的灯光、广场上的纺车、粗糙的黄米饭、激越的安塞腰鼓、欢快的陕北秧歌、粗犷的信天游,还有蓝蓝的天空、火红的山丹丹花等,与演员的演唱交叉出现。片中节奏快的地方,用法和表现力与《国家》类似;慢节奏的处理方式、表达内容则更深情悠扬。片中50秒处有两个慢镜头,用不同景别展现了红军战士开心地捧喝延河水的场景。如图12-1所示。

图12-1 MV《我要去延安》片段

二 相关知识

音乐电视是高度艺术化的节目样式,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长,如何在这么短的时空结构中间展现丰富多样的视听内容,在剪辑创作中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超短的时空结构中,画面间的处理通常会打破常规的线性、逻辑性的叙事性剪辑,代之以时空自由转换的、带有一定跳跃性的、短镜头组接的、无过渡色的表现性剪辑,它的画面功能是建立在音乐主体基础上的情绪化的、意境化的表现性剪辑。当然,局部可以出现某种片段式的叙事场面和段落剪接,但它永远不可能是画面的主体功能。音乐电视创作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通过音画结合,激发观众情感、情绪上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说,艺术创作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审美感受和情趣,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会根据个人的经历、知识结构、欣赏环境对同一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总之,对于音乐电视,剪辑人员在开始工作之前就必须对该类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制作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是完成好创作的根本。

(一)理解MV的歌曲

在进行剪辑之前,必须对MV作品的歌曲与主题进行充分的理解,弄清楚歌曲要表达的意义,了解歌曲的情感基础,这样在剪辑的时候才能把握好画面的组接,确定剪辑节奏和剪辑风格。而对歌曲主题和歌曲所传递的情感进行分析,有助于在剪辑时选择合适的画面,做到声画的统一。

要达到这些要求,编辑人员就要从两方面入手提高自己。

1.积累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

音乐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离不开其自然环境及文化生态的影响,其音乐文化是与本民族、本地区的哲学宗教、历史等融为一体的立体文化生态系统。《我要去延安》的灵感来源于创作者的延安采风之行,歌词运用朴实亲切的生活化语言向人们描述着老区的今天。《我要去延安》说的是去延安,其实是要说去一个梦想之地。词作者化方认为,“创作者要通过歌曲的力量去追求梦想”。徐沛东在谱曲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南泥湾》的元素,同时糅合了轻摇滚思维,用一种新颖别致的方式将歌曲变得极具动感和流行力量。《我要去延安》尝试通过曲调实现对民族性和国际化的集成;同时运用歌曲的精神内涵,号召大家重新去感受和体会延安精神,去寻找梦,实现梦,牢牢保持延安精神。

2.培养音乐节奏感

音乐是有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展开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因此,后期编辑人员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能准确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二)MV作品的结构样式

从总体上看,任何电视作品的结构形式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整体布局,就是整体形式的把握;一是内部构造,就是对片中各部分转换过渡的把握。音乐电视作品也同样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演进,传统的手法已经无法涵盖音乐电视创作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不少创意新颖的作品涌现,使音乐电视的创作日益丰富繁荣。

音乐电视作为现在流行的视觉艺术样式,在制作中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叙事型、片段组合型、演唱会歌舞表演型、动画展示型。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叙事型和片段组合型。

1.叙事型

叙事型用故事情节来演绎歌曲,讲述一个故事,有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类似于微电影的形式。其中歌手除了演唱之外,一般还要扮演故事里面的人物。这种类型的音乐电视节目利用有限的时间,配合优美的音乐,通过流畅的快速跳跃的镜头,把一个优美的小故事呈献给观众,增强了音乐电视的观赏性,使之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告歌曲《康美之恋》就讲述了康美药业公司创业的故事,加上爱情元素,经过精心拍摄而成。英国忧郁二人组Hurts最新单曲Sunday的MV,其灵感来自希腊神话,Orpheus在妻子死后想将自己的妻子从地狱带回,结果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4分钟的MV有如一部微型电影。

2.片段组合型

片段组合型MV作品是指歌手在不同空间和场景中进行演唱,通过演唱内容的变化和场景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这种形式是MV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这类MV的特点是歌手的形象会不断变化,空间场景也会不断变化。比如孙悦的《祝你平安》,歌手的形象有很多次变化,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形象。群星演唱的歌曲《北京欢迎你》则融入了北京的很多地标景观,使其具有了浓厚的北京特色,多个场景和空间的变化不但体现了新北京的面貌,还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的悠久历史。

(三)MV作品的声画剪辑基本规律

一部成熟的MV,一定不是胡乱堆砌镜头的作品。从头至尾,所有的镜头一定要有一条主线贯穿起来,作者必须明白自己的MV要表现什么。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如果镜头像一盘散沙、毫无章法,那一定是一部没有凝聚力的作品。我们在网上看过许多MV,大段大段地往音乐上堆砌镜头,毫不理会音乐的节奏,不理会歌词的内容,不理会镜头的长度,只管自己喜欢哪段镜头就整段剪下来堆在音乐上,一个镜头压好几句歌词,十几二十秒都不换画面,画面与音乐完完全全脱节。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归根结底,不管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其剪辑都要求编辑人员具备扎实的画面编辑基本功,但每一种节目类型又有其特有的一些规律,下面就介绍一下音乐电视剪辑的一般性规律。

1.开篇镜头的选择(www.daowen.com)

一部MV作品,开篇很重要,往往开篇镜头的选择就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歌曲风格选择恰当的开篇镜头。比如在民歌类型的歌曲中,开篇多选择大景别的镜头,这样会给观看者大气、开阔的感觉,比如宋祖英的《大地飞歌》和祖海的《幸福山歌》,两者的开篇都是以美丽风景为主的大全景(如图12-2、12-3所示)。开篇镜头不只是选择大景别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多选择固定镜头和慢摇镜头,一般不选择推拉镜头。如果是流行音乐,开篇就不拘一格了,可以选择某个相关场景的特写。

图12-2 MV《大地飞歌》片段

图12-3 MV《幸福山歌》片段

2.景别的巧妙搭配

MV为了突出镜头运动的节奏性,大量使用中近景,其次是特写。大全景仅仅是过渡景别,有时也用来抒情,表现心情开朗或心旷神怡的状态,而远景使用得相对较少。

在叙事结构里,全景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用它来确定事件发生的环境空间,为情节确定特定情景,人物的出入镜都在全景中展现。MV强调歌手的情绪,因此频繁地使用中近景。中景更容易表现动作的动势和幅度,但是中景对人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不如近景和特写。MV创作过程中,近景是最重要的景别,歌手的口型以及细微的情绪变化,全在于近景的刻画。MV中的特写与普通作品中的不太一样,一般的特写大多规规矩矩,而MV却追求视觉的强烈感受、局部细腻的变化以及瞬间的表情状态。

除了常见的各个景别的组合运用之外,在音乐电视的剪辑上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歌手演唱与实景拍摄画面之间的转换。这种剪辑一般会采用两个相差比较大的景别来处理,在歌曲重音节处转换镜头时,前面镜头结束,后面歌手镜头出现,比如《国家》中前奏结束,成龙开始演唱的镜头就是远景接中景,如图12-4所示。

图12-4 MV《国家》片段

3.前奏、间奏和尾奏的剪辑

俗话讲,前奏是敲门砖,间奏是加分项,尾奏是控制阀。一部优秀的音乐电视作品在前奏、间奏和尾奏的剪辑上一定要出彩,但有些音乐电视作者却往往忽略了音乐前奏、间奏和尾奏部分的设计。实际上,这几部分如果设计得当,就会成为作品中的一大亮点,能够使整部作品得到升华;但如果设计不当,就会成为整部作品的败笔。所以,大家看到的那些精品音乐电视,这几部分设计得都很独特,真真正正有自己的创作意图贯穿在里边。

在《倾城之恋》中,第一段比较柔和的间奏音乐中加入了一组老上海的老庭院和街道的画面,此举除了渲染情绪,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段比较激烈的间奏音乐中,是一组日本飞机轰炸的场面,推进故事的发展,将人物的命运推向高潮。

4.歌手演唱声音和口型对位的剪辑

MV的创作受拍摄环境多样、拍摄景别和角度变化以及歌手更换多套服装等因素的影响,画面的拍摄是分段进行的。在后期合成阶段,则要求歌手无论处于什么场景、什么景别、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要做到声画对位,即歌手出现时演唱的口型跟歌曲的声音始终和谐一致。素材上载完成之后,歌曲是完整统一的,在剪辑平台上,视频轨道在歌手出场的画面中寻找演唱的爆破音、重音等地方,在发出爆破音或重音时,歌手的口型会有明显变化,记下这个口型明显变化处。音频轨道的声波在相应的地方也会有非常明显的突变点(如图12-5所示)。我们只需把视频轨道上爆破音演唱或重音的口型明显变化处和音频轨道上声波的突变点重合起来编辑就可以了。这样无论歌手身处什么环境,变换什么服装,在哪一个段落的剪辑中都可以很简单地做到声画对位。

图12-5 声音波形图

5.音乐电视字幕的设计

成熟的音乐电视剪辑知道如何运用字幕的设计为作品增色,使作品更加有表现力,更加出彩。

音乐电视中的常见字幕有两种:一种是片名,一种是唱词。在设计时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配性。字体设计必须从文字的内容和应用方式出发,形象而生动地体现文字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字体、字形、字号及呈现方式的选用,要与正文的要求和屏幕的显示特点相适配。

第二,易读性。文字有别于图形的特点之一,就是易读性差。用文字表示某一内容时,不如图形、图像那样直观生动,一费眼,二费脑。尤其是在屏幕上用文字表述内容时,按照易读性原则选用字体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保证屏幕上的文字易读,一般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合理选用字体、字号及字间距、行间距,使之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二是合理选用色彩的明度,确保文字在背景上清晰、醒目、一目了然。

第三,艺术性。现代设计中,文字因受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可以作为特定情境的象征。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字体可以成为单纯的审美因素,发挥和纹样、图片一样的装饰功能。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可以按照对称、均衡、对比、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适当调整字形大小,笔画粗细,甚至字体结构,使文字在表达内容的同时,也为画面增添美感。

6.音乐与画面节奏的结合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对于乐感好的人来说可能要容易一些。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音乐的节奏与画面切换的节奏要协调。所选取音乐的节奏决定了整部MV的风格与基调,在组接镜头的时候,就要完全遵循音乐的节奏来控制画面切换的快慢,这样给人的感觉才是协调的、舒服的。

二是音乐的节奏与画面的内部节奏要协调。什么是画面的内部节奏呢?就是画面中人物的活动速度或运动镜头的运动速度。比如,在一段很舒缓的音乐背景下,画面中的人物却在风驰电掣地舞剑,这就显得很不协调。办法很简单,手工调节画面的速度即可。

三是把握音乐的重音。这一条称为“踩点”,指把画面中主体动作的最大动势处和音乐的重音点放在一起。

所以说,制作音乐电视并不是仅仅把画面对上音乐就行,一定要考虑画面本身的内容、节奏、人物动作等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音乐和画面的灵魂合二为一。总之一句话,快要快得有理,慢要慢得有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