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一 案例分析
案例7.3
张艺谋导演的申奥片《新北京新奥运》虽然只有4分钟,却出奇制胜。短片瞬间吸引和震撼了国际奥委会的众多委员,为申奥成功作出了独特贡献。短片以信息量大、以情感人为主要定位,以图像和音乐的形式展现欣欣向荣的北京和申办工作的情况。短片开头镜头如下表所示:
表7-1 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申奥片1—15号镜头
在这一组镜头中,1—5号镜头的运动和被摄体的运动产生了动感;6—7号镜头是固定镜头,镜头的主体也是固定的,但在镜头中运用了陪体的动势来制造动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8—15个镜头,7个镜头总共只有不到5秒的时间,镜头基本上是固定的,镜头的主体有动有静,但这组镜头却明显带给我们运动的感觉。15个有动感的镜头连接,产生了流畅的视觉效果,而且连续的运动创造了强烈的动感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相关知识
影视画面中的动与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即画面中主体的状态和摄影机的运动状态。动与静镜头的连接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基本原则。
(一)“动接动”原则
“动”是指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动接动”是指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要与有同样明显动感的镜头相连接。例如:
镜头A:行进中的列车
镜头B:行驶中的汽车
镜头C:从列车车窗向外拍摄的沿途风光
镜头A是固定镜头,主体是运动的;镜头B是固定镜头,主体是运动的;镜头C是运动镜头,镜头内主体是静止的。由于三个镜头有明显动感,所以,镜头A无论是与镜头B还是与镜头C连接,画面的视觉效果都是流畅的。
在表现动感的段落中,“动接动”的运用非常普遍,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申奥片中,一系列富有动感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视觉流畅,具有强烈的动感节奏,给人以热情、动力十足的感受。
在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连接时,要注意运动镜头本身由起幅、运动过程、落幅三部分构成(如图7-2所示),起幅是指镜头开始时的相对静止部分,落幅则是指镜头结束时的相对静止部分。
图7-2 运动镜头的构成
当一组被摄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运动方向一致的镜头连接时,遵循“动接动”的原则,要去掉镜头的起幅或落幅。例如,在表现山水风光时,连续的“摇”镜头好似一幅展开的水墨画卷;表现精美的艺术品时,连续的“推”进给人层层深入、仔细揣摩的印象;表现优美的园林风光时,一次次的“拉”出则形成一步步展示的效果……
当一组被摄主体不同、运动形式(推、拉、摇、移、跟)不同,除上下镜头运动方向相反的外,镜头组接应该去掉起幅和落幅。例如:
摇:辽阔的草原
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与骑在马上的人
移:跟拍骑马人(www.daowen.com)
……
这些镜头组接时,要求在运动中切换,也就是除第一个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镜头的落幅外,要去掉镜头衔接处的起幅与落幅,并注意上下镜头的运动速度比较接近,以保持运动节奏的和谐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视觉的顺畅和连贯,否则就会产生不和谐的感觉,使观察产生冲突感,视觉感受不连贯。就好像一个人走路,速度比较均匀会觉得很自然,如果走两步,停一下,再走两步,又停一下;或者走两步,又跑两步,再慢走几步,就会让人觉得怪异。
(二)“静接静”原则
“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应该和同样没有明显动感的其他镜头相连。例如:
镜头A:教室全景,同学们正在听课
镜头B:中景,某同学在认真听课
镜头C:特写,该同学专注的眼睛
这里三个镜头都是固定镜头,这样的连接不会给观众造成视觉的跳动,画面的视觉效果是流畅的。
表现静止景物的运动镜头,应该在“起幅”或者“落幅”处稍做停顿,才能与其他“静”镜头实现流畅的组接。如:
镜头A:摇 大教室
镜头B:固定 坐在位置上的某个同学
这里的镜头A要保留落幅,才能切换到镜头B。
镜头A:固定 某人站在窗前
镜头B:摇 窗外的环境
这里的镜头B要保留起幅。
在编辑时,一般要避免将被摄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镜头连接,如左摇接右摇,左移接右移,推接拉等。但有时因为场景的限制,不得不这样连接时,一般保留上下镜头相接处的起幅与落幅,遵循“静接静”的原则。特别是在一些新闻编辑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
左移镜头:主席台一边的与会者
右移镜头:主席台另一边的与会者
这样两个镜头组接时,如果跟前面一样遵循“动接动”的原则,去掉起幅与落幅连接,观众的头就会摇来摇去,视觉感受会很不舒服;如果保留上个镜头的落幅和下个镜头的起幅,落幅与起幅的短暂停留给观众一个适应的过程,观众就比较容易接受。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动”镜头和“静”镜头连接时要遵循的原则。实际上,无论是“动接动”,还是“静接静”,其基本前提是两个:一是速度相近的画面衔接,保持运动强度的基本一致;二是同趋向的画面衔接,保持动势的基本一致。当然,镜头组接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场合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剪辑时尽量不要产生视觉跳动;另一方面,强烈的跳跃和对比常常又是刺激观众感官、制造情绪感染力的有效手法。因此,在影视剪辑中也不乏破坏规则,通过明显的“动”与“静”的跳切达到某种情绪效果的例子。
此外,在电视节目中,有动感的镜头与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相连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要着重考虑的就是这样两个镜头在什么样的位置连接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剪辑点的选择问题,我们将在下一个单元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