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电视时间形态表现,电视画面编辑方法指导

电视时间形态表现,电视画面编辑方法指导

时间:2024-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案例分析从下面给出的几个影视节目中,我们来看看电视时间表现形态与现实时间的差别。这两个情节时间具有并列关系,它们不是先后延续的状态,但都占用了物理的放映时间,在两份物理时间里,只表现了一份情节时间。

电视时间形态表现,电视画面编辑方法指导

第二节 电视时间形态表现

时间在影视艺术表现中是占第一位的,空间必须在流动的时间艺术中表现和延续,因为“空间是感觉的对象,而时间却是本能的对象”[2]

一 案例分析

从下面给出的几个影视节目中,我们来看看电视时间表现形态与现实时间的差别。

案例3.2

《春节联欢晚会》片段。在观看这类直播节目时,我们发现电视的时间和现实的时间是一致的,电视时间是一种实时的时间。通过直播这种电视手段可以较为直观地把节目现场与观众的家庭节日氛围融为一体,体现出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感效应。

案例3.3

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该片每集48分钟,总长度240分钟。但在240分钟的时间里,分别叙述了8位普通藏族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劳动,观众在观看时,似乎进入到西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既感受到了藏民一年里的日常生活,又从对这一年生活的叙述中,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千百年来普通藏民的信仰、追求,体会到改革开放给西藏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在该片中,电视时间与现实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的240分钟时间里叙述了一年发生的事件。在叙述过程中,用压缩的方式重新组织叙事结构,使内容信息的传达更加符合创作主题、结构形态的完整,排除了冗长信息对叙事意义表达的干扰。而在观众的心理感受中,时间已经超出了观看时间、叙述时间的概念。

案例3.4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之“敖德萨阶梯”段落。这个段落的内容是沙皇军队追杀跑下台阶的军民。众人跑下台阶,原本不长的时间,可是影片用了6分多钟的长度来表现:沙皇士兵不断持枪走下台阶,手无寸铁的平民慌乱奔跑,其间,穿插了大量各个角度拍摄的细节镜头——慌乱的脚步、倒下的躯体、惊恐的表情、滚动的婴儿车、悲愤的母亲、跌落的眼镜等等。该段落通过150多个非连续剪接的极端暴力镜头对现实时间的延长,制造了惊心动魄的效果。

案例3.5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分析其时间结构,我们发现,从时间意义上讲,在新闻节目中,包括这样几类:

1.对已经发生新闻事件的播报;

2.现场新闻事件的连线直播;

3.主持人对新闻背景的讲述与连线直播及对后续发展的关注;

4.节目预告或者天气预报

二 相关知识

(一)影视时间的三层含义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把电影的时间分为:“首先是放映时间(影片延续时间),其次是剧情的展示时间(影片故事的叙述时间)和观看时间(观众本能地产生的印象的延续时间)。”[3]从观众接受角度划分,影视时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播映时间、叙述时间和观众欣赏时的心理时间。

1.播映时间

播映时间是单部影视片或节目播映的总体时间长度。即电视节目(或者镜头段落)实际占有的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片长。比如纪录片《西藏一年》,它每集片长是45分钟,那么五集下来该片的播映时间一共达240分钟。

尽管影视节目在艺术表现上可以不受现实时空的限制,可以表现无限的时空,但是它必定受到播出时间和屏幕画框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影视放映时间必然是有限的,“故事放映时间的长短与电影技术的改进和人们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放映时间的长短也与电影叙事的需要有关”[4]。一般情况下,电影的片长是90—150分钟左右,电视单本剧或连续剧的每集片长控制在48分钟以内,其他各类电视节目的时长设置情况不一,有5秒、15秒、30秒……的电视广告,也有5分钟、15分钟、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甚至还有4个小时的春节联欢晚会,像凤凰卫视对美国“9·11事件”的现场直播,则是在新闻现场连续不断地进行。

播映时间的限制对影视编辑人员安排影视片结构情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90分钟的电影显然不会像每集45分钟的电视连续剧那样去结构情节内容。前者是一个不能中断的视听流程,情节必须紧凑;而后者必须中断,这种中断可能只是某个次要情节得到解决,但是新的悬念仍在继续,叙事保持着一种没有终止的流动状态,以便吸引观众观看下一集。比如电影《任长霞》和同名电视连续剧具有不同的创意结构、风格和节奏。

2.叙述时间

叙述时间是一种艺术化的时间形态,也是人们常说的蒙太奇时间。屏幕叙述时间不是真实的自然时间,它是电视叙事构筑情节的时间,是对现实时间的加工和变形,甚至是逆转、扩展、省略或超越。它只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将片段的时间重新结构成一个视觉或者想象中连续的时间,也就是故事本身的时间,即这个节目(或者镜头段落)所表现的事件发生的事实时间,这个时间可以从一刹那直到无限。《猫头鹰湾桥事件》中表现两列宪兵押着一名死刑犯走上桥头去执行死刑的这一段,有两个情节时间:死刑犯被吊死这一动作的时间和临死前主观意念的时间。这两个情节时间具有并列关系,它们不是先后延续的状态,但都占用了物理的放映时间,在两份物理时间里,只表现了一份情节时间。而美国影视导演库布里克的影片《2001年——遨游太空记》(1968)则表现了从原始人到21世纪初的一段漫长的人类历史。这其中,从类人猿到太空在视觉上的转换只借助了类人猿手中的一根骨头,他把那根骨头往天空一扔,那根骨头在空中的特写镜头接上了一艘太空船的近景镜头,它们在形状上是相似的。因此在这两个镜头的落幅和起幅的交接中,仅仅1/12秒,时间就跨越了数万年。

图3-2 美国电影《2001年——遨游太空记》

以上的例子说明,在影视作品中,物理时间和情节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但观众并不会因此产生时间感觉上的混乱,因为人们对时间的感觉本身就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因此,心理时间在影视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

3.观众的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是指播映时间和叙述时间综合作用在观众心理造成的独特时间感(主观的时间形态),即观众在观看时主观心理感觉的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时间的感受本来就受主观影响比较大,热恋的情人,分开一刻也觉得太久,相聚一天也觉得是一瞬。同样的道理,观众对内容的心理感受时间受到观众对题材兴趣、关注程度、影片风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的画面组合、声音编配也会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心理时间的长短会因为观众个体的差异而产生差异。如果说物理时间是纯客观的,那么心理时间就是纯主观的,它固然会受物理时间的影响,因为虽然人对时间的感知依靠心理,不是十分的精确,但也不是无限制的。但在特定范围内,观众对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同样的影视作品,有的观众会觉得长,有的观众会觉得短。一部影片的节奏感正是产生在这个由物理时间和情节时间所形成的观赏心理时间的系统之中。电视编辑人员在处理镜头、段落时,只有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时间,才能把握好叙述节奏。(www.daowen.com)

受播出、观看方式的影响,电视时间同电影相比较具有更为复杂的形态特征,除了具备与电影相同的蒙太奇叙述时间外,还具有播出与收看时间上的直接性与连续性。

所谓“直接性”,是指电视拥有直播信息的时间特性,由于电视可以同步跟踪记录实际时间发展的事件,具体节目内容中的人物、事件与观众生活是平行发展的,这就使现实的影像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同步性。因此,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体现出电视画面在信息传播层面上的独特优势——应少用技巧,尽量保持真实时间的影像呈现。

所谓“连续性”,是指电视从纵向上可以24小时连续播出各类节目,从横向上可以日复一日定时、定点播出某一节目。这种连续性使系列片、连续剧可以在相对松散但绵延不断的流动叙事中不断向前推进,因此必须考虑每集叙事中的开放性与延续性。因而,在每一集的情节设置方面,叙事悬念或安排开放性结局是吸引观众不断收看新篇章的重要技巧。

(二)节目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

1.实时的时间

这是一种节目时间与事件时间相同的电视时间表达方式。一般认为,一个镜头里的时间就是实时的。这种实时的时间表达在电视纪录片所惯用的长镜头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例如,四川电视台拍摄的优秀纪录片《深山船家》有一个长达一分钟的长镜头,展示了大山深处的船工们艰难的生存状态:在某个被泥石流阻隔的江段,船工们只能靠着陡峭的山崖,沿着高低不平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他们必须在这里换船而上,镜头将搬运货物的船工肩扛手提地把货物从下游的船只搬运到上游的船只的过程连续记录下来,摄像机一直跟着扛货物的船工走过陡峭的乱石滩。这个镜头非常富有感染力,给观众以深切的视觉体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深山船工艰辛的生存状态。如果没有与现实时间几乎相等的屏幕时间去展示这些场面,就很难让观众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电视的实时时间一般运用于各类电视直播节目当中。比如,《春节联欢晚会》、《奥运会开幕式》、《世界杯足球赛》、《快乐大本营》等形态的电视节目就是通过演播室或事件现场制作的形式完成的内容制作。这些节目当中虽然有大量的镜头切换,但切换过程是依照内容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的,它们和演播室或事件现场的时间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节目时间与现实时间是相统一的。

2.省略的时间

省略的时间(即压缩的时间),这是影视剪辑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时间处理方式。时间的压缩实际上是用蒙太奇的方式对动作重新进行组合,在重组的过程中可以省略一部分动作和空间,从而达到压缩时间的目的。影视创作中通过剪辑来省略时间并不是做简单的减法,而是在原有的时间序列中选择对创作主题有用的片段,组建成一个线性的时间结构,这是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时间序列,目的在于完成跳跃性的简要叙事。

一般时间的省略出现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每次镜头的切换都意味着一个旧时空的结束和新时空的开始,因为即使上下镜头中的空间没有变化,时间也是不同的,观众仅凭视听经验来判断上下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也许能意识到有时间上的省略,但是只要时空的省略不至影响他对剧情的理解,分散他的注意力,观众对这种时空跳跃就不会在意甚至很乐意接受——因为省略是影视与观众之间的一个约定。

3.延伸的时间

影视节目中延伸时间的表现手法,是指节目时间长于事件时间,通常是运用编辑手段将生活中发生在一个较短时间内的事件,通过镜头分切和叙事的方式,将这个生活中较短的时间在屏幕上延长,获得某种效果。这可能是叙事的要求,也可能是由于情绪的需要。前面我们谈到的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那一段落就是典型的例子。

电视中的射门集锦也是把不同视点、不同景别的同一次射门镜头组接在一起,再插入球员、观众、教练的反应镜头,这一精彩的瞬间于是便延长了。

4.时间停滞(静帧)

时间停滞是根据表达需要和叙事结构中人物的特定心态,利用特技让时间暂时静止的一种屏幕时间表示方法。这是一种主观化的特殊时间形态,它通常通过定格、音乐、音响或者剪辑中的重复来实现。电影《猫头鹰桥事件》在片中表现了主人公临死前的主观意念: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家门口,妻子从屋里跑出来迎接他,可是他却怎么也跑不到妻子跟前,好像时间永远停滞在某一点、无法向前。镜头剪辑通过不断重复奔跑的动作,每一次奔跑都是从同样的位置、同样的起点开始,由于缺乏空间的位移,也就缺乏空间的延续,因此观众感觉他永远也到不了目标。

定格是指屏幕上把某一画面“冻结”住。即在活动画面中分离出一帧画面,然后重复播放它,让观众像看照片一样看它。在影片《杀死比尔》中,当女主人公乌玛·瑟曼回忆起被枪击的时候,人物被给了一个定格。通过“冻结”这个时刻,达到强调的效果,可以暗示观众此时的内容需要特别注意。通过定格,可以使人物脱离时间的影响。在节目的结尾也常常使用定格,给观众一个最终的视觉画面——一种观众可以带走的标记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停滞是十分主观化的技巧,处理不好便容易弄巧成拙。因为,当使用一种主观化的人工技巧来表现时间的停顿时,一方面,时间的静止只能是暂时的,它还会恢复时间的流程;另一方面,观众观看的视觉永远是流动的。因此,这种手法的戏剧性效果及其所产生的依附于叙事内容与叙事节奏的状态,只有通过创作者在制作时巧妙地加以处理,才能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顺序,最终取得特有的审美效果。

5.时间的变速与倒转

变速即对镜头的加速或减速处理,也就是运用快镜头和慢镜头。时间的变速也是延伸或压缩时间的一种手段,但与前面所讲的通过蒙太奇镜头组合方式所产生的视觉延伸和压缩又有所不同:蒙太奇组合的时间是一种内在节奏的演绎,而变速镜头则是节目外在节奏或心理节奏的外化形态。它往往用来表现某种玄想、希冀或达到一种特殊的戏剧效果,表达某种象征意义。

快镜头可以使一朵鲜花迅速盛开,也可以表现某种急切的心理。在香港喜剧片《广告女郎》中,有一个段落表现广告女郎安娜实在难以忍耐美工慢吞吞地在广告牌上描她的名字,她梦想这幅广告牌能够迅速完成,于是导演在片中运用快镜头的方式展现工人发疯似工作的状态,以此反映安娜的内在心理活动。而一组交通路口快速运动汽车和行人、站台上快速上下的乘客、快速升降的电梯的镜头,则可以表现人们面临的巨大压力、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快节奏。

慢镜头可以使人看清肉眼难以看清楚的快速运动,如腾空的火箭、飞转的螺旋桨等,可以使人仔细欣赏美的事物,如优美的体操动作、精彩的进球等。然而它更多地用来表示一种独特的戏剧心理和象征意义。

在DV短片《我的大学生活》的第三部分,表现“我”与异性的交往,在想象中,当“我”主动上前与之交往时,女生受到惊吓,以至于快速离去……该片段用的是快动作镜头,形象地表现女孩的心理活动;随后,几个女生威风凛凛地迎面而来,为“我”欺负了她们的妹妹而报复,女生走过来采用的就是慢动作镜头,画面中这些女生的动作特征在慢动作和仰拍角度以及音乐的配合下,愈加显得威风、高大,让“我”不知所措。

时间倒转最早的应用是因为反方向放映胶片所致,放映出的画面使一堵倒塌的墙重新又建起,它表现为一种反现实、反物理的形态,给人以滑稽的感觉。在节目中,时间倒转的手法常常用来制造笑料,特别是在一些娱乐类的电视节目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人物动作以及场景的动态环境等进行时间倒转,反而能强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影视中的时间结构

在影视叙述中,采用什么样的时间顺序来完成故事内容的叙事,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时间结构。从上面对新闻节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根据节目叙述时间和事件时间的先后关系,可以把叙事时间结构大致分为:事后叙述(过去时态)、事前叙述(将来时态)、与事件同时的叙述(进行时态)、交错进行的叙述(混合时态)等四种情况。

在电视叙事时态中,最常见的叙事还是事后叙述(过去时态)。比如消息类的电视新闻报道,就是离事件时间最近的一种电视叙事,它需要等新闻事件结束之后,或正在进行时予以播报。虽然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直播类报道,但绝大部分电视新闻报道采用的画面叙事方式还是过去时态的。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等节目形态的剪辑更是如此,当电视作品播出时,这一切,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已经成为过去。

事前叙述(将来时态)在影视剧中也屡有表现,通常表现为对未来的一种悬想,从乔治·梅里爱的《月球历险记》到库布里克执导的《2001年——遨游太空记》等,它们都是采用将来时态叙事方式完成的科幻题材作品。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除电视剧之外其他类型的节目相对较少使用事前叙述,这种事前叙述的节目类型属于一种预告型的电视叙述方式,如电视机构每天播发的大量预告片就属于将来时态的电视节目。另外,在电视散文等电视文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这种电视叙述类型也有其用武之地。

事件同时叙述(进行时态),这在电视节目叙述形态中也极为常见。这是电视制作中运用最早、也最具优势的一种时间表达方式。早期的电视节目由于没有解决磁记录技术,因此绝大部分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完成节目制作与播出。而今天的电视技术已经完全能满足电视采编播全流程的现场制作,特别是现场导播技术与艺术形态的出现,使得当代电视节目的现场直播在类型和数量上占有了很大的比重,如体育直播、晚会直播等。

在电视制作中,还有一种混合时态的节目类型,比如,直播的整点新闻,既有现在进行时态主持人播报的画面内容,又有过去时态先期录制的新闻画面,甚至还有将来时态的内容预告等多种时态混合编辑完成的电视节目。一些大型的直播节目严格意义上说也都属于混合时态,比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在直播过程中插入许多事先编好的背景性短片,这又是过去时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