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30天学会社交心理学:猜疑心理揭秘

30天学会社交心理学:猜疑心理揭秘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猜疑历来是卑鄙灵魂的伙伴,是害人害己的祸根。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你的疑心重吗下面这个测验,你只需回答“是”或“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3.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30天学会社交心理学:猜疑心理揭秘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猜疑历来是卑鄙灵魂的伙伴,是害人害己的祸根。

猜疑者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有的人见到几个同事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有的人见老师对他态度略显冷淡一些,就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有的人成天提心吊胆,内心总有解不开的疑惑,总有摆脱不了的矛盾,活得很累。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入,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经过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猜疑的心理成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寓言: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2.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过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适度的戒备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猜疑心态过于严重,对别人的任何行为都认为是居心不良,那么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你的疑心重吗

下面这个测验,你只需回答“是”或“否”。

1.你是否经常认为别人反感你?

2.你是否经常认为家人和朋友在背后说你坏话?

3.你心中是否已有给别人下结论的标准?

4.你是否认为多数夫妻在有机会又不被人所知的情况下有不忠行为?

5.假如有人表扬你,你是否经常怀疑别人的表扬不是出于真心?

6.你是否认为多数人在无人监督时一定会怠工?(www.daowen.com)

7.假如你我不到东西,第一个反应是不是认为一定是他人拿走的?

8.如果你需要帮助,是否会多方求援,而非只信某个人的建议?

9.你是否认为,多数人遵守规矩的原因是怕犯错误被别人察觉?

10.在需要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时,你是否犹豫?

测试结果:

上面的题目可以用“是”或“否”来回答,如果你回答“是”在2个以下,说明你对别人过于信任;如果你答“是”的在3—8个之间,说明你对别人既怀疑又信任;如果你答“是”在9个以上,说明你疑心很重。

人群中,生性多疑、经常对人抱有防范之心者实在不少。他们对别人总是抱着戒备、恐惧的心理。所以,他们从不敢相信别人,也不愿与他人分享某些积极的成果,更不敢委任别人担当重任。凡事都要自己控制,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其实,这种人是心地简单、头脑僵化的孤独者。无端猜疑和防范别人的结果,必将使自己也失去了支持和帮助,这就等于自己阻住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1.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

猜疑一般总是从其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2.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

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3.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

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4.综合判断。

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