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实习指导

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实习指导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往往使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造成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和调查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为组织防灾、抗灾和指导农业生产服务。本指导重点阐述对农业生产危害大、涉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实习指导

第十章 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往往使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造成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

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和调查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为组织防灾、抗灾和指导农业生产服务。

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1.观测的范围和重点

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导致农业减产、耕地破坏和农业设施损坏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水分因素异常引起的农业灾害有:干旱、洪涝、渍害、雹灾、连阴雨;温度异常引起的有:低温冷害、霜冻、冻害、雪灾、高温热害;风引起的有风灾;气象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等。本指导重点阐述对农业生产危害大、涉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从而使作物体内水分亏缺,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的气候现象。发生在作物水分临界期的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应特别注意作物水分临界期的干旱观测。

(2)洪涝:由于大雨、暴雨引起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或因雨量过于集中,农田积水造成的洪灾和涝灾。此灾害多发生在沿江、沿河和湖泊洼地的农田。

(3)渍害又叫湿害:由于长期阴雨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使作物根系通气不良致使缺氧引起作物器官功能衰退和植株生长发育不正常。

(4)连阴雨:较长时期的持续阴雨天气,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影响作物的生长或收获

(5)风灾:由于大风对作物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和生理危害、土壤风蚀沙化、损坏农业生产设施等。

(6)雹灾:降雹给农业生产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机械破坏作用使作物叶片、茎秆、籽粒遭受损伤。此外,冰雹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作物各种生理障碍等间接危害。

(7)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包括春季低温阴雨、夏秋季低温冷害和水稻寒露风等),在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在0℃以上,有时可能接近20℃条件下,由于作物连续处在低于其生育适宜温度或受短期低温的影响,生育推迟,甚至发生生理障碍造成减产。冷害一般在外观上不明显,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故称“哑巴灾”,需认真观测。

(8)霜冻:是指在植株生长季节里,夜间土壤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作物受害的短时间低温冻害。春霜冻多出现在喜温作物的出苗(移栽)之后,而秋霜冻是在喜温作物成熟之前。

(9)冻害:作物越冬期间,当遇到0℃以下强烈低温或剧烈变温,作物体内水分冻结而遭受冻害;由于土壤冻结或水分过多,形成土壤掀耸、冻壳和冻涝使作物受害。

(10)雪灾:由于积雪而使作物遭受机械性损伤、受冻而造成的灾害。

(11)高温热害:高温热害是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在作物上主要危害水稻、棉花马铃薯等。受害指标不尽相同。

(12)干热风:干热风是造成大量蒸散的综合气象灾害,表现为高温、低湿和伴有一定的风力。此种灾害破坏作物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主要在小麦乳熟期造成危害。棉花、玉米、南方的早稻和中稻有时也受其害。

2.观测的时间和地点

(1)观测时间: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观测。从作物受害开始至受害症状不再加重为止。

(2)观测地点:一般在作物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进行,重大的灾害,还要做好全县范围内的调查。

3.观测和记载项目

(1)农业气象灾害名称、受害期。

(2)天气气候情况。

(3)受害症状、受害程度。

(4)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预计对产量的影响,地段代表灾情类型。

(5)地段所在区、乡受害面积和比例。

4.受害期

(1)当农业气象灾害开始发生后,作物出现受害症状时记为灾害开始期;灾害解除或受害部位症状不再发展时,记为终止期。其中,灾害如有加重,记载低温冷害、霜冻、冻害、洪涝、风灾、雹灾等突发性灾害除记载作物受害的开始和终止日期外,还应记载天气过程开始和终止时间(以时或分记)。以台站气象观测为主。

(2)当有的农业气象灾害(哑巴灾)达到灾害指标时,则将达到灾害指标日期记为灾害发生开始期并进行各项观测,如未发现作物有受害症状,应继续监测两旬,然后按实况作出判断;如判明作物未受害,则记载“未受害”并分析原因,记入备注栏。

5.天气气候情况

灾害发生后,记载实际出现使作物受害的天气气候情况,在灾害开始、增强和灾害结束时记载。内容见表10-1。

表10-1 主要天气气候情况

6.受害症状

记载作物受害后的特征状况,主要描述作物受害的器官(根、茎、叶、花、穗、果实),受害部位(植株上、中、下),并指出其外部形态、颜色的变化。根据以下特征,按实际出现情况记载。

(1)干旱

①对播种(或移栽)不利、出苗缓慢不齐;缺苗、断垄;不能播种、出苗;

②叶子上部卷起;叶子颜色变黄或变褐;叶子变软、白天萎蔫下垂,夜间可以恢复或夜间不能恢复;上部叶子(禾本科作物)卷缩成管状;叶子干缩、脱落;

③胚芽或已发育好的穗、花朵、玉米刚出现的丝状花柱变干;花蕾、花朵、子房、未成熟果实脱落;

④带芒谷类作物的芒变白;

⑤稻田缺水;稻田断水、不能插秧;池塘干涸;河流、灌渠断水。

(2)涝灾、渍害

洪水冲刷农田,田地内积水(日数和深度);植株被淹没状况(深度);土壤湿度情况;叶、茎、穗、谷粒变色、枯萎霉烂;出现畸形穗,谷粒在穗上发芽。

(3)连阴雨

连阴雨灾害受害症状与发生的时段、危害的作物有关。

①春季连阴雨常伴随着低温,主要危害春季作物的播种、出苗(一般作为低温灾害),影响小麦抽穗、扬花、灌浆,使授粉受阻,籽粒不实;影响油菜开花,使荚果发育不正常;诱发小麦赤霉病;油菜霜霉病、白粉病、菌核病的发生、发展。

②夏季连阴雨,影响收割、脱粒、晾晒,造成籽粒发芽霉变。棉花落铃落蕾。

③秋季连阴雨,作物籽粒发芽、霉烂;棉花烂铃、落铃;花生、甘薯等霉烂,影响小麦、油菜正常播种和播后烂种、烂根、死苗。

(4)风灾

叶子撕破,茎秆(主茎、分枝)折断,植株倒伏(以15o、45o、60o、90o记载),籽粒脱落,植株被吹走;表土被风吹走,露出植株根部;植株被风沙掩盖;农业保护地设施等被风吹毁。

(5)雹灾

①叶子被击破、打落;

②茎秆被折断、植株倒伏、死亡;

③穗子折断、籽粒打落;

④冰雹堆积,植株遭受冻害;保护地设施被毁。

(6)低温冷害

①春季低温冷害常导致水稻烂秧,影响大田作物如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播种、出苗。

水稻烂秧、死苗的症状:

烂种:稻种只长芽不长根,种芽倒卧,胚乳变质、腐烂;

烂根:根部呈透明状,根芽呈现黄褐色,芽腐烂变软;

死苗:秧苗心叶先呈棕色,后逐渐卷曲枯萎,根部腐烂变为黑褐色,不久则整株青枯。

春播大田作物,出苗前后受害症状:

种子颜色出现不正常变化,烂种或粉种;(www.daowen.com)

幼苗叶子变红,有水渍状;幼苗萎蔫。

②夏秋季低温冷害(包括寒露风),主要危害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抽穗、开花。此时如发生不适合于作物生理要求的相对低温,就会造成冷害。

作物遭受低温冷害后,如有比较明显的外部形态变化(如水稻受寒露风危害,往往抽穗困难,穗子上出现麻壳等症状),可按观测实况进行记载。如作物受害症状短期内难以辨认,可在低温出现达到当地冷害气象指标后,注意监测其变化趋势,同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尽快判断出作物遭受低温冷害的时段和对生育抑制、延迟的程度,并进行记录。

(7)霜冻

作物受霜冻危害症状的显现,往往滞后到温度开始回升以后,因此在出现0℃以下温度时,就应密切注意观察作物受害症状,直到变化稳定后为止。

①叶片呈水浸状,叶子凋萎、变褐、变黑,边缘、上部、中部叶子受害,受害部分呈黄白色;

②茎秆呈水浸状、软化,茎和侧枝变黑,上部、一半到基部干枯;

③穗、花凋萎、变褐、脱落(凋萎后);

④未成熟果实、棉铃,变褐、变黑、成水泡状;玉米包叶颜色失去绿色并变干,籽粒丧失弹性;小麦籽粒不变黄、干秕、有皱纹,已形成的棉铃局部或全部受害;整株作物冻死。

(8)冻害

越冬作物遭冻害的主要是冬小麦,其冻害类型有:初冬骤冻型、冬季长寒型、融冻型、冰壳和冻涝型。

当出现上述天气类型时,应及时进行田间取样调查。每个观测区域挖出带土的植株10株左右,共40株左右,于室内解冻后,小心洗去根部泥土,根据外部形态、心叶和分蘖节剖面颜色、生长锥状况进行判断。株茎死亡症状为分蘖节和心叶基部呈水浸软熟状或暗褐色,生长锥透明度差、变软,死亡较早的植株分蘖节明显干缩呈灰褐色,生长锥皱缩且与心叶粘连不易剥离。判断死株以分蘖节剖面颜色为主,判断死茎以心叶状况为主。

(9)雪灾

由于降雪过大,造成作物机械性损伤、冻害。观测记载作物最大积雪厚度、积雪时间、机械性损伤及受冻症状(参照霜冻受害症状)。

(10)高温热害

水稻上部功能叶变黄早衰,灌浆期缩短,灌浆速度减慢。尽量以量值表示,例如从上部起第几个功能叶变黄,有灌浆速度观测站的记载灌浆期缩短天数和日增长减少量等。其他作物如棉花、马铃薯等按高温后表现的症状记载。

(11)干热风

叶片由黄绿色变为黄白色或黄褐色;叶片凋萎、发脆;叶片卷曲呈绳状;

茎秆呈灰白色;穗部由黄绿色变为黄白色或黄褐色;颖壳变白、张开;炸芒、芒尖干枯;顶端小穗枯死;籽粒皮厚,腹沟深而秕瘦;植株黄枯或青枯死亡。

7.受害程度

(1)植株受害程度反映作物受害的数量。统计其受害百分率。其方法是在受害程度有代表性的4个地方,分别数出一定数量(每区不少于25)的株(茎)数,统计其中受害(不论受害轻重)、死亡株(茎)数,分别求出百分率。大范围旱、涝等灾害,植株受害程度一致,则不需统计植株受害百分率,记载“全田受害”。

(2)器官受害程度:反映植株受害的严重性。目测估计器官受害百分率。

8.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记载措施名称、效果。如施药后应填写药品名称。

9.预计对产量的影响

按无影响、轻微、轻、中、重。中等以上应估计减产成数。

10.地段代表灾害类型

全县范围内灾情分轻、中、重三类,记载地段所代表的灾情类型。

11.地段所在区、乡和全县受灾面积和比例

通过调查记载观测作物和其他作物的受灾面积(公顷)和比例,并注明资料来源。如灾后进行调查,全县情况这里可不记载。

二、主要病虫害观测

1.观测范围和重点

病虫害观测主要以作物是否受害为依据。病害观测发病情况,虫害则主要观测直接的危害情况及危害虫态,一般不作病虫繁殖过程的追踪观测。对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的主要病虫害应作为观测重点。如水稻的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纵卷叶螟;小麦的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麦蜘蛛;棉花的黄萎病、枯萎病、棉铃虫、红蜘蛛、红铃虫;玉米的黑粉病、螟虫以及各种蚜虫和黏虫、蝗虫、杂食性害虫等;油菜的菌核病、白锈病、大猿叶虫;大豆的紫斑病、花叶病、食心虫等。重点病虫害观测可与当地植保部门商定。

2.观测时间

结合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进行。如有病虫害发生应当即进行观测记载,直至该病虫害不再蔓延或加重为止。

3.观测地点

在作物观测地段上进行。同时记载地段周围情况,遇有病虫害大发生时,应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查。

4.观测项目和记载方法

(1)病虫害名称

记载中的地名,不得记各地的俗名。

(2)受害期

当发现作物受病虫危害时,记为发生期;病虫发生率最高时,记为猖獗期;病虫害不再发展时,记为停止期。

(3)受害症状

记载受害部位和受害器官的受害特征。部位分上、中、下各部位,器官分根、茎、叶、花、穗、果实等。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和作物受害特征以文字简单描述。

(4)植株受害程度

受害比较均匀的情况,方法同第一部分7的受害程度。

受害不均匀的情况,分别估计受害、死亡面积占整个地段面积的百分率。

(5)器官受害程度

采用目测估计器官受害的严重程度。

叶、茎、分枝、花、果实、小穗受害,估测受害植株中某受害器官占该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6)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预计对产量的影响,地段代表灾情类型,地段所在区受灾面积和比例,各项方法同第一节7受害程度。

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是指对当地(县境)农业生产影响大、范围广的气象灾害及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以便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服务;同时系统、准确地累积灾害资料,对研究本地区的灾害发生规律、灾害指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1.调查项目

(1)调查点受灾情况:灾害名称、受害期、代表灾情类型,受害症状、受害程度、成灾面积和比例、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预计对产量的影响、成灾的其他原因、减产趋势估计、调查地块实产等。

(2)县内受灾情况:县内不同类型灾情,受灾主要区乡、成灾面积和比例以及并发的主要灾害,造成的其他损失,县内资料来源。

(3)调查点及调查作物的基本情况:调查日期、地点、位于气象站的方向和距离、地形、地势、前茬作物、作物名称、品种类型、栽培方式、播栽期、所处发育期、生产水平等。

2.调查方法

采用实际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灾害发生后选择能反映本次灾害的不同灾情类型(轻、中、重)的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如观测地段代表某一种灾情等级,则只需另选两种调查点)。调查在灾情有代表性的田块上进行。受害症状、植株器官受害程度等参照本章第一节有关方法进行。调查时间以不漏测所应调查的内容,并能满足情报服务需要为原则。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灾害由台站自行掌握。一般在灾害发生的当天(或第二天)及受害症状不再变化时各进行一次。如情报服务特殊应增加调查次数。

复习思考题

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哪些?症状如何?

2.主要病虫害观测的重点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