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4-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典舞以手袖为容长袖舞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最早周代《六小舞》种的《人舞》:“以手袖为威仪”是最早的袖舞踪迹,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中提到了:“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由此可见战国时期长袖舞已经广泛流行开来。汉代是长袖舞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袖舞的集大成者,这一时期袖舞的艺术水平达到辉煌的顶峰。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腰、袖的密切配合,能创造出一种非常优雅、柔和的形态美,展示出中国舞蹈特有的阴柔之韵。

“舞袖”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大创造,巾与袖的结合应用,大大延长了人的肢体,加强了身体的表现力,使得舞者的情感表现更加鲜明,动作更加夸张,舞者在扭动腰肢的同时,双手甩动长袖,使长袖在空中翻腾飞舞,流动起伏,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律动美,以长袖的飘逸、回旋、环绕体现出宇宙的空旷、无垠与飘渺,完全把人引入了一个非物质的、梦幻的仙境中。“舞腰” 是乐舞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舞蹈技巧,细腰是舞者表现舞蹈轻、柔、美的最佳手段,如此才会有“楚舞细腰掌中轻,纤腰舞飞春杨柳”的柔美之风。通常情况下,腰技总是和袖技结合在一起表现的,所谓“长袖翩翩若鸿惊,纤腰袅袅会人情”、“纤腰舞明月,长袖弄清风”。

中国古典舞以手袖为容

长袖舞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最早周代《六小舞》种的《人舞》:“以手袖为威仪”是最早的袖舞踪迹,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中提到了:“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由此可见战国时期长袖舞已经广泛流行开来。长袖舞是以手、袖的飘逸、流动变化加上腰部的柔韧舒展而相互协调配合的舞蹈。它凭借长袖的交横飞舞配合腰肢的妩媚多姿来表达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舞袖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大创造,巾和袖的运用,大大延长了人的肢体,加强了身体的表现力,使得舞者的情感表现更加细腻鲜明,动作更加夸张。

汉代是长袖舞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袖舞的集大成者,这一时期袖舞的艺术水平达到辉煌的顶峰。它在继承楚舞袅袅长袖、细腰欲折的基础上融入了西域粗犷、豪放的特征形成了这个时期所特有的长袖舞风格——翘袖折腰。(www.daowen.com)

汉高祖刘邦最曳长袖束细腰的楚舞,可谓情有独钟,他曾对宠妃戚夫人说:“为我楚舞,我为楚歌。”而《西京杂记》中记载戚夫人恰恰是一位“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即擅长表演下侧腰动作的长袖舞的舞蹈家。俗话说“长袖善舞”,是通过服饰造成人的手臂的延伸,这不仅夸张了手臂的动作,而且还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对于当时长袖舞的表演,汉赋中有很多描绘其飘凌飞动的美态:如西汉傅毅《舞赋》“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裙似飞鸾,袖如回雪”、“体如游龙,袖如素霓”,张衡《南都赋》“白鹤飞兮茧曳绪,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左思《三都赋》“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这些文学作品对舞袖姿态的描写借助于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古代长袖乐舞优美的姿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回味。

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袖舞虽不及汉代那样兴旺,但在达官贵人阶层仍旧很流行,这一时期的长袖舞多是对汉朝袖舞的集成,是汉代袖舞发展高峰过后的延续。盛行于六朝的《白纻舞》是当时长袖舞的代表作品。《白纻舞》因舞者穿用白纻(纻麻细布)织成“质如轻云色如银”(晋《白纻舞歌》)的长袖舞衣而得名。历代文人所作《白纻舞》歌诗,生动细腻地描写了该舞的乐声舞态。如晋《白纻舞歌》:“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 “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宋刘铄《白纻曲》:“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从这些诗人的描绘中可知《白纻舞》的舞者所穿戴或挥舞的是质如轻云的材料,以舞袖为特征,在舞蹈过程中,以轻柔飘逸的舞袖和纤柔清婉的舞腰来表现流动之美,两手高举宛如白鹄在云中飞翔。

长袖舞演出的鼎盛时期是唐代,唐代宫廷中专门设置了庞大的乐舞机构——教坊、梨园、太常寺,汇集了天下歌舞精英。这位长袖舞这多舞苑奇葩铺垫了肥沃的土壤。此时最著名的长袖舞当属软舞中的《绿腰》了。唐李群玉的《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对《绿腰》有详细动人的描述:“南国有佳人,轻盈舞绿腰。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此诗描写了一个女子独舞,舞者穿着有修长衣襟的长袖舞衣。舞姿轻盈柔美,以舞袖动作为主,舞蹈姿态徐缓而富于变化,动作流畅,连绵不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