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你的格局,你会发现世界大得不可思议
人,生活在泥土之上,而不是云端之上。现实有时候就是如此地充满泥土味。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要把家里第二套房子卖了,然后用来买宝马。我很清楚她的家庭状况,说到底就是普通。小两口家里的存款不足10万元,即便加上第二套住房卖掉并且还清银行贷款,拿到手也就仅仅40万。
40万,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还远远算不上宽松!或许在他们看来,爹妈不需要供养,家里没有房贷,夫妻两人的工作月收入过1万,那么手头还能多出来40万,完全说明自己的生活相当富裕了,自然可以负担起一个低配的宝马。
这个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嘚瑟最厉害的,往往是有点小钱的人”。
井底之蛙的世界格局,永远只有井口那么大。
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个格局成长之路。
长在父母身边的年代,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由父母、同班同学、发小朋友的圈子来决定。他们中最优越的那批人成了我们格局的上限,而最落魄的那批人成了我们认知格局的下限。
很快18岁后,我们离开父母进入大学,格局的范畴会因为接触的同学而改变。同样,社交圈中优越的那批人成了格局的上限,而落魄的那批人成了格局的下限。
四年之后,我们离开学校这个小圈子,开始进入社会,格局的范畴再一次发生了改变。认知由职业领域和更大范围的社交朋友圈子影响。在一个月收入只有3000元的人眼中,月收入1万是令人向往的,而月收入过2万则是令人咋舌的。在一个月收入1万的人眼中,2万是自己力求两年内实现的基本目标,而5万那是令人向往的数目。在月收入5万的人眼中,恐怕“月收入”听上去并不太舒服,而“年薪”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替代词。(www.daowen.com)
还不光光是职场薪酬的差异,朋友圈子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很早之前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倘若你环顾整个朋友圈,发现没有一个朋友比你优秀的时候,那么你就要考虑需要换一个朋友圈”。听上去是有点无情,可真是事实。如果一个人身边朋友的见解远远逊色于他本人,那么这就注定他所能见到的,吸收到的交流是以“向下”的形式存在,他根本无从去接触到对自己更有帮助的建议。时间久了,他只能被他们的格局同化,因为群众的力量永远很强大。
朋友开玩笑说,一个手握40万的人认为自己是有钱人,真不知道当他看到王健林的那一连串数字时,作何感想!
人要谦虚,要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小时候听这些觉得是父母在背古语,俗不可耐。可是长大后才明白,越是俗不可耐的东西,却越是蕴藏着真理。区别只在于我们长大了。
且不论宝马是否值得买,就以一个手握40万存款的家庭而言,都很难跟“有钱人”扯上关系。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大把的人年收入过50万,甚至那些生活在金融圈的精英们,年收入过100万都比比皆是。那些人是否会将自己定义为“有钱人”,这是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在他们眼中,有更多的高收入者在奔跑。
以前雪球发起过好几次关于“财务自由”的讨论,无非就是想为“自由生活”定下一个标准,但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任何定论。每个人的视角和生活标准都不同,开出的数字也有着天壤之别。
更可怕的是,即便是如此讨论,可能所有的人还是陷入到了“刻舟求剑”的局面。大家套用时下的生活标准,讨论一个看不清楚的未来,真的就会准确吗?倘若我们心里估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呢?风险永远都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满足当下的“高枕无忧”则有可能在将来遭遇“噩梦一场”。
人,生活在泥土之上,而不是云端之上。现实有时候就是如此地充满泥土味。
当然,如果说格局仅仅用钱财来衡量,还是有点狭隘。抛开“金钱”这个切入点,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是如此。就如同我上面提及的“职业差异”,有些人可能工作在社会基层,那么他的视角无法避免会被基层的观念影响。我们常常说,某某某阅历丰富,见解惊人,原因何在?在现代社会,你不能奢望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阅历丰富,见解惊人!我遇到一个老先生,总是说我局限在某一个小范围内,不愿意去接触他人,以后可能会在职场上越走越狭窄。开始的时候,我很不以为然,等到我发现跟很多同行业的人都无法沟通,总是只能扮演旁观者,插不上一句话的时候,我才明白老先生说的话。我任性地拒绝,不是躲避掉麻烦,而是将自己推离了进步的轨道。
人终归是在成长的,认知的格局也会随着成长而不断拓宽。只是有些人成长得比较快,比较早,也会更加容易地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而其他,诸如我之类,在挣扎中的人,也应该更早地意识到,我们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努力,那个充满诱惑力的美丽人生,还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努力去争取,否则那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最后一些人就是原地踏步的逃避者们,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往前跑,他们的前进只能照映出这些人的落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