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掌握方式区别:美学第3卷下册书评

掌握方式区别:美学第3卷下册书评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诗里凡是普遍性的理性的东西并不表现为抽象的普遍性,也不是用哲学证明和通过知解力来领会的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而是一种有生气的,现出形象的,由灵魂贯注的,对一切起约制作用的,而同时表达的方式又使得包罗一切的统一体,即真正灌注生气的灵魂,暗中由内及外地发挥作用。1b)在诗里这种掌握,塑造形象和表达还是纯粹认识性的。

掌握方式区别:美学第3卷下册书评

但是散文意识也可以掌握上文所说的内容,也能教人认识到普遍规律,也会就五光十彩的现象世界的分散的个别现象来进行区分,整理和解释。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内容既可能类似,散文和诗在观念方式上究竟有什么基本区别呢?

1.比起艺术发展成熟的散文语言来,是较为古老的。诗是原始的对真实事物的观念,是一种还没有把一般和体现一般的个别具体事物割裂开来的认识,它并不是把规律和现象,目的和手段都互相对立起来,然后又通过理智把它联系起来,而是就在另一方面(现象)之中并且通过另一方面来掌握这一方面(规律)。因此,诗并不是把已被人就其普遍性认识到的那种内容意蕴,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按照诗本身的概念,停留在内容与形式的未经割裂和联系的实体性的统一体上。

1a)由于运用这种观照(认识)方式,诗把它所掌握的一切都纳入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里,这种整体固然内容丰富,可以包括范围广阔的情境、人物、动作、事迹、情感和思想,但是这些广泛复杂的东西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由一个原则产生和推动的,其中每一个别事物都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表现。所以在诗里凡是普遍性的理性的东西并不表现为抽象的普遍性,也不是用哲学证明和通过知解力来领会的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而是一种有生气的,现出形象的,由灵魂贯注的,对一切起约制作用的,而同时表达的方式又使得包罗一切的统一体,即真正灌注生气的灵魂,暗中由内及外地发挥作用。(17)

1b)在诗里这种掌握,塑造形象和表达还是纯粹认识性的。诗的目的不在事物及其实践性的存在,而在形象和语言。人一旦要从事于表达他自己,诗就开始出现了。有表达出来的话就是因为有表达的需要。人一旦从实践活动和实践需要中转到认识性的静观默想,要把自己的认识传达给旁人,他就要找到一种成形的表达方式,一种和诗同调的东西。姑且只举一个例子,希罗多特在他的《历史》里载过一首两行体的短诗,歌颂因守卫托莫庇莱关口而牺牲的将士们,诗的内容很简单,只是一句枯燥的叙述:三百个斯巴达人在这里和四千敌军进行过战斗,但是有意思的是要刻个墓碑铭,使当代人和后世人知道这一英勇事迹,所以碑铭采取了诗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说,碑铭要显得是一种“制作”(诗),让内容保持它原有的简单面貌,而表达出来的话却是着意制作出来的:这样表达观念的语文着意要使自己有别于寻常的话语,造成了一首两行体短诗,因此就具有较高的价值。(18)

1c)从此可见,就连单从语言方面来看,诗也是一个独特的领域,为着要和日常语言有别,诗的表达方式就须比日常语言有较高的价值。总之,无论从语言来看,还是从一般观照方式来看,我们都必须把在寻常的艺术性散文还未发展成熟之前就已存在的原始的诗,和在散文的生活情况和语言都已完全发展成熟时发展出来的诗的掌握和语言,区别开来。前者在思想和语言两方面之成为诗是无意的或自发的,后者为着要跨进自由的艺术领域,有意地要脱离前一个领域,所以有意地或自觉地要和散文对立起来。(19)

2.其次,诗所要脱离的那种散文意识要有一种和诗不同的思想和语言。(www.daowen.com)

2a)这就是说,从一方面看,散文意识看待现实界的广阔材料,是按照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以及有限思维所用的其它范畴之间的通过知解力去了解的关系,总之,按照外在有限世界的关系去看待。因此,每一个特殊事物时而被错误地看成独立的,时而又被简单地联系到其它事物上去,因而也就只按照它的相对性和依存性来认识的,不能达到一种自由的统一。这种自由的统一在它的一切派生和具体化(分化)中始终还是一个完整的自由的整体,其中各个方面(因素)都只是这一个内容所特有的开展和显现,这一个内容就是中心和起融合(联系)作用的灵魂,实际上起灌注生气于整体的作用。所以上述通过知解力的思维方式只能得出一些关于现象的特殊规律,既要使特殊事物与普遍规律之间的割裂和简单的联系僵化起来(成为死板的),又要使这些规律本身互相分裂成为一些固定的特殊现象,它们的关系也只能以外在有限事物的形式被人认识。(20)

2b)从另一方面看,日常的(散文的)意识完全不能深入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以及它们的理由、原因、目的等等,它只满足于把一切存在和发生的事物当作纯然零星孤立的现象,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毫无意义的偶然状态去认识事物。诗的观照把事物的内在理性和它的实际外在显现结合成的活的统一体在散文意识里固然也并非由于知解力加以割裂而完全被消灭,但是散文意识所缺乏的正是上文所说的对事物的内在理性和意义的洞察,因而这种内在理性和意义对于意识就成为空洞的,不能满足理性方面的兴趣。这样,对世界及其各种关系融贯一致的理解就被对一些并列杂陈无关轻重的事物的浮面认识所代替。这些事物固然也可以显出外表方面的丰富生动,却终不能满足更深刻的需要。因为正确的观照和纯洁的心智只有在从现象中确实可以看到和感到现象所体现的本质与真理时,才获得满足。外在的有生命的事物如果不能显现出独特的意义丰富的灵魂,对于较深刻的心灵来说,就还是死的。(21)

2c)第三,玄学的思维(22)可以克服凭知解力的思维和日常散文意识的观照方式的上述缺陷,就这一点来说,它与诗的想象有血缘关系。因为理性认识既不单看偶然的个别特殊现象而忽视现象的本质,也不满足于上文所说的凭知解力的观念和感想所犯的割裂和简单联系的毛病,而是要把有限的观察(凭知解力的思维)所视为彼此分散孤立的或是没有形成统一体而简单联系在一起的事物结合成为自由的整体。但是玄学的思维只以产生思想为它的结果,它把实在事物的形式变成纯概念的形式。纵使它也能按照现实事物的基本特殊性和客观存在去认识事物,也毕竟要把这些特殊性相提升为一般的观念性的因素,它只有靠这种一般的观念性的因素才能自由活动。因此,玄学的思维就造成一个和现象世界对立的新的世界。这个新的世界固然也显出现实世界的真理,但是这种真理在现实世界本身里却显不出自己就是它所特有的灵魂或使它成其为它的那种力量。玄学思维只是真理和现实世界在思维中的和解,诗的创造活动却是真理和现实世界在现实现象本身中的和解,尽管这种和解所采取的形式仍然只是精神性的。(23)

3.从此可见,诗和散文是两个不同的意识领域。在古代,还没有一种依据宗教信仰和其它范围知识的明确世界观来形成一套有条有理的观念和知识的体系,也还没有规定人类实际活动要符合这套知识体系,诗就比较轻而易举地发挥它的作用。因为当时散文还没有作为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一种独立的领域而与诗对立,即还没有成为诗首先要克服的一个领域。诗的任务还只限于就寻常意识进行加工,使它的意义深化,使它的形象明朗化。等到散文已把精神界全部内容都纳入它的掌握方式之中,并在其中一切之上都打下散文掌握方式的烙印的时候,诗就要接受彻底重新熔铸的任务,它就会发现散文意识不那么易听指使,而是从各方面给诗制造困难。诗就不仅要摆脱日常意识对于琐屑的偶然现象的顽强执着,要把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单凭知解力的观察提高到理性,要把玄学思维仿佛在精神本身上重新具体化为诗的想象,而且为着达到这些目的,还要把散文意识的寻常表现方式转化为诗的表现方式,在这种矛盾所必然引起的意匠经营之中,还必须完全保持艺术所应有的自然流露和原始状态的自由。(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