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新时期的目标:实现社会稳定

新时期的目标:实现社会稳定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社会稳定是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体目标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基础到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领域,都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矛盾,整个社会形态发生显著的激烈动荡和变化。实现社会的经济稳定,应当处理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经济稳定,还应当处理好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优先富裕起来和使广大群众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

实现社会稳定是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体目标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基础到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领域,都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矛盾,整个社会形态发生显著的激烈动荡和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必然呈现出新的形态,具有新的内容,产生新的特点。然而。无论具有多么复杂的矛盾,集中到一点,就是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成为异常突出尖锐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稳定这个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总体目标,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经济稳定是新时期实现整个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在实现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体目标过程中,经济稳定是实现这个总体目标的物质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任何社会历史条件下,经济都起决定性的因素,而政治和思想文化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东西。在我国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应当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为基础。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为解决好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奠定可靠的基础。因此,实现新时期的社会稳定,首先必须实现经济领域的稳定。

实现社会的经济稳定,应当处理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的结构,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必然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在这样的经济结构状况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集体、个体、外资企业相互之间的矛盾。在这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将成为经济领域里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公有制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能否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特别是要搞活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使它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和鼓励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和附属力量。在这里,应当认识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国民经济总体,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主体与补充之间的关系,是有相关性的。我们要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处理矛盾,通过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其他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使各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和范围趋于比较合理。保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正确处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矛盾所应当达到的目标。

实现社会的经济稳定,还应当处理好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优先富裕起来和使广大群众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的出现,引起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收入逐步拉开差距,一部分人通过合理经营和诚实劳动优先富裕起来,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在拉开差距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由于管理体制和法制不够完善,使一些人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他们靠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牟取暴利,这就造成新的社会分配不公,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二是由于改革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这就使国有企业职工和非国有企业中某些人和某些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差距,行业之间也存在收入不合理的问题。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加竞争和交换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是,自然资源的贫富、土地肥瘦的差异、区位优势的不同以及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物质利益。这样就造成不同地区和人们之间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就是坚持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势必有一个先富帮后富,国家对后富、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扶持问题。如果忽视这一点,先富后富的差距逐渐扩大,贫困地区和收入较低的人们不能改变落后面貌,不但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实现社会的经济稳定,还应当特别关注和处理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期间一部分群众,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给一些国有企业带来严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少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不能很好发挥对其他经济成分的引导、支持和调整功能;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下降,亏损增加,债务深重;不少地方出现停产、半停产或破产的情况。国有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使得相当一部分单位的职工工资发放遇到困难,职工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了分流安置企业内部富余人员和解决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的问题。当前企业内部的富余人员和破产企业的失业人员,已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许多人经常找厂长要工作,要饭吃。还有一些人集体到政府上访,成为影响和妨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实现社会的经济稳定,就要认真重视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解决好国有企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生活困难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政治稳定是新时期实现整个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在实现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体目标过程中,政治稳定是实现这个总体目标的基本保障。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而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能动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时期政治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为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提供可靠的保障条件。

首先,要重视解决好广大群众同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之间的矛盾。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当前,最为突出的是少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这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严重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主要表现为思想僵化,墨守成规,遇事推诿,办事效率低下,说官话、套话、不办实事,搞形式主义,以及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压百姓等等。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经不起商品经济考验而产生了消极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公款,挥霍浪费等。所有这些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造成领导和群众关系的紧张。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群众同少数领导干部滋长官僚主义、消极腐败现象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之一。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存在的社会。一方面,多种所有制状态长期存在呈现的异常复杂性,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不协调乃至无序状态,使腐败现象的产生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产生腐败行为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由于当前社会存在着滋生腐败现象的一定经济基础、思想根源和外部条件等多种因素,这就决定了反对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关于反对官僚主义、消极腐败现象的认识,把它看作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严重政治问题。各级党和政府都应当采取教育的、行政的、制度的以至法律的手段同这些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只有正确处理好广大群众同少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之间的矛盾,才能更有效地改善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www.daowen.com)

其次,要重视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之间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这就是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和任务是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是因为民主不仅受到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到民主本身主观因素的制约。就民主的客观条件说,民主受到历史传统的限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就民主的主观因素来说,无论是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还是人们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的养成和树立,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既然这样,我们就只能积极地有领导有步骤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推向前进。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尤其应该强调解决好这样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民主建设。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在稳定中建设民主。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可能组织人民进行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就不可能指挥人民军队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脱离了党的领导,不仅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而且会重新使我国遭受到分裂和外国侵略的灾难。因此,发扬民主同维护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更加紧密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权威,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其二,要沿着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推进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论是把民主同法制、还是把法制同民主割裂开来,都会这样那样地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例如,片面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意味着各种无序力量的增长,势必造成社会政治秩序的混乱。“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民主”和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就是典型实例。因此,我们在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意识的同时,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同样,也不能片面强调法制而忽视民主,这就意味着法制以一种非民主的方式进行,就会使法律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会损害法律调节社会利益的功能使应该得到法律确认和保护的某些权利得不到适当的确认和保护,从而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的冲突。其三,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要始终警惕和抵制极端民主化的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正确处理好民主和集中、民主和纪律等关系。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反对一切权威,主张无命令、无服从的绝对自由和绝对民主。无政府主义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纪律、民主和专政片面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用民主来否定集中、纪律、专政、权威,把民主说成是绝对的好事,把后者说成绝对的坏事。无政府主义同社会主义民主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应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民主和法制、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稳定。

再者,实现社会的政治稳定,还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好民族、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始终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活动。尽管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因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之争而引起的。但如果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或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出一些突发事件。况且当今世界处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中,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利用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作为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的重要突破口。因此,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问题,必须积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坚决打击企图制造民族分裂的各种破坏活动。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防止他们利用人们的宗教情绪,煽动宗教狂热,制造民族分裂活动。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好民族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

三、思想稳定是新时期实现整个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

在实现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体目标过程中,思想稳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意识对整个改革具有导向、支撑和调节作用。在我国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具有巨大的积极能动作用。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文化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

实现社会的思想稳定,应该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政策,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就不能不触及在这种旧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旧观念。这样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人们之间的在思想观念上的碰撞。这种新旧观念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和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是非问题。在新时期要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思想认识上的矛盾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才能不断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我们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新情况新矛盾不断涌现。诸如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社会成员收入和地区差距问题、党政干部腐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思想上一些不同的认识和分歧。深入分析一下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就会发现有的是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产生的,有的是我们思想认识中的偏差和具体工作中失误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因此。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才能把13亿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心骨”,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实现整个社会的思想稳定。

实现社会的思想稳定,应当坚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加强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我国要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必然给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课题和任务。应当看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大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有利于人们的开拓创新,但是也必然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效应。这些消极的负面效应,就是使一些人丧失正确的理想信念,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形色色个人主义思想,甚至有的人腐败堕落,造成社会道德风尚的下降和滑坡。更加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西方某些国家试图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渗透。他们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手段就是要把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作为一个突破口,妄想用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强加给我们的干部和群众,进而达到他们“西化”和“分化”我们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头脑,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人们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的教育。要教育人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价值导向,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职业道德、社会家庭伦理道德。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和特征,才能使人们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社会的思想稳定。

实现社会的思想稳定,应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的丑恶现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方面,学习和引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最主要表现是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呈蔓延之势。当前卖淫嫖娼在一些城市屡禁不绝,时起时伏。不少地方赌博活动也较过去严重,手段愈加隐蔽,数额愈来愈大,危害愈来愈严重。近几年毒品犯罪也相当严重。由于黄赌毒丑恶现象的泛滥,加上非法出版物和淫秽书刊的泛滥,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毒害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灵。所有这些都使我国社会思想领域里的人民内部矛盾比过去任何时候表现得更加尖锐突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应当说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当前处在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大变革历史条件下,有的社会管理机制明显弱化,而新的管理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处于无序或失控状态,漏洞、空隙增多,从而给黄赌毒违法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确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的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放任自流,或是暗地支持,不惜以牺牲精神文明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决打击黄赌毒的社会丑恶现象,实现社会的思想稳定,从而更好地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把我国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强国。

(原载《晋阳学刊》1989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