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年改革中党同“左”、右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的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在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开展了反对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邓小平指出:“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问题。‘左’的干扰更多是来自习惯势力。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8页)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开展反对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才能取得十年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才能更好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为此,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之际,本文就如何总结我党在十年改革中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经验,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思考。
一、十年改革的伟大成就是在党同“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取得的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始终充满着党的正确路线同“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激烈斗争。我党在领导十年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胜利都伴随着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十年改革和建设的胜利,就是反对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胜利。如果没有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我国十年改革和建设的成就是根本不可能取得的。
在十年改革中,首先是重点开展了反对党内“左”的错误倾向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通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正确方针,使全党同志从僵化的思想状态下解放出来,重新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使党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格局,初步建立了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是反对党内“左”的错误倾向的结果,从而使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体制模式。
在十年改革中除了重点反对党内“左”的错误倾向外,还认真坚持了反对党内右的错误倾向。1979年,针对党内外一些人借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公开提出怀疑和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社会主义,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理论务虚会上就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1983年,针对理论界和文艺界出现的思想混乱,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异化的观点,公开否定和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和党中央及时提出思想战线反对精神污染的问题。1986年,针对北京、上海等地高校学生闹事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指示。邓小平说:“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7页)1989年,在平息北京等地发生的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和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克服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进行到底。所有这些都说明,经过反对党内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对于保证我国十年改革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十年改革中党内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原因
十年改革中党内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客观必然性的。我们对于十年改革中党内发生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主观随意性的分析上,而应当从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自身发展中寻找原因。只有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十年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才能找到党内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原因。
第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迅速发展生产力,而迅速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总政策。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历史正处于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从封闭式的社会主义向开放式的社会主义转折的历史关头。党内一些同志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适应,因此,在思想和行动上就会严重脱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客观实际。具体表现为导致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认识:一种是照搬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就应当是完美无缺,不需要进行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单凭人们的主观愿望、意志和热情就可以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持这种观点和态度的人认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就会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而使自己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另一种是错误地理解“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轻率地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改革开放看作是对社会主义的彻底否定,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无人负责,只有实行私有制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把“市场化”看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由之路。持这种观点和态度的人认为,改革就是“全盘西化”,这是使当代中国走向富裕的“根本出路”,因而必然使自己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我党要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应当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比如,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规律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规律和特点又是什么?我们只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对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是一个不断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过程,不可能达到主客观的完全一致,它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主客观统一过程。从总体上说,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指导,具有领导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但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毕竟很短暂,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党员和人民的文化素质较差,这就决定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还有很大局限性,还有不少的未知数。因此,在领导十年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发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无论“左”倾教条主义,还是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都是不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都是违背我国的具体国情。因此,都违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这就是十年改革中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认识论原因。
第三,忽视和放松加强执政党的自身思想和作风建设,滋生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是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内在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执政党的自身思想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要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表现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有极少数人在资产阶级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面前打了败仗,当了俘虏。因此,近几年来党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日趋严重,诸如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倒买倒卖、任人唯亲等现象,确有滋长和蔓延,有的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这种状况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妨碍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党内一旦滋长了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就必然会使党发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错误。而党一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就必然在思想和政治路线上出偏差,就会犯“左”右两种倾向的错误。可见,加强党的自身思想和作风建设,防止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出现,对于防止发生“左”右两种倾向的错误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生活上作风上的腐败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堕落,这是历代执政的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也是党内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重要原因。(www.daowen.com)
第四,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国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挫折,是产生“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外来影响。十年改革和建设中,一方面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进攻,沾染了不少资本主义的腐朽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生严重失误和政局动荡。这些都对我们党内某些同志的思想发生重要影响。有些同志由于忽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经不住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进攻,抵制不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这是近几年党内右的错误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正确开展反对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斗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年改革中,我们党在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但是,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还必须坚持正确开展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而正确开展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一个时期之内,要重点反对一种主要的错误倾向。
我们同党内错误倾向斗争,像解决一切事物的矛盾问题一样,不能双管齐下,面面俱到。而应当对事物的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善于从中找出一种主要矛盾。事物的主要矛盾问题解决了,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对待反对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善于从中找出和抓住一种主要的错误倾向。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个时期内,由于十年动乱中“左”的错误倾向达到登峰造极地步,而且这种“左”的影响很深,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还受到‘两个凡是”的束缚。针对当时的情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对‘左”的错误作为主要任务。当然,在一个时期内坚持重点反对党内一种主要错误倾向时,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具体历史时期,都必然有一种主要矛盾起作用。围绕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使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候是“左”的错误成为主要倾向,有时候是右的错误成为主要倾向。因此,应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就是说,反“左”反右,何者为重点,何者为主要倾向,要根据党内斗争的实际情况而确定。
第二,在反对一种主要错误倾向时,要注意纠正被掩盖的或者可能出现的另一种错误倾向。
我们同“左”右错误倾向作斗争,像对待一切事物的矛盾一样,不能只注意反对一种主要的错误倾向,而忽视被掩盖的或可能出现的另一种错误倾向。应当看到,事物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转化为次要方面,而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可以转化为主要方面。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点是反对“左”的错误倾向,纠正“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但是,在纠正“左”的错误倾向过程中,有的人却以右反“左”,他们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党的领导。而党内有个别同志不但没有认识到这种思潮的危害,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他们。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在重点纠正“左”的错误倾向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右的错误倾向发生,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右的错误倾向还会发展成为主要的错误倾向。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反对精神污染时就曾经指出:“对于思想理论战线方面‘左’的错误观点,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批评和纠正。但是,应当明确指出,当前思想路线首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纠正右的软弱涣散的倾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7页)在十年改革和建设中反对“左”右错误倾向是相互联结、相互过渡的。因为当时“左”的错误倾向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就必须下大力气反对“左”的错误,否则就不能打开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但是,决不能忽视右的错误倾向的产生和发展,更不能以右反“左”。否则,忽视反对右的错误倾向,就会滑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泥坑,就会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毁于一旦。1989年发生的政治风波就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第三,在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掌握适度,步骤稳妥,方法得当。
我们同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像对待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都应当掌握适度,否则就会从—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由于党内各种错误倾向,一般是属于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大多数是思想认识分歧造成的。因此,我们同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就应当政策对头,方法适当。要接受历史的教训,注意防止发生过去“左”的错误,不再使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法。我们对错误倾向的批评,既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又要方法对头,以理服人。要对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政治运动和“大批判”。对犯有错误的党员要执行党纪,但决不允许重新犯任何简单化、扩大化的错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应当从党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反“左”防右,反右防“左”,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当然,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方,没有发生“左”右错误倾向时,也不要人为地制造矛盾,为反而反,这就极容易造成混乱局面。从多年思想战线反对“左”右错误倾向的实际来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阵风”、“一刀切”、“走极端”。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所谓“精英”,打着所谓反“左”的旗号,歪曲“思想解放”的本意,煽动“逆反心理”,实际上是站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立场,以右反“左”,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完全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错误做法,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开展反对党内“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才能保证坚持党的正确思想和政治路线,才能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本文入选全国纪念建党70周年学术讨论会,发表于中央党校《党校论坛》1991年第6期,获山西省首届社科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