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昔阳经验不是判断路线是非的标准
在真理标准的讨论中,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是:大寨、昔阳经验能否成为判断路线是非的标准?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把大寨、昔阳经验神秘化、绝对化,当成判断路线是非的标准。凡是按大寨、昔阳经验办的,就认为是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走社会主义道路;凡是没有按大寨、昔阳经验办的,就认为是违背毛主席革命路线,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个标准下,不少人被扣上“反大寨”和“走资派”的帽子。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用大寨、昔阳标准取代了实践标准。
周恩来总理总结的大寨基本经验,即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我们还要继续引导广大干部和农民学习。但是,这绝不是说,就可以把大寨、昔阳经验作为判断路线是非的标准。
大寨、昔阳经验是他们实践活动的总结,是属于主观的认识。而路线正确与否,不是凭主观认识如何判定的,辨别路线是非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尚且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寨、昔阳的经验又怎能作为判断路线是非的标准呢?倘若把大寨、昔阳经验当作判断路线是非的标准,必然违背实践第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危害。人们只要回顾一下这些年来农业战线上大搞所谓的“大批资本主义”、“大批修正主义”、“七斗八斗”、“割尾巴”、“穷过渡”等所造成的恶果,就可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
大寨、昔阳经验也必须一分为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分为二是普遍规律。大寨、昔阳经验同任何事物一样,也不应当成为“禁区”,也必须对它进行一分为二的具体分析。否认大寨、昔阳经验可以一分为二,就否认了大寨、昔阳经验的内部矛盾,也就使大寨、昔阳经验没有生命力了。这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表现。(www.daowen.com)
大寨、昔阳经验中既包括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又包括只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经验;既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失败的、错误的教训。周恩来总理概括的大寨的三条基本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过去学习,现在仍然应当学习和发扬。但是对于大寨、昔阳的具体经验,则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味盲目照搬。应当看到,这些具体经验中,有一些东西受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违背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有的甚至就是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产物。比如领导班子中批“五种人”的经验、除批判民主派、走资派外,还批判了老好人等等,这种所谓坚持“斗争哲学”的经验,简直成了“整人哲学”。既然大寨、昔阳经验中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东西,怎么能够作为判断路线是非的标准呢?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做,那就不能坚持正确路线,恰恰是执行了极左路线;不是批判资本主义,而是批了社会主义。
最近,昔阳县委在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中的九个问题,纠正了过去推广大寨具体经验中的错误。这就说明,大寨、昔阳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过去先进不能证明永远先进,还要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先进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落后,落后也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先进,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否认这一点,把大寨、昔阳经验看成十全十美的、至高无上、永恒不变的东西,那就使先进经验僵化半僵化,甚至走向错误的地步。
大寨、昔阳经验要在实践中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它要求从生产方式、活动方式到人们的思想方式,从社会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都必须来一个深刻的变化。因此,一切过去的经验都必须重新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需要有新的发展和创造。即使是像大寨这样的先进典型,也必须依据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使之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大寨、昔阳才能为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发挥新作用。
(本文发表于《山西日报》1979年10月19日,发表后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曾被中央党校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展览收展,并被沈宝祥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一书摘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