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学习与探索:马原生文集中的理论成果

学习与探索:马原生文集中的理论成果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系统而完整地总结和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党就是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基本前提和哲学基础。

学习与探索:马原生文集中的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系统而完整地总结和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回顾和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伟大实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所取得的经验和概括的理论有若干重要内容,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就是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基本前提和哲学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正确理解和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否则,就不能正确理解和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我们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十四大报告,就要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深刻理解和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钥匙,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选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问题。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决定一个国家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在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我们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书本当作教条,而是经过自己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选择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究竟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在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曾经被传统和抽象的社会主义概念所禁锢,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苏联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创造的道路。这样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就照搬苏联的经验,选择走列宁、斯大林创造的社会主义道路。而照搬苏联的经验,片面强调发展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尽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不能盲目照搬苏联经验,但总体思路仍然是坚持列宁、斯大林设计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在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使社会主义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中国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索。经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冲破僵化思想的束缚,使党的思想路线重新恢复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选择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页)。十四年来,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的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和新局面,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我们党选择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道路。

从走苏联十月革命后列宁、斯大林设计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大飞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两次历史性的巨大飞跃。每一次历史性的巨大飞跃都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都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第一次是在民主革命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大飞跃。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选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这是又一次历史性的巨大飞跃。这两次历史性的巨大飞跃揭示了一个真理: 无论搞革命和建设,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都要走自己的道路。从走苏联十月革命后列宁、斯大林设计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找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就是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找到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搞社会主义建设是比搞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更为艰巨复杂的事业。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以来,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政权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但是,如何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虽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重要经验,但总的说来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实践。因此,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说的解放思想,就是要反对照搬别国经验,敢于冲破僵化思想的束缚,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敢于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说的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坚持按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只有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内在地统一起来,才能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能够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作重点究竟以什么为中心。一个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究竟以什么为中心任务,这是根本的政治路线,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究竟以什么为中心的问题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出发,而是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终于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这是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识到的,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在取得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对如何领导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还缺乏成熟的经验,还不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学费,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就曾经考虑过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提出全党的工作重点要从农村转入城市,要求全党同志学会管理城市和经济工作。到1956 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些提法都说明我们想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是,从1957年以后,由于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反复,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斗争”当作主要矛盾。特别是1962 年以后,重新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搞阶级斗争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直到“文化大革命”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由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中心,所以一个政治运动接一个政治运动,整整耽误了将近二十多年时间,给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和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是党中央在重要历史关头作出的英明战略决策,从而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www.daowen.com)

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充分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的。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一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快发展生产力的总量。要求社会主义应当比资本主义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来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还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225页)这就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才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仅在如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长期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都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战略之计。这个长远战略之计,至少要管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一百年不动摇。而在一百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绝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来自“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所谓来自“左”的错误倾向干扰,就是有的人总是习惯于搞阶级斗争。在东欧剧变以后,主张把反和平演变当作中心任务,这样就会使党的政治路线重新恢复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就会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就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发生动摇。所谓来自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就是有的人在改革开放中,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妄图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甚至在中国制造政治动乱,这同样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都会存在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矛盾和斗争。无论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都是由于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是由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不相符合,都是没有按社会主义客观规律办事。

由此可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充满许多艰难曲折的矛盾和斗争。在解决和排除这些矛盾和斗争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牢固确立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深化过程,根本不存在什么到顶的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不论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什么矛盾和问题,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百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当作根本任务就需要一百年。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管遇到国际国内什么大的风浪,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就要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才能深刻理解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再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模式。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活力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应该选择什么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照搬别国的经验,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当作教条,而是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是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而提出来的。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是把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等同起来,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完全否认和排斥市场经济的作用,致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很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缺乏生命力和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但是,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究竟怎样处理?计划多一些好还是市场多一些好? 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有人认为强调发挥市场作用会导致资本主义。去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段精辟论述,为我们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去年六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依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进一步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这样就为党的十四大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好了理论准备。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又一次大的思想解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是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当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我国还是一个刚刚产生的新生事物,它今后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相当长期而艰巨复杂的任务。由于我国是商品经济和市场体制不发达的国家,因此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需要不断解决和落实。比如,如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平等竞争更好地发挥企业的活力,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又如,如何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大力发展各种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债券股票、劳务和房地产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制度和加强法规建设,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等等,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这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再如,还要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如何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真正做到既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能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总之,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解放思想,敢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和创造市场经济的新形式,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善于区别不同情况,使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方应当有所不同。同时,还要看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法律配套措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政策和法规运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依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不能从本本和教条出发。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客观规律发展,才能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就需要不断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要大胆地试验,大胆地创新,不要被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手脚。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就是用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经济体制改革,即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正确的、成功的改革,就是应当支持的、肯定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符合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使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我们也应当借鉴和利用。只有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原载《理论探索》1993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