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政府公共服务空间及发展趋势

政府公共服务空间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18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发,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下发,更是国家层面对于社工事业的认可和推动。

政府公共服务空间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粗放式、业余性、活动型的工作方式,必然向精细化、专业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1.针对某类社会群体的发展空间

据媒体报道,中国有5 800万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远离父母关爱和监护的留守儿童,有约500万残障儿童,还有很多社会关注不多、境况堪忧的罕见病儿童、自闭症儿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子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定群体,因其总量庞大,或社会关注度高,很多部门发挥各自优势,运作社会资源,推出项目倡导型和实践推动型行动,为这类群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比如,2009年,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启动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积极推动空巢老人服务项目,如吉林省“居家养老大院”、长春市“代理儿女”、宁夏推动的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时间储蓄”制。当然,有些项目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于追求覆盖面,在有效性方面尚不均衡,甚至还有个别的出现“行动”活动化、服务形式化、一阵风而不能持续等情况,空耗社会资本却很难取得实效,还易导致很多问题。如某地推进“老年银行”[7],在居民间倡导为老年人义务服务的同时把服务时间储存起来,待服务者将来老了便可“支取”同样的服务,但随着居委书记换人,此项工作不了了之,导致一些服务过别人的老人向媒体投诉而见诸报端。因此,政府推动某类项目,一定要从政策、项目、队伍、机制等各方面综合考量。“收编”自组织也是值得探索的路,2009年4月,蓝天救援队正式被北京市红十字会授予“北京红十字会应急辅助队”称号,得到了“合法”身份。

2.全面重视志愿服务事业

志愿服务事业是社会领域少有的可以得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高度认可和重视的事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绝佳领域。经济社会越发展,越会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组织”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志愿者超过6 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6.3%;台湾地区有超过百万志工,马英九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中专门提到志工。志愿服务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团中央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行动。而中央文明办自2007年开始,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工作。2008年,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明确了文明委领导、文明办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志愿者工作格局。2009年7月,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成立,2011年4月,中华志愿者协会成立。这些国家级社团的背后,充分体现了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的力推,各部门重视推动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出现。各部门,再加上最早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团中央,对于志愿服务的“领导权”、“话语权”的竞争也在各个领域中显现,但志愿服务不同于传统的行政工作,一家独大的局面恐难出现,最有可能的是“作为决定地位”。各地志愿服务的领导格局、工作格局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总体上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视与日俱增,深圳市更是于2011年底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民间对于志愿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以往非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在引来越来越多的不满和批评,今后志愿服务的空间和领域会日益拓展,常态化、机制化、专业化是发展方向。[专家观点]

我希望中国的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能进入一个正规的轨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变成一套好的社会评价体系。这样就不用谁一做公益大家就一惊一诧的,还搞表彰。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中华儿慈会有个项目叫“给孩子加个菜”,就是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加菜。那么我们要建食堂请大师傅,买肉买蛋,每天做成菜给孩子吃,这个就有管理费。管理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你捐一块钱我都要给你开发票,这发票不是钱吗?需要钱的。而且我要装进信封给你寄过去,这不需要钱吗?我们现在是志愿者一天一天在那儿开发票,开不完,一本一本地开,特别多,然后每个都寄过去。第二就是我们志愿者自己开着车去山上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一个学校去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加油费住宿费餐费,这都是钱,这些就是管理费。

这个管理费我算过,连10%都不够。但是当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公众对我们还不够信任,还不够了解,所以我们不花管理费。怎么解决,我们自己出,我们几个发起人出了这个管理费。但我把我们志愿者干的每件事都在网上公示了,说他今天又去了学校,他翻了几座山,他车在路上坏了,他怎么修什么的。然后就有网友说:谁给他们付钱?凭什么他们白干?然后我说,你看,来了吧。这种信息来了,当这种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这就叫管理费。

我认为这是一个倒逼机制,水到渠成。虽然是我们出的钱,但都有账目,所有的票据都在留着。等有一天大家恨不得为这事都要游行的时候,我就把这东西拿出来:你看,已经几年了,都在这呢,这个钱你们觉得应该花吗?应该花!赶紧报销把这钱还给我们,这是我们的钱。现在你们不理解,不理解那就我们先来出。

我觉得做公益慈善就得有智慧,还得有耐心,你自己心理不阴暗,不想从中捞取钱捞取利益,你一定有办法把它做好。其实拿管理费是国际惯例,而且基本没有低于20%的,但当我们现在整个大的公益慈善形势不好,频频出事,你跟公众说这个,我觉得有点多余。

——主持人 崔永元

3.引入专业工作手法

我们日益认识到,社会管理是专业性工作,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谁来做只要投入多就可以做好的。社会管理需有专业理念和专业追求,社会工作是重要的专业手段,已经获得日益普遍的重视和支持。1999年,中国第一个专业社工组织——浦东新区社工协会成立,开始在社区社工、医务社工、学校社工等方面进行实务探索。2003年,上海市政法委开始推动建立有上海特色的“预防犯罪社工体系”,建立了社区帮扶、禁毒、社区青少年(失业、失学、失管青少年)的社会工作者队伍,至今,预防犯罪社工数量已达1 400多名。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2011年18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发,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下发,更是国家层面对于社工事业的认可和推动。天津、深圳、广州、宁波等地也在出台支持政策、发展社工组织、开发社工岗位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延伸阅读]

天津提出社工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万名社工并创岗位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目前天津已建成一支近2 000人的专业社工人才队伍。为了发展壮大天津市社工人才队伍,天津市将探索试行“51131”人才工程建设,还将不断开发新的社工岗位,培养上万的社工人才,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51131”工程培养万余名优秀社工

天津市探索试行“51131”人才工程建设,计划用3年到5年时间建成金字塔形的人才队伍,打造具有基本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专业结构合理,社会实务实践能力强、品行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具体设想为:评选50名的市级“社工之星”,经过重点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能进入前沿领域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评选100名的区县级“社工之星”,经过培养成为在社会工作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评选1 000名的行业“社工之星”,经过培养成为本行业的专业骨干。培养3 000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具备社会工作者职责资格,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培养1万名社会工作者,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承担基层公共服务。

开发岗位让“社工”有用武之地

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明晰哪些地方、哪些行业、哪些领域需要社工人才,根据不同人群的社工服务需求,测算社会人才的总量,分门别类设置社工岗位,配备社工人才。本市将从三个方面探索,做好社工岗位开发。一是民政类社工岗位开发。根据民政业务和部门设置,进一步细分为专业服务岗位和机构服务岗位。其中,专业服务岗位依照民政业务划分,主要是低保、优抚、婚姻殡葬社会福利等岗位,以社区为平台,根据民政对象实际需求,设定不同比例,开展社工服务;机构服务岗位,主要是在民政福利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社工岗位,开展社工服务;二是社区社工岗位开发。这部分人主要是从事社区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工作,可以根据社区居民人口设定比例,开发岗位;三是其他领域专业社工岗位开发,社会工作人才还服务于社区矫正、妇女维权、司法、心理疏导等多领域,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做好各领域的岗位开发,配齐配全专业社工人才。

将加大民办社工机构扶持力度

天津市将加大民办社工机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孵化培育一批民办社工机构,为社工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职业岗位。通过民办社工机构,有效凝聚社工专业人才力量,推动行业自律,形成一支规范庞大的民办社工机构人才队伍。加大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通过“基本型+特色型”孵化模式,在每个社区培育5到7个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广泛活跃于社区居民生活,形成凝聚社区居民的纽带,为社工人才开展社会服务提供平台,切实发挥出社工在服务基层、调处矛盾、促进和谐等方面的柔性特质作用。

——来源:《每日新报》2012年12月31日

[延伸阅读]

专业化手段服务社区特殊人群的“上海模式”

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能否不再重新犯罪?戒毒人员能否彻底脱离毒品,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失学、失业、失管”的社区闲散青少年能否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以往,他们或许只在社区的公安派出所、居委会留下信息片断,或许已经被社会忽略。

自2003年开始,上海以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关注这些人群。他们建立起自强、新航、阳光三个社团,政府购买社团的服务,三个社团的社工分别对吸毒人员、刑释解教及社区服刑人员、社区闲散青少年给予帮助。运行6年多来,三个社团的社工艰苦努力,使相当数量的工作对象弃恶扬善、遵纪守法、融入社会,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平安和谐。

关注“被遗忘的人” 帮他们找到未来之路

“你以前接触过这样的人吗”?王秋玲至今还记得,司法局的社工招聘会上,工作人员问她的话。个子不高的司法社工王秋玲,在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普陀工作站长风分站工作,是上海第一批矫正社工。(www.daowen.com)

也许有不少人在意他们的过去,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未来。“这样的人”,指的是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在6年多的工作中,王秋玲深深体会到,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进而帮助他们找到未来之路。

王秋玲负责联系不少曾经有过暴力型犯罪的对象。阿柱就是一例,第一次进监狱4年,是因为打伤了女朋友的父亲;第二次进监狱9年,是因为强奸前妻。出狱后,他还时刻扬言要报复前妻。阿柱长得非常高大,加上有“案底”,许多人都不敢和他接触。

王秋玲以矫正社工身份介入,开始艰难的倾听——为什么要报复前妻?在听完阿柱的不满后,王秋玲开始冷静地为他分析,前妻独自抚养你们的小孩,无限辛苦……回忆和反省被悄悄引发,阿柱幡然醒悟:“如果再去伤害前妻,自己再度犯罪不说,孩子以后谁来照看”?!

王秋玲说,以前,刑释解教人员回到社区,顶多居委会的治保主任会去走访一次,此后可能就没人再去关心了解情况。在社工深入开展耐心细致的工作后,他们常常首先感到“在社会上还有人关心我”,而家属亲友也获得了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的巨大信心。

社工开展工作,强调“六位一体工作法”,即派出所民警、司法机构、居委会干部、志愿者、刑释解教人员的家属、社工“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开展工作。“社工某种程度上就是其中穿针引线的人”,王秋玲说。从整合各类资源,信息互通,到挖掘对象的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社工的角色至为关键

彩虹”的故事 用专业方法帮助社区青少年

社工王卉回忆起彩虹中心成立的点滴:2003年10月,她从一名警察成为专业青少年社工。2005年5月,作为上海市首批优秀社工,赴香港学习考察。

在香港,王卉到一家又一家的社工机构如饥似渴地去听、去看、去记,并深入思考。王卉感到:“凭着热情做社会工作,尽管也能做出一些事,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只有走专业化的道路,才能适应新形势,做出更多社会更需要的事”。

香港有很多富有特色的青少年活动空间,这使香港的社会工作显得朝气蓬勃。对比之下,上海当时为青少年准备的公益活动空间基本为零。

王卉希望在上海建一家以社工专业为主导的公益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洋青少年彩虹中心于2005年7月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建立,开始艰难的创业

筹办“彩虹”缺经费,他们和志愿者将一些单位淘汰的旧办公设备找来,一点一滴地凑上基本的办公用品;他们为联洋社区报和媒体写豆腐块文章,赚一点微薄的稿费,作为活动经费;随着“彩虹”影响的扩展,上海浦东新区团委、文明办和花木街道给予了一定经济支持……

彩虹中心建起了一条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接听的彩虹热线;彩虹中心探索建立了大陆第一个青少年中途宿舍;[8]2009年彩虹中心成为浦东未成年人关护实验点。彩虹中心活动丰富,有青少年成长辩论赛、自编自演小话剧、知识讲座、英语角、烹饪、舞蹈书画、纸工、少儿芭蕾、钢琴演奏、跳绳、篮球等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和志愿者。

“无论未来路上有多少困难在等待我们,‘彩虹’人坚信,‘彩虹’的精彩才刚刚开始”,王卉说。

“希望印社”的希望 工作对象已经离不开社工了

毫无疑问,上海市三个成规模社团中,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工作难度最大。禁毒社工面对的,是已经被毒品控制心灵的无助者。

“禁毒社工人才大量流失,即使是‘明星禁毒社工’,也不例外”。陈士嘉是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康健街道社工点的负责人,资深戒毒社工。他介绍说,四五年前,一些当时被宣传的成功戒毒的典型,也很难长期坚持。而对象一旦复吸,付出诸多艰巨努力的社工也会深具挫败感。

一种有效解决了为夜不归宿的青少年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和人性化援助的临时场所的问题。从物质上,通过为夜不归家青少年提供基本食宿条件,来防止他们继续游荡在各类娱乐场所,沾染上不良习气;从心理上,为夜不归家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改善对社会与家庭的认识。“中途宿舍”的临时救助服务一般不超过24小时。在青少年回归家庭后,社工还将提供跟进服务,通过家庭干预、社区关怀、个案辅导等专业举措,改善青少年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合法权益——上海浦东彩虹中心的“中途宿舍”指的就是这一种。另一种是对刑满释放人员专设的,这些刑释人员经过高墙岁月,踏上归途后都心存顾虑,甚至面临社会、家庭的不接纳,只能“重操旧业”。他们从监狱里出来后真的很难适应社会,他们需要一个回归路上的落脚点。“中途宿舍”为刑释人员提供食宿及心理指导、技能培训等无偿服务,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走上正常的工作岗位。

虽然如此,也有禁毒社工取得不错的业绩。陈士嘉在社工点负责103个曾经吸毒的人员,去年这些对象只有一个复吸。

陈士嘉有一个绝招——培养工作对象的业余爱好,书法、诗歌、绘画、篆刻、棋牌等,陈士嘉都进行了尝试,迄今为止,篆刻最成功。陈士嘉认为,这是因为篆刻成本低、不占空间、方便开展,同时入门之后易学难工,很能磨练性情。

在陈士嘉带领他们入门后,不少人逐渐对篆刻爱不释手。康健街道社工点,挂牌的“希望印社”已成为社工工作的品牌,每天都有十数名工作对象沉溺于此,这些对人生一度绝望、眼中只有毒品的人,也谈论起齐白石、吴昌硕……他们的作品有的还在市场上销售。一名戒毒者雄心勃勃,拟刻岳飞的《满江红》,“这可一共有99字呢”!

“做了6年下来,很多对象已经离不开社工了”。但陈士嘉也经历了工作深入之后的“崩溃”——小小的社工站,天天有对象来吵闹,拍桌子,还经常目睹毒瘾控制之下人性的阴暗面……如今,陈士嘉与不少社工同行更多面临一种“工作倦怠”,“一天说话5到7个小时”,陈士嘉说。倦怠与此项工作本身的艰难繁复以及巨大挑战性有关,也与社工职业发展空间不足有关。

“星星点灯”这个名字浪漫的专项服务,在上海凉城地区开展,青少年社工卞华说,这是开创性的为社工服务的组织。自去年10月建立以来,他们为社工进行专业培训,拓展训练,开设各种讲座,也同时为志愿者提供心理支持。

“有时候我们去聚会,就是大家一起释放在工作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卞华说,社工平时独自面对众多工作对象,心理压力很大,大家都很珍惜这种难得的交流、培训机会。

推动社团发展 理顺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

6年来,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以上海市禁毒办、市社区矫正办和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推动自强、新航、阳光三个民办非企社团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从源头上预防犯罪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无数像阿柱这样的个人,得到了社工的援助。不少犯罪易发、多发人群,就此建立自信,远离犯罪,走向自立。

截至2009年底,三个社团都成绩斐然: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的禁毒社工,与服务对象累计接触48.6万人次,已认定的三年以上未复吸人数5 062人;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社区矫正社工,接触服务对象65万余人次,将五年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56%,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15%;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社区青少年社工,共对全市16岁至25岁的6.6万余名社区青少年开展了专业工作,使上海市户籍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不断下降态势,2008年比2004年下降了27.4%。

——《助特殊人群扬起生命风帆》,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6月9日,记者包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