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山、攀岩下降的过程中,最大的危险是滑坠和摔落,它会给攀登者带来死亡的威胁。为了使攀登者有安全感,在攀登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保护技术,只要能熟练地掌握,在发生危险时,可以使险情得以及时控制,并从险情中解脱出来。我们把防止登山、攀岩过程中,因动作失误、体力不支及其他意外情况而引起险情,同伴为保护攀登者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统称为保护技术。
一、保护技术
在攀登、下降、渡河、救护等技术操作中,为保证安全,所需要各种保护技术配合。攀登者在岩石、峭壁、滑坡、明暗冰雪裂缝等危险路段行进中,一旦失误,就会发生危险。保护的作用就在于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保护运动员脱离险境。由于行动中的保护,会使运动员有一种安全感,并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问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放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保护者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这时冲击力很大,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
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磨擦力而抵消。因此,体重较轻的人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
(一)保护技术的种类
根据保护技术所使用的场合及范围,通常将保护技术分为固定保护、行进保护和自我保护三种。
1.固定保护
固定保护技术是对行进者或攀登者预设的专门保护。保护者将主绳进行某种固定,并选择有利的位置专门负责保护。在攀登岩石、峭壁、冰壁等技术复杂,危险性大的路段时多被采用。固定保护时保护者任务明确,随时处于操纵保护装置、对攀登者进行保护的戒备状态。
根据保护与被保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保护有交咎、上方和下方三种保护方式。
(1)交替保护
结组攀登陡峭的岩壁或登雪山攀登冰坡时,多采用交替保护。具体方法是,一个结组内同时只能有一个人行进。其他人停止行进,格冰雪锥或冰镐打人坡面,作为牢固支点,并将主绳在它上面按特定的要求缠绕。与行进考相邻的运动员做好上述操作后,还要根据行进者的速度做收绳、放绳动作。行进者走完主绳间隔那一段距离后,停下来,重复作保护者的动作。第二人便开始行动,依次反复进行。
(2)上方保护
保护者处于被保护者上方,多用于攀登峭壁的保护。保护者在岩壁顶部,利用自然物(树、岩石等)或钢银将主绳一端固定。然后,将身体通过安全带、铁锁等结于主绳的相应位置,构成自我保护,以免攀登者失误摔落时被牵动。最后将主绳通过保护器与自己相连,主绳另一端抛给岩壁底部的攀登者。攀登者将绳端结于自己安全带上,保护者随着攀登者的行进,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
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进行上方保护时,使用的器材主要有安全带、铁锁和下降器。保护
人收绳时.应注意随时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后面的绳索(或把下降器两头的绳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绳子难以制止坠落。
根据保护者所采取的姿势或装备,上方保护分为站立式保护法、坐式保护法和器械保护法三种。
(1)站立式保护法
保护者采用站立式保护法对甥登者进行保护时,应首先选好保护位置,做好自我保护。然后身体侧对岩壁站立。站立时先将一腿(左或右)迈出一步,脚蹬在有利的支点上,腿要伸直,脚尖指向攀登者,后面的腿稍屈成弓箭步,身体重心落在后腑上,形成保护姿势。保护者站立的重心不宜过高,否则一旦受力,保护者就有被牵动而拉倒的危险。
为了使保护绳不易脱落,保护者应在身上适当缠绕绳索(类似于胸腰保护绳),其方法是:先将保护绳的一端从左或右腋下由里向外在胳膊上统一团后握紧绳索,保护绳的上端经背部再从右或左肩搭下,用右、左手在胸前握绳。保护者将保护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通知攀登者进行攀爬。随着攀登者的逐渐上升,保护者要不断地将绳索收回,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保护者采用的收绳方法是左臂或右臀屈肘拉绳,右手臂或左手臂伸直向回拉收绳子,左手或右手沿绳下滑握紧绳,右手或左手沿绳上移于胸前握绳,通过如此反复做好收绳动作,保护攀登者不断向上攀登。一旦攀登者失误而脱落,保护者应及时做制动动作,即在两脚站稳的基础上,左肩或右肩后撤.右肩或左肩迅速前压,使缠绕在身上的保护绳拉得更紧,从而使脱落者停止滑落。
在攀登者下降时,保护者要做放绳动作,其方法是在右手或左手(制动手)握紧绳索的前提下。左手或右手(活动手)沿绳移动,并同时将绳放出,活动手随绳的被拉出而移至胸前握绳,待制动手握紧绳,如此反复动作,绳索就会逐渐放出。在保护中无论是收绳或放绳,都不要把绳拉得过紧或放得过松,过松会失去了保护作用,过紧则会影响攀登者或下降者的动作操作。
(2)坐式保护法
保护者采用坐式保护法对攀登者进行保护时,首先选好有利地形,做好自我保护。保护者面对被保护者(攀登者),坐在地(岩石或雪坡)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脚蹬住较凸出的岩石等做支点。保护者同样应把保护绳在自己身上缠绕,将保护绳一端连接被保护者,另一端(即固定端)经腰部向前拉拢,两手在腹前将固定端握住。
收绳方法:右手或左手收绳至腹前,同时左手或右手由腹前向外拉绳,收至腹前的右手或左手将经腰部缠绕于腹前的绳两边同时握住抓牢。左于或右手迅速收回到腰问并抓绳,右手或左手同时沿绳滑出握绳,推备再次收绳。
放绳方法:右手或左手从腹部将绳向外拉出,左手或右手顺势根绳收回胺问并抓紧经腰部缠绕于腹前的两边绳索,右手或左手此刻迅速收回腥问握绳,左手或右手亦同时沿绳向外沿放提绳。
(3)器械保护法
器械保护法是利用下降器和铁锁进行保护的方法,可根据地形条件采取站立式或坐式保护姿势。在攀岩训练和竞赛中多采用这种方法,其优点是省力、安全、操作简便,
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登山器材,如下降器、铁锁等,如图3—23所示。
A. 利用下降器保护,保护者首先要安好保护装置,将绳索技“8”字形缠绕在下降器上,双手分别提紧从下降器绕出来的绳索。收绳方法是左手或右手向下拉绳,同时右手或左手将通过下降器缠绕的绳拉紧,如此反复操作;放绳方法与收绳方法相同,但动作的方向相反,将绳逐渐放出即可。一旦攀登者失误脱落,可作制动性保护,即保护者将一端的绳索向相反方向用力拉紧,就可使绳索停止滑动而使脱落者得到保护。
B.利用铁锁保护,保护者要首先选好有利地形,做好自我保护并安装好保护装置。这种保护实际上是在站立式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铁锁的保护,从而使保护的效果更加完善,主要原因是因脱落造成的牵动力会大大减弱。这种保护的收绳方法同站立式保护一样,是通过两个铁锁作为支点加大绳索利铁锁的摩擦力而使保护奏效,但保护的制动性较差。
(3)下方保护
下方保护是保护支点位于攀登人下方的保护方式。攀登岩壁或冰壁时,没有上方预设的保护点,只能采用下方固定保护,即保护者的位置在攀登者的下方,如图3—24所示。其保护装置也是将主绳的一端在保护者附近固定,另一端让攀登者系在其穿好的安全带上。攀登者在行进过程中,保护者受不断做放绳动作,在攀登者失误滑脱时,因牵动保护者的拉力来自上方,故对保护者不构成威胁。一般情况下处于下方的保护者可不设自我保护装置。
下方保护要求攀登者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把保护绳挂入途中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中。这种保护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挂保护绳,因此要求攀登者技术熟练。
(4)固定保护法的力学解释(www.daowen.com)
登山保护技术能否对攀登者起到保护作用,关键在有两方面的力,是保护者上肢对保护绳的握力和拉力;二是摩擦力,即保护绳在保护者身体上经过一定缠绕而产生的摩擦力。另外,保护绳在保护者与被保护者之间还有一个支点,上方保护支点就是崖角,下方保护支点就是攀登者预设的保护装置,这两个支点加大了保护绳的摩擦,从而也加大了安全系数。
无论是那种保护,要想一个人用绳索拉住一个同自己体重差不多而又突然下落的物体是根本不可能的。登山保护技术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它并非只依赖保护者上肢对保护绳的握力和拉力,而主要是借助于来自两方面的摩擦力:一是保护绳在保护身体上经过一定缠绕而产生的摩擦;二是保护绳在保护者与被保护者之间还有一个支点(上方保护中,该支点就是崖角;下方保护中,该支点就是攀登者打入的钢锥),从而加大了对保护绳的摩擦。
2.行进中保护
行进中保护指行进中不需要设置专人保护措施,只是在出现险情后依靠同伴及保护装置而采取的一种应急保护技术。最普通而简便的方法是用主绳将2—5名运动员的身体连接牢固,构成一个结组。结组行进中,一旦有人失误滚坠,同组其他人都要利用保护装置机敏地进行保护性操作,即立刻以最方便的姿势和员快速的动作,将冰钩全力插入冰雪,碎石或裂缝中,以期通过固定自己肋身体而拉住滚坠者,
3.自我保护
不管是行进保护还是固定保护,攀登者一旦失误,都不能消极地依赖别人的保护,而要尽量做出各种自救动作,这叫做自我保护。特别是在采用行进保护的情况下,失误滑坠,就要立即做出自我保护动作,即在向同伴高呼“保护”的同时,迅速将身体成俯卧姿势,并用全力使冰镐尖与坡面摩擦,以减低下滑速度。
(二)保护中应注意事项
(1)保护前对所使用的工具,要进行认真检查。
(2)保护地点耍尽量安全,有利于保护者进行活动,严禁选址于雪崩、冰崩、滚石区。
(3)保护者首先要作好自我保护,然后再保护别人。
(4)保护者不论采用何种保护方法,始终要有一只手抓住绳索,站立式保护一定要按其方法要领收、放绳,并要注意站立姿势的正确。
(5)在攀登岩石等的保护中一定要注意绳索的磨损。保护者随时同攀登者进行联系,密切配合,被保护者没有达到安全地点前,保护者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一切因难完成保护任务。
(6)在攀登岩石的保护作业中。所有人员要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二、保护支点
保护支点分为人工保护支点和自然保护支点。
1.人工支点的设置、安装要求
(1)安装人工支点一定要根据攀登路段的实际情况,要尽量使之能一点多用。
(2)安装人工支点时,一定要遵循力学原理,使打进岩壁的岩石锥能充分显露其承受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安装方法,绝不能粗心大意,否则就会因人工支点不牢固而造成攀登坠落事故。
(3)在用岩石锥做固定绳索的支点时,一定要从力学角度考虑.要尽量减轻支点负荷,增加其使用效率。支点布局要合理一般是重力点和两支点连接的夹角约60度为宜。有时为了分散荷重而采用三个支点,并将连接的绳索相互交叉,如图3—25所示,从而增加其承载能力。
2、自然支点的利用、安装方法
(1)观察、判断攀登或下降路线。观察岩壁或山坡的角度、高度、形态等情况,选择有利于攀登或下降路线的上方或下方设置支点。在较长的攀登或下降路线上,应判断路线能够顺利的分段,每段的距离是否小于可用绳的长度,携带的支点设备数目等。
(2)确定每段都有稳妥可靠的攀登、下降的支点,比如粗壮的树、大丛灌木、形状合适的岩石等。或者可以自己设置坚固的支点,如利用膨胀栓、裂缝放置岩锥、岩塞、机械塞作支点等。
(3)确定路线的安全性。路线上是否有不稳定的石头?是否茂密的灌木会影响下降和抽绳?路线是否不能够连成一个基本垂直的线路?是否会造成危险的摆荡,摆荡的情况下是否会切割绳子?路线上是否有明显的仰角或“屋榴”?上述这些问题都必须充分考虑。
(4)设置、安装保护支点:
在树上或大块的岩石上设置、安装保护支点。
方法一:将绳套套在树上或大块的岩石上。如果岩石上的绳套看起来有向某侧滑动的趋势,应考虑用双套结系紧,并加上抑制滑动的反向拉力。在岩角和岩片上的绳套都使用双套结。绕在大丛灌木的绳套,可使用单套结,或者绕两圈拉其中的一圈,这样绳圈越受力,树丛捆得越紧,避免只有树丛一侧受力的情况。
原则上这种方法应使用至少两个均衡受力的支点(或设置备份支点)。但由于某些原因,被迫使用单点。这种情况下,备份支点可以不受力,但必须设置,并应密切注意主支点的情况,确保安全。如图3—26。
方法二:在确定树或岩石非常牢固的基础上,直接用主绳在树上或大块的岩石上打上布林结或“8”字结。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攀登和岩降的,上方保护。用扁带或小绳套或辅绳将自己固定在支点上。
3.检验支点牢固性
支点的牢固性、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攀登技术的实施和攀登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不论是人工支点还是自然支点,支点的牢固性检验是保护支点设置后必须进行的工作,但是目前尚无先进的检测手段,主要靠攀登者的经验进行综合检验。
(1)听:打岩石锥时,应选择坚硬而适于岩银的裂缝,岩石锥越往里打,敲打声越清脆,听起来有“噔噔”声,说明支点打的结实。若是“砰砰”声.则说明文点打得很不结实。
(2)感:敲打岩石锥时,手的感觉很得劲,每打一锤都有所进展,且四周无岩石松动。越订岩石锥挤的越紧,左右摇不动,用力也拉不下,锥体也因部分被打进而逐渐埋人岩壁。这些情况都说明支点牢固可靠。
(3)观:通过观察,看岩石锥打得是否牢固,是否合乎要求。在岩锥挂上铁锁和连接绳套后,看看其周围有无可能会割破或磨损绳索的凸出的岩石棱角等,若发现支点不符合要求,则绝对不能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