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的哲学、社会科学空前繁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辩证法、唯物论、空想社会主义乃至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时期,随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西欧开始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即法国的工人诗歌、英国的宪章派文学和德国的革命诗歌。同时,浪漫主义作家还在继续创作,但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主流并不断发展的,则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进一步暴露,封建社会瓦解的加速对一些作家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置身于这个矛盾重重的社会,成为自己阶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代言人,他们揭示资产者带来的新秩序或封建社会的旧生活,鞭笞黑暗丑恶的现象,探求摆脱社会现状的种种可能。这种新的创作倾向,形成一种文学潮流,后来被称作批判现实主义。
三、四十年代,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俄国出现了果戈理。五、六十年代,西欧批判现实主义者虽然写过一些进步作品,但他们的批判力量已有所削弱,改良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更加严重,自然主义倾向日益明显。而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却有很大发展,产生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有自由主义贵族、资产阶级民主派或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等。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受到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和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对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冷酷的现实,尤其是资产阶级金钱统治,提出指责,对社会下层的贫困生活表示同情。它对于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的指责,对于资本主义及其上层建筑的揭露和批判,曾使人们对旧秩序产生怀疑,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www.daowen.com)
反映的生活不全面,对劳动人民往往止于怜悯同情,往往通过伦理道德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艺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较之过去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马克思、恩格斯赞扬这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并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认为他们在作品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等合起来所提供的还要多。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革命导师的这些论述,十分精辟地指明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力图把自己的作品写成时代的记录,如:《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左拉)、《一八三〇年纪事》(司汤达)、《艰难时世》(狄更斯)等等。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他们的客观实践与主观意图,应当说是基本相符的。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但是,19世纪又是欧洲无产阶级崛起、壮大的年代,这些立志要书写历史的作家们,由于阶级的偏见,恰恰不曾把真正的历史主人的典型写进他们的“社会史”。虽然有些作品也接触到了劳资矛盾,但它们对这一矛盾的表现和揭示却远不够充分和深刻,有时甚至还有所歪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