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18世纪暴发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教会的专制开始遭受人们的怀疑,对教会的盲目迷信开始瓦解。另一方面,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发展到了紧张激烈的阶段。有的国家(如荷兰、英国)虽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很大;有的国家(如法国)资产阶级已经成熟壮大,迫切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有些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落后的国家(如德,意、俄),在先进国家的影响下,民族意识觉醒,强烈要求结束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欧洲各国普遍地酝酿着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理想国家的思想情绪。启蒙思想家们认为,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启发广大群众的觉悟,他们著书立说,身体力行,宣传启蒙思想,形成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最早发生在英国,在法国声势最浩大,德、意、俄受其影响,形成全欧性的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这两次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但文艺复兴偏重于批判文化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封建精神束缚,而启蒙运动则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夺取或巩固政权作舆论准备,因而,启蒙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政治运动。
当时的思想家针对“君权神授”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提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他们宣传朴素的唯物主义,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或自然神论来对抗天主教所谓上帝的权威。启蒙思想家比人文主义者提出了更为鲜明、更为完整的思想政治纲领。他们在反对封建旧秩序的同时,又提出新的社会理想,即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的王国”,为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简言之,启蒙主义思想要旨是:
(1)反王权专制,提出人权观;(2)反宗教蒙昧,提出无神论、自然神论;(3)反封建秩序,提倡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的王国”。正如恩格斯所说,启蒙思想家们“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当然他们都没有超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启蒙思想家们的唯物论是不彻底的机械唯物论,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他们把启蒙教化看做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他们既不相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又对夺取政权、改造社会的艰巨性缺乏充分估计。他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但要求保护私有制,认为那是人的自然权利,实质上就是以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理性的王国”实际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的自由王国。但是,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当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自私的观念,相反地……他们完全真诚地相信共同的繁荣昌盛,而且真诚期望共同的繁荣昌盛。”(www.daowen.com)
启蒙运动的活动家非常重视文学,许多启蒙运动思想家同时又是文学家。启蒙文学在各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一,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宗教迷信,主张以“理性”为唯一尺度。启蒙文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腐朽本质和罪恶,对封建的法律、道德、门阀制度、宗教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表达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实现平等自由的强烈愿望。启蒙文学家根据建立“理性的王国”的政治理想,主张以“理性”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反对一切封建的宗教的权威。第二,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斗争工具,启蒙文学的倾向鲜明,战斗性强。他们常常在作品中进行辩论、说理、分析,毫不含糊地表示自己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使作品带着鲜明的倾向性;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它们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揭露其罪恶和反动实质,甚至指名道姓地攻击其代表人物。此外,对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它们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发挥了强烈的战斗作用。第三,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启蒙文学之前的资产阶级文学,虽然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但主人公的身份却往往是王公贵族,启蒙作家在创作中则以资产阶级、平民为正面主人公,特别在英国的启蒙文学中,资产阶级和平民往往是斗争的胜利者。
启蒙作家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对文艺理论的发展作了可贵的贡献。启蒙作家摒弃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继承和发展了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了多种文学形式,如正剧、哲理小说,游记体小说、方言体小说,对话体小说等等。同时,启蒙作家几乎都写过精辟的文论,或在作品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进行了批判。启蒙文学的弱点也很明显。启蒙作家把文学创作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他们的作品往往倾向性鲜明而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成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