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世纪文学阅读和知识链接详解

中世纪文学阅读和知识链接详解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历史上并未证实确有贝奥武夫其人,但诗中所提及的许多其他人物与事迹却得到印证。国王当晚设宴款待,熟料妖怪格兰戴又复出现,捉食一名济兹战士,贝奥武夫与之格斗,贝氏扭断其臂,妖怪落荒而逃,因受重伤致死。第二部分描叙贝奥武夫返国,被拥为王,前后五十年,举国大治。巨龙被斩首,但是贝奥武夫被巨龙咬伤并且致命的毒液流入了他的体内。我知道,被判处这种刑罚的,是让情欲压倒理性的犯邪淫罪者。

中世纪文学阅读和知识链接详解

Beowulf根据发音,我们译为:贝奥武夫。其实,它有两种意思:第一,Beo是北欧单词的简写,因此,Beowulf可翻译为:北欧之狼。第二,Beo是“熊”的发音简写,寓意:像熊一样强壮以及像狼一样勇猛的男人。英国古代史诗《贝奥武夫》是英雄叙事长诗,完成于公元9世纪。全诗长3182行,以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的英雄贝奥武夫(Beowulf)的英勇事迹构成主要内容。虽然历史上并未证实确有贝奥武夫其人,但诗中所提及的许多其他人物与事迹却得到印证。该诗以西撒克斯(Wessex)方言写成,押头韵而不押尾韵,用双字隐喻而不用明喻,是现存古英语文学中最古老的作品,是流传至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也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在语言学方面也是相当珍贵的文献。全诗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叙丹麦霍格国王(King Hrothgurs)宏伟的宫殿,在前后十二年中,半人半魔的妖怪格兰戴(Grendel)每晚出没捉食霍格的战士。此时恰巧瑞典南部济兹(Geats)王子贝奥武夫率家臣来访,协助除害。国王当晚设宴款待,熟料妖怪格兰戴又复出现,捉食一名济兹战士,贝奥武夫与之格斗,贝氏扭断其臂,妖怪落荒而逃,因受重伤致死。第二天晚上,格兰戴的母亲前来为其子复仇,其后贝氏把她在一湖泊的洞穴中杀死。第二部分描叙贝奥武夫返国,被拥为王,前后五十年,举国大治。最后贝奥武夫以垂老之年,杀一喷火巨龙,但其个人亦因而身受重创,终于身死。诗末叙其葬礼,并有挽歌。

在贝奥武夫统治的第五十年,一只怪兽的出现惊吓了耶阿特人。有一处古代的宝藏,被一远古文明警惕地看管着,直到他们种族的最后一个人死去。当他死后,一条喷火巨龙发现了宝藏并且看守着它长达300年。一天,一个奴隶偶然发现了宝藏,他偷走了一个杯子作为献给他主人的贡品。巨龙醒来发现宝藏中少了什么,开始向耶阿特人发怒。后来一天,贝奥武夫知道了巨龙毁了自己的大殿。这次攻击使他沉思。不久,他为战斗定制了一面盾,但是当他想到将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时依然带着沉重的心情。他想起海吉拉克在战斗中的死和他自己在那次战斗中侥幸逃生的经历。当他带着他的11位领主向着巨龙的巢穴进发的时候,他又记起他看到的一些战斗场面。那个偷杯子的仆人在他们前面领路。当他们等待攻击巨龙的时候,贝奥武夫叙述了耶阿特皇族的故事:海吉拉克的长兄们互相厮杀致死,留下他们的父亲伤心而亡。贝奥武夫说,他很好地侍奉了海吉拉克,而在侍奉他的时候得到剑(名叫纳格林)会帮助他再次拯救王国。贝奥武夫带领众人攻入巨龙的山洞。那盾牌保护他免受巨龙火焰的灼烧,但他的部下因为害怕而逃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跟在他身后。这个人是威格拉夫,贝奥武夫的一位亲戚。威格拉夫愤怒了,但是发誓他会一直留在贝奥武夫的身边。接着,巨龙冲向他们。贝奥武夫和巨龙互相攻击了三个回合,最终都用致命一击击中了对方。巨龙被斩首,但是贝奥武夫被巨龙咬伤并且致命的毒液流入了他的体内。贝奥武夫说,威格拉夫应该作为他的亲属继承他的王国,接着他就死了。威格拉夫按照贝奥武夫在宝藏地的嘱咐给他的尸体沐浴。在他死后,那些逃走的懦夫都回来了,他们被威格拉夫严厉地责罚。他派出一名信使去告诉百姓们国王的去世。信使可以想象出那些耶阿特的敌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会有多么高兴。他还说没有人可以得到那些贝奥武夫为之战斗过的宝藏。威格拉夫和贝奥武夫的那些领主们将巨龙的尸体投入大海。他们将宝藏安放在贝奥武夫的墓冢当中,一齐哀悼这位最有大能的君王。

我就这样从第一层下到了第二层,这一层的圈子比较小,其中的痛苦却大得多,它使受苦者发出一片哭声。

那里站着可怕的米诺斯,龇着牙咆哮:他在入口处审查罪行,作出判决,把尾巴绕在自己身上,表示怎样发落亡魂,勒令他们下去。我是说,不幸生在世上的人的灵魂来到他面前时,就供出一切罪行:那位判官就判决他该在地狱中什么地方受苦,把尾巴在自己身上绕几遭,就表明要让他到第几层去。在他面前总站着许多亡灵:个个都依次受审判,招供罪行,听他宣判,随后就被卷下去了。

“啊,来到愁苦的旅舍的人,”米诺斯瞥见我,就中断执行这样重大的职务,对我说“你要想一想,自己是怎么进来的,依靠的是什么人;不要让宽阔的门口把你骗进来!”我的向导对他说:“你为什么直叫嚣!不要阻止天命注定他作的旅行。这是有能力为所欲为者所在的地方决定的,不要再问。”

现在悲惨的声音开始传到我耳边;现在我来到许多哭声向我袭击的地方。我来到一切光全都喑哑的地方,这里如同大海在暴风雨中受一阵阵方向相反的风冲击时那样怒吼。地狱里的水不停止地狂飙猛力席卷着群魂飘荡;刮得他们旋转翻滚,互相碰撞,痛苦万分。每逢刮到断层悬崖前面,他们就在那里喊叫、痛哭、哀号,就在那里诅咒神的力量。我知道,被判处这种刑罚的,是让情欲压倒理性的犯邪淫罪者。犹如寒冷季节,大批椋鸟密集成群,展翅乱飞,同样,那些罪恶的亡魂被狂飙刮来刮去,忽上忽下,永远没有什么希望安慰他们,不要说休息的希望,就连减轻痛苦的希望也没有。

犹如群鹤在空中排成长行,唱着它们的哀歌飞去,同样,我看到一些阴魂哀号痛哭着被上述的狂飙卷来,因此我说:“老师,这些受漆黑的空气这样惩罚的,都是什么人哪?”“你想知道情况的那些人之中的第一个,”他随即对我说,是许多语言不同的民族的女皇帝。她沉溺于淫乱的罪恶那样深,竟然在她的法律中把人人恣意淫乱定为合法,来免除她所遭到的谴责。她是塞米拉密斯,据史书记载,她是尼诺的妻子,后来继承了他的帝位,拥有如今苏丹所统治的国土。另一个是因为爱情自杀的对希凯斯的骨灰背信失节的女性,她后面来的是淫荡的克利奥帕特拉。你看那是海伦,为了她,多么漫长的不幸的岁月流转过去,你看那是伟大的阿喀琉斯,他最后是同爱情战斗。你看那是帕里斯,那是特里斯丹;他还把一千多个因为爱情离开人世的人指给我看,并且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我听了我的老师说出古代的贵妇人和骑士们的名字以后,怜悯之情抓住了我的心,我几乎神志昏乱了。我开始说:“诗人哪,我愿意同那两个在一起的、似乎那样轻飘飘地乘风而来的灵魂说话。”他对我说:“你注意着他们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些;那时,你以支配他们的行动的爱的名义恳求他们,他们就会来的。”当风刚把他们刮向我们这里时,我就开始说:“受折磨的灵魂们,过来同我们交谈吧,如果无人禁止的话!”

犹如斑鸠受情欲召唤,在意愿的推动下,伸展着稳健的翅膀,凌空而过,飞向甜蜜的鸠巢,同样,那两个灵魂走出狄多所在的行列,穿过昏暗的空气向我们奔来,因为我那充满同情的呼唤是如此强烈动人。

“啊,温厚仁慈的活人哪,你前来访问我们这些用血染红大地的阴魂,假如宇宙之王是我们的朋友的话,我们会为你的平安向他祈祷,因为你可怜我们受这残酷的惩罚。在风像这里现在这样静止的时候,凡是你们喜欢听的和喜欢谈的事,我们都愿意听,都愿意对你们谈。我出生的城市坐落在海滨,在波河汇合它的支流入海得到安息的地方。在高贵的心中迅速燃烧起来的爱,使他热恋上我的被夺去的美丽的身体;被夺的方式至今仍然使我受害。不容许被爱者不还报的爱,使我那样强烈地迷恋他的美貌,就像你看到的这样,直到如今仍然不离开我。爱引导我们同死。该隐还等待着害我们性命的人。”他们对我们说了这些话。听了这两个受伤害的灵魂所说的话,我低下头来,一直没有抬起,诗人对我说:“你在想什么?”我向他回答时说:“哎呀,多少甜蜜的思想,多么强烈的欲望把他们引到那悲惨的关口啊!”接着,我又转身对着他们,开始说:“弗兰齐斯嘉,你的痛苦使得我因悲伤和怜悯而流泪。但是,你告诉我:在发出甜蜜的叹息时,爱通过什么迹象、什么方式使你们明白了彼此心里的朦胧的欲望?”她对我说:“再没有比不幸中回忆幸福的时光更大的痛苦了;这一点你的老师是知道的。但是,如果你有这样热切的愿望,想知道我们的爱的最初的根苗,我就像一面哭,一面说的人那样说给你听。”

“有一天,我们为了消遣,共同阅读朗斯洛怎样被爱所俘虏的故事;只有我们俩在一起,全无一点疑惧。那次阅读促使我们的目光屡屡相遇,彼此相顾失色,但是使我们无法抵抗的,只是书中的一点。当我们读到那渴望吻到的微笑的嘴被这样一位情人亲吻时,这个永远不会和我分离的人就全身颤抖着亲我的嘴。那本书和写书的人就是我们的加勒奥托:那一天,我们没有再读下去。”

当这一个灵魂说这番话时,那一个一直在啼哭;使得我基于怜悯之情仿佛要死似的昏过去。我像死尸一般倒下了。

长诗采用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叙述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在梦中,但丁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黎明时,他在阳光的沐浴下朝山顶攀登。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三头猛兽——豺、狮、狼,诗人惊慌呼救,这时出现了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他遵从圣女贝阿德丽采——但丁青年时倾心的女子的命令,搭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出绝境。

但丁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共九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例如,在地狱的第八层,诗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当时还活在世上的、迫害过诗人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他们的身体头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两条腿在外面剧烈地扭动着,挣扎着。诗人见后高兴地说道:“真是罪有应得!他们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脚下,而把凶恶的人捧在头上。让他们永远受罪吧!”

炼狱里的灵魂的罪孽比地狱中灵魂的罪孽轻些。炼狱是一座浮在海上的山,四周有美丽的海滩,山外有山脚,顶口是地上乐园。炼狱也分为七层,这里每一层分别住有犯过骄、妒、怒、情、贪、食、七种罪孽的亡魂。他们的罪孽较轻,可以得到宽恕。经过烈火的焚烧,断除孽根后,他们可以升入天堂。

《神曲》插图(铜版画)维吉尔引领
但丁谒见上帝

《神曲》插图(铜版画)维吉尔引领
但丁参观地狱

地上乐园里飘着吉祥的云朵,花瓣般的雨珠,这里出现了圣女贝阿德丽采,她接替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天堂。

天堂庄严光辉,充满欢乐和爱,住着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们享受着永远的幸福。天堂也分为九重。九重之上是上帝的天府。天府是上帝和天使们的住所,充满上帝的光和爱。但丁见到了圣父、圣母和圣子“三位一体”的奥秘。诗人觉得,在那天府里才真正见到了人类最理想的境界……

这便是《神曲》的主要内容。但丁在作品中积极关心现实,他写的是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诗中所写的游历三界的所见所闻,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涉及了当时佛罗伦萨以至意大利复杂的党派斗争,涉及教皇和僧侣们的罪恶,也涉及贪官污吏及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等。《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个爱国主义者。他渴望祖国统一和平,反对分裂和纷争,即使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也和鬼魂们谈论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和国家兴亡问题,有时禁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还抒发自己的强烈的感情。

《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法国民间长篇叙事诗。长达25000行,由许多以列那狐为主人公的8音节法语诗篇组成。《列那狐的故事》的作者玛·阿希·季诺夫人(Mme.Mad. H. Giraud)生活于12至13世纪的法国。她受《伊索寓言》的影响,根据当时流传于法国的民间寓言故事,编写了《列那狐的故事》,以影射当时的法国社会,讽刺封建贵族、僧侣和官吏。诗篇产生的年代是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法国现代语言学者吕西安·富莱将这些各自独立的诗篇按情节顺序编辑成为体系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主要描写动物的生活,以狐狸列那和代表贵族的狼伊桑格兰的斗争为线索,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钩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叙事诗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故事揭露了重重的社会矛盾,辛辣地嘲讽了专制的国王、贪婪的贵族、愚蠢的教士等等。作者把中世纪封建社会描绘成一个野兽世界和吸血强盗的王国。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法国和欧洲文学都发生过影响。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的许多作品就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启发下产生的。

这部叙事诗是由二十七篇意思连贯的组诗构成的,共三万多行,每篇都以列那狐为主人公。原作者有好些人,他们中间能查考的只有彼尔·德·圣克卢(第二组诗)、里查·德·利松(第十二组诗)和一位神父(第九组诗)。《列那狐的故事》在中世纪法国家喻户晓,“列那”这一专有名词成了“狐狸”的代称。这部作品问世后,法国有好几个诗人为它写作续篇,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都有译本或模仿作品。1794年,德国诗人歌德根据这个故事写成叙事诗《列那狐》。近代很多法国和欧美作家把《列那狐的故事》改写成散文,成了一部生动优美的童话,流行于全世界。

那天天气很冷,天色阴沉沉的。列那狐在家里呆呆地看着那几口已经空了的食橱。

艾莫丽娜夫人坐在安乐椅上,愁眉苦脸地摇着头。

“什么也没有了,”她忽然说,“我们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

“饿着肚子的小家伙们快回来了,他们吵着要吃饭,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再出去碰碰运气看。”列那狐说着长叹了一声,“可是,季节不好,我真不晓得该上哪里去。”

他还是出去了,因为他不愿看到妻子和孩子们哭泣,他只好准备跟正要到来的敌人——饥饿——作一场斗争了。

他沿着树林缓慢地走着,东瞧瞧,西望望,想不出寻找食物的任何办法。

他这样一直走到一条被篱笆隔开的大路上。

他垂头丧气地坐在路上。刺骨的寒风猛吹着他的皮毛,抽打着他的眼睛。他陷入了恍惚的沉思之中。

忽然一阵大风刮过,远处飘来一股诱人的香味。这香味直送到列那狐的鼻子里。

他立刻抬起头,使劲地嗅了几下。

“是鱼的味儿吗?”他想,“这明明是鲜鱼的香味啊!”

“可是,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列那狐纵身一跳,跳到路边的篱笆旁。他不但鼻子很灵,耳朵很尖,而且目光也特别敏锐:他发现打老远的地方驶过来一辆大车。毫无疑问,这股馋人的味道就是从这辆车子里散发出来的,因为当车子逐渐走近时,他清清楚楚地看到车上装的都是鱼。

确实,这是去附近城里鱼市场卖鱼的商贩,他们的筐子里装满了鲜鱼。

列那狐一秒钟都没有迟疑。当他馋得流下口水,急不可待地想吃这些鲜美的鱼儿时,他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了一条妙计。

他轻轻一跳,越过了篱笆,绕到离大车还很远的大路的一端,躺倒在路中间,装出刚刚暴死的样子:软绵绵的身子,闭着眼睛,伸着舌头,跟断了气的一模一样。

鱼贩们到了他跟前,停下车,果然以为他死了。

“啊?那是一只狐狸还是一只獾?”其中一个商贩看到这只躺着的东西喊了起来。

“是只狐狸。快下车,快下车!”

“不是个好东西。不过,他那张皮倒不坏,可以把它剥下来。”

两个商贩连忙下车,上前去看列那狐。这时,列那狐装死装得更像了。

他们捏了他几把,把他翻过来,又抖落了几下,这时他们才欣赏到他那身漂亮的皮毛和雪一般洁白的喉部。

“这张皮能值四索尔。”其中一个说。

“四索尔,不止!起码值五索尔。五索尔我还不一定肯卖呢!”

“把他扔在车上吧!到了城里,我们来收拾这张皮,卖给皮货商。”

两人漫不经心地把列那狐扔到了鱼筐边,重新上车,继续赶路了。

你们一定会猜到,我们这只狐狸在车上笑得多么开心!

他正落在好地方:那里有够他一家人吃的丰盛的午餐。

他几乎一动也不动,毫无响声地用锋利的牙齿咬开了一个鱼筐,开始了他的美餐。一眨眼工夫,至少三十条鲱鱼进了他的肚子。虽然没有佐料,但他并不在意。

吃完后,他丝毫不想逃跑。他还要利用这个好机会呢。

咔嚓一下,他又用牙齿咬开了另一个鱼筐。那是一筐鳗鱼。

这次,他要为家里人着想了。他自己只尝了一条,那是为了察看鱼儿是不是新鲜,保证亲人不会受害。

他巧妙地把好几条鳗鱼串起来做成一个项链,挂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轻轻地从车后滑到了地上。

他下车虽然很轻,但还是发出了一点响声。

赶车人发现那只死狐狸已从车上逃跑,正感到莫名其妙和惊讶不已的时候,列那狐嘲讽地向他们喊道:

“上帝保佑你们,我的好朋友!让皮货商节约六个索尔吧!

我给你们还留着一点很好的鱼儿呢,谢谢你们送给我鳗鱼啦!”

商贩们这才明白,是列那狐用计捉弄了他们。

他们当即停住大车,去追捕列那狐。可是尽管他们像追赶小偷一样奔得上气不接下气,狐狸还是比他们跑得快。(www.daowen.com)

他很快翻过篱笆,摆脱了失主的追逐。

两个商贩懊丧万分,只好重新上了车。

列那狐跑着跑着,不一会儿就到了家,与正在挨饿的一家人相会。

艾莫丽娜带着亲切的微笑走上前来迎接丈夫。她看到列那狐脖子上挂的这串项链,觉得比任何首饰都华美。她向丈夫表示热烈的祝贺,然后小心地关上了茂柏渡的大门。列那狐的两个孩子贝尔西埃和马尔邦虽然还不会打猎,但已经学会了烹饪技艺,他俩生起了火,把鳗鱼切成小块,串在铁杆上烤起来。

艾莫丽娜忙着侍候丈夫:她给他洗脚——他已经走累了,还擦洗了他那身被鱼贩们估价为六索尔的漂亮的皮毛。

(1)《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有243个故事。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却有一个独特的称呼:《天方夜谭》。“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仅凭这名字,就足以把人带到神秘的异域世界中。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时,它以民间文学的朴素身份却能跻身于世界古典名著之列,也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一千零一夜》又译为《天方夜谭》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是这个地区广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经产生,便广为流传。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就传到了欧洲。书中的故事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波斯和印度;(2)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时期流行的故事;(3)埃及麦马立克王朝(1250—1517年)统治时期流传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鲁亚尔。有一天,山鲁亚尔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鲁亚尔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他们杀死王后和宫女、奴仆。从此,山鲁亚尔深深地厌恶妇女,存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山鲁佐德,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山鲁佐德进宫后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但是她却每天晚上讲,而且只讲开头和中间,不讲结尾。国王为了听故事的结尾,就把杀山鲁佐德的日期延迟了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山鲁佐德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山鲁亚尔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

(2)《阿拉丁和神灯》。阿拉丁是一个懒惰的孩子。他不喜欢劳动,成天和朋友们在市场上玩耍。他和母亲都很穷,经常挨饿。但阿拉丁从来都不工作,也不帮助他的母亲。有一天,阿拉丁的叔叔阿巴那扎尔来到这个城市。“我很有钱”。他跟阿拉丁和他母亲说。他给了他们一些金子,给阿拉丁买了一件漂亮的新外套,还说想继续帮助他们。阿拉丁非常高兴。但其实阿巴那扎尔并不是阿拉丁的叔叔。他是来自摩洛哥的一位魔法师,他想找到一盏神灯。他知道那盏灯在一个阿拉伯城市附近的一个座神奇的地下花园里,只有这个城市里的一个穷孩子能进入花园找到那盏神灯,这个男孩的名字叫阿拉丁。

有一天,魔法师凭魔力的感应,从魔籍中知道中国有一座叫卡拉斯的山脚下,有一个巨大的宝藏,财富异常丰富,而宝物中最有价值、最奇妙的,就是那一盏表面普通的神灯。因为谁拥有了那盏灯,便可成为不可战胜的万能者,无论地位、财富、权力各方面都将天下第一。就是人世间威望最高、权力最大、财富最多的帝王,其威力跟神灯的魔力比较,也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魔法师根据他的巫术知识,深知那个宝藏只能由出生在当地某贫民家,名叫阿拉丁的孩子开启。于是,他仔细研究开启宝藏的步骤,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顺利进行,不出任何问题地达到目的。一切都准备妥当后,他收拾行装,动身作中国之行。他马不停蹄地连续跋涉,终于来到中国,找到阿拉丁,对他施行骗术。

魔法师按照计划做了一切,以为能够获得神灯,成为神灯的主人,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艰难的奔走和跋涉后,在眼看就要成功的最后关头,受到了挫折,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在绝望、愤怒之下,他决心置阿拉丁于死地。于是他施展魔法,把阿拉丁埋在地道里,让他慢慢死去,他认为采取这个措施,阿拉丁就出不了地道,神灯也就不可能被带出宝库,这样,他将来还有机会来实现其目的。

魔法师像做了一场白日梦,垂头丧气地离开中国,返回非洲老家去了。

阿拉丁被埋在地道里,大声呼唤魔法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求他伸手拉他一把,让他离开地道,回到地面上,但是不管他怎么声嘶力竭地呼喊、哀求,都始终得不到回答。这时候,阿拉丁才逐渐醒悟了,慢慢意识到此人不是自己的伯父,而是一个怀有罪恶目的、惯于撒谎骗人的妖道。

当感到没有摆脱危机的办法,没有活命的希望时,他苦恼极了,忍不住伤心地哭泣起来。

没办法,只得又沿台阶走去,指望老天爷给他一条出路,减轻自己的痛苦。由于魔法师用魔法将宝库中的各道门路全都封起来了,他只得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摸索着。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当然最终毫无结果。他知道生路已经断绝,在恐惧和悲哀中,除了号啕大哭外,没有别的办法。

最后,他一屁股坐在地上等待死神降临。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阿拉丁还未遇险被困的时候,老天爷已为他安排好一条绝处逢生之路。

阿拉丁在黑暗中也不知哭了多久,在活又活不成,死又死不了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搓着自己的手。在搓手的过程中,他无意间擦着了戴在手指上的戒指,瞬间,一个威风凛凛的巨神出现在他面前,并用洪亮的声音向他说道:

“禀告主人,奴婢奉命前来听候吩咐,你需要我做什么?”

原来,在阿拉丁准备进入宝库时,魔法师曾给了他一枚戒指作为护身符,并对他说:

“无论你遇到什么危险,这个戒指都能保你平安,能给你胆量和勇气。”这一切原来是老天爷在冥冥中借魔法师的手来保护阿拉丁的生命,以使他摆脱危险的巧妙安排。

阿拉丁听到说话声,仔细打量,才看清他面前站着一个魁梧的巨神,形貌酷似传说中所罗门大帝时代的妖魔。面对这可怕的巨神,他吓得魂不守舍,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巨神见此情境赶忙又对他说:“不用怕,你需要什么?只管告诉我。如今我是你的仆人了。可能你还不清楚,戴在你手指上的这个戒指,是我的主人。现在你既然拥有它,实际上你就是我的主人了,我就该听你的命令。”

阿拉丁听了巨神的解释,知道没有危险后,神色才逐渐恢复,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同时想起魔法师给他戴戒指时嘱咐的话,便心里有数,马上勇气十足,高兴地说:

“戒指的仆人啊!我要你把我带到地面上去。”

阿拉丁刚说完这句话,大地突然裂开,他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便已经在地面上了。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因其长兄任式部丞,而当时宫中女官往往以其父兄的官衔为名,以显其身份,所以称为藤氏部;后来因她所写《源氏物语》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改称紫式部。

《源氏物语》全书有近百万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以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为中心,着重叙述他在情场和官场上的升沉;后半部写源氏之子薰的放荡生活及他所造成的种种悲剧。

《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光源氏,是桐壶帝之子。桐壶帝十分宠爱这个幼子,为了使他日后不受皇族权势派的迫害,赐姓源氏。又因源氏生得俊美,光彩照人,诗歌、音乐无不精通,大家称他为光源君。源氏12岁时娶左大臣的女儿葵上为妻,但他生性多情多色,从17岁起就放荡于女色之间。后来爱上一个流落的贵族幼女,待葵上死后,纳她为正妻,这就是紫上。源氏21岁晋升为近卫大将,次年,其父桐壶帝让位给源氏之兄朱雀帝后,源氏便遭到了右大臣的排斥、打击,被迫离开了宫廷,开始隐居。两年后被赦免回京,从此独揽朝政,官至太政大臣,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并接纳朱雀帝的女儿三宫为妻,但三宫年纪幼小,举止轻浮,竟与源氏的外甥柏木有了私情。源氏受到很大刺激,终于落发出家,最后郁郁而死。

《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通过源氏一生政治上的沉浮及放荡女色等生活的描绘,展示了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宫廷贵族的错综复杂的权势之争以及宫廷贵族的紊乱的男女关系,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贵族腐朽的精神面貌。故事情节从开头到结尾,涉及了四个朝代,历时七十多年,出场人物四百多个,它是一部统一的完整的长篇小说,每件事又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故事。整部小说行文典雅,笔意缠绵,富有日本古雅的民族风格。书中还引用了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九十余处,以及大量的中国古籍中的典故、史实。《源氏物语》不仅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而且被人们视为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流的明证。

时值小雪飘飞,天空异常美丽。善于鹰猎的亲王公卿,皆早已备制了式样新颖的狩猎服装。六卫府中养鹰的官员,其服饰尤为稀罕:样式各异,其上配有不同染色花纹,光怪陆离,超妙独特。

女子们对鹰猎之事所知甚少,只因难得一见,且场面浩大,便争先恐后来观赏。那些身份低微之人,所乘蹩脚的车子半路坏了车轮,显得甚为狼狈。桂川上的浮桥旁,亦有众多高雅的女车,其主人尚在徜徉着找地方停车。

玉鬘也在观赏者之列。以她观之,那些竞相炫耀服饰的显贵们,虽个个容光焕发,然皆不及冷泉帝穿着红袍正襟危坐的尊贵姿态。她暗中打量父亲内大臣,果然仪表堂堂,衣饰华贵,且正值盛年。身为臣子,他显然优于别人。然而较之凤辇中的龙颜,内大臣终逊一筹。至于那些众年轻侍女美其名曰“美貌”、“俊俏”而狂热恋慕的柏木中将、非少将、某某殿上人等,愈发一无可取,不值她一瞥了,可见这一切仅因冷泉帝之美貌确乎无与伦比。源氏太政大臣酷似皇上,竟似无丝毫差异。不过,许是心情之故吧,冷泉帝似乎更有逼人的威势。以此再思,此种美男子,确为世间罕见。玉鬘素来习惯了源氏与夕雾中将的俊逸,以为凡是贵人,必皆相貌非凡。岂知今日所见众多贵人,虽衣饰堂皇,但相形之下竟似丑鬼一般,眼鼻皆异样,个个给残酷地比下去了。

萤兵部卿亲王也随驾行,髭黑右大将今日装束得异常威武,身背箭囊,神气活现待于驾侧。其人满面虬须,皮肤黝黯,样子甚是难看。其实男子相貌,怎能与盛装的女子相比?希求男子貌美,实甚无理。玉鬘打心底瞧不起髭黑大将等人。源氏曾私下与玉鬘商量过送她进宫当尚侍。她想:“入宫怕是很痛苦的吧?尚侍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还一无所知呢。”心下犹疑不决。今日见了冷泉帝的非凡貌相,不由动了心:“无须受宠,只作一平常宫人,奉传御前,倒是情趣盎然吧?”

冷泉帝的凤辇停于大原野。请亲王公卿卸下官服,换上礼服及猎装进入平顶帐幕进餐。六条院主人呈进了酒肴果脯之类。本来,今日源氏太政大臣当随御驾,御意亦如此。但时逢斋戒,终未能奉旨。冷泉帝收下所献物品,为示宠幸,特赐一只猎获的野雉鸡,穿在树枝上,遣藏人左卫六尉为钦使,送与源氏太政大臣,并赐御诗一首:“小盐山披皑皑雪,雉鸡飞掠动幽冥。欲循古来先例事,盼君同看漫集白。”

或许,太政大臣陪驾行幸野外为古惯例吧!源氏接得赐品,不胜惶恐,忙款待钦使,并答诗云:“皑皑雪漫小盐山,良景美色在松原。自古行幸无尽数,由来不及今年欢。”

翌日,玉鬘接到源氏来信,其中写到:“想来你昨日已拜见皇上了吧?敢问入宫之事,意下如何?”其措词甚是恳切,毫无出轨之言。使玉鬘甚为满意。她笑道:“呀!真是无聊啊!”却又想道:“他倒真能猜度我心思呢。”复信中写道:“昨日白雪作伴明雾薄,隐约不群天娇颜。一切都在迷茫中呢。”紫姬也读了此回信。源氏对她说道:“我曾要她入宫,然秋好皇后名义上亦为我女,倘玉鬘得宠,定于她不便。况弘徽殿女御亦在宫中,倘向内大臣道出实情,她以内大臣之女的身份入宫,则又有姐妹争宠之虑,亦甚不便,故万般踌躇。今日窥见天颜,她芳心已动,进宫之事,恐也是其愿吧!”紫姬道:“称得瞎猜!一个女子哪有一见是上相貌英俊,就一门心思地想入宫承宠呢?这样未免太轻率吧?”说罢便笑了。源氏也笑道:“此乃何言?换了你,惟恐动迟了此心呢!”他给玉鬘回复一书:“朝日不及夫颜朗,秋波不辨实难察。尚望速作决定。”

源氏决定首先为玉鬘举行着裳仪式。遂置办了种种精美的用品。源氏打算在此仪式上,向内大臣道出实情,便极力要将仪式办得隆重光彩。故置备的种种物品,极为丰富精美。他将着裳仪式日期定于次年二月。

凡女子,即便甚为出名,且年龄也使她无法再隐讳姓名之时,仍可不参拜氏神,不将其姓名公之于众。是以玉鬘昔日的岁月皆消磨于糊涂中。如今源氏要送其入宫,若以源氏冒充藤原氏为姓,则会冒犯春日神,故此事已无法再隐瞒了。更堪忧虑的是:不知情者会讥议他冒领女儿,居心叵测,终致恶名流播。身份微贱之人,改名易姓自非难事,但源氏家族不得如此。他思虑再三,终于下定决心:“父女之缘怎能轻易地断绝呢?事既如此,倒是我主动告知她父亲为好。”遂致信内大臣,恳请他在着裳仪式中担任系腰之职。但是因太君自去年冬患病至今未愈,内大臣心甚忧戚,无心参加典礼,便婉谢了源氏的请求。夕雾中将也昼夜服侍着外祖母,无心顾及其他事情。源氏见时机不佳,心下犯难。他想:“世事不测,倘太君病故,孙女亦应穿丧服;倘教她佯作不知,则深蒙罪孽。还是趁太君尚在,将此事挑明吧!”主意一定,即赴三条那探病。

源氏太政大臣如今显赫更盛于从前,虽是微行,其排场之隆重亦不亚于行幸。太君暗赞其非凡风度,觉得他超凡脱世,竟是仙佛了。于是痛苦立减,竟坐起身,倚在矮几上,虽重病在身,却健谈得很。源氏道:“太君的贵恙并不像夕雾说的那样重呢。看来是夕雾忧虑过头了,叫我好不担忧。如今亲见,喜慰不已。近来我除了特别要紧之事外,并不入宫,常自闭于家中,不像个效劳朝堂之人了。百事不问,疏懒成性。那些年纪更老于我的、虽驼背勾腰了,还能四处奔劳。我却不同,恐是天生糊涂外加懒散吧!”太君答道:“我害的是常见的衰老病,生病时间也够长了。今春以来仍毫无起色,以为再见不到你了,甚为伤怀。今日得见,我命或可稍延。如今我已到了对生死之事无所谓的年纪。人到老年连可慰寂寞的人都不在眼前,度日如年,苟延残喘,还有何意思呢?因此我已做好了早日动身的准备。但夕雾他为我的病满怀忧虑,态度亲切,照料周到,使我心下难忍,以致拖拖拉拉,延至今日。”说时泣下不已,声音颤抖,明显古怪。然所言至情,思之甚为可怜。

提起俳句,就必须要先说一说连歌。连歌始于我国汉代,后传入日本,最早见于《万叶集》,是短歌的“上句”(5、7、5)和“下句”(7、7)的唱和。平安时代,这种只有上下两句的“短连歌”非常流行。自院政时(11世纪)起,由长句与短句交错的“长连歌”开始盛行,“长连歌”为三句以上,甚至可长达百句,环环相接,因此又被称为“锁连歌”。镰仓时代以后连歌以“百韵”(100句)、“歌仙”(36句)为基本形式。到了16世纪,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取代连歌而开始流行起来。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17音和14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滑稽的内容。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连歌与俳谐的第1行称为“发句”(“発句”)。后来,俳谐的发句成为独立的诗体,这就是“俳句”。

有一种说法,说俳句的形成得益于中国近体诗中的绝句。日本中古的时候出现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写汉诗,所以,俳句的形成,很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得力于汉诗之故。”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僧》)等。而日本俳句诗人,有很多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松尾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甫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像“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无季俳句,顾名思义,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语。自由律俳句则彻底地连俳句的格式也放弃,虽然它一直未成为俳句的主导,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要写一写汉俳的话,还是写这种自由律的俳句要来的好一些。

(1)松尾芭蕉。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松尾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芭蕉的诗风可以用“闲寂风雅”四个字来概括。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这首俳句描写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四周闲寂的静与青蛙跃入池塘的动完美地结合了起来。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静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会恢复平静。表面上是无休无止的静,内面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大自然的无穷的奥妙,以及作者内心的无比激情。飘溢着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雕像

(2)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松尾芭蕉之后,最出名的俳句诗人莫过于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

与谢芜村(1716—1783)日本俳句诗人、画家。少年时代即爱好艺术。二十岁前后丧失家产,漂泊至江户,拜师学习俳谐,寄寓于芭蕉传人早野马人的夜半亭,为江户俳坛所瞩目。以后十年间游历各地,致力学画,后名声大振。1757年成家,恢复俳谐创作。1767年继承夜半亭俳号,发展成为一代宗匠。他提倡“离俗论”,反对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风气的俳谐,致力于“回到芭蕉去”。芜村的俳句,擅长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观察,作写生式的描写。作风以绚烂华美见长。

小林一茶(1763—1827)本名弥太郎,生于信浓国水内郡柏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十岁即开始学习俳谐。由于他的动荡不安的经历,其俳句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有人评论他,说“自嘲自笑,不是乐天,不是厌世,逸气超然”。

(3)正冈子规。正冈子规(1867—1902),本名常规,生于爱媛县。1891年冬,着手编辑俳句分类全集的工作,1892年开始在报纸刊载《獭祭屋俳话》,提出俳句革新的主张。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俳句可以说是子规的手中真正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的。

(4)种田山头火。在日本,最受欢迎的自由律俳句作家当属种田山头火。山头火是一位来自于防府城的俳句诗人,1882年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对文学非常感兴趣并显露出很高的才华。因为患病,他中途退学回到了家里。在这以后,他父亲破产,之后他又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之后,他出家了,开始了他在日本流浪的僧侣生活。他走到任何地方,总是要写俳句,来思考自然和人生。因此,他被称作流浪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