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酒令:文人雅令与饮食文化

中国酒令:文人雅令与饮食文化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饮酒,有各种酒令,它是中国酒文化中最有特点的内容之一。酒令用于行酒,是以各种饮者共同认可的方式决出彼此的胜负,最后由胜者罚负者饮酒。好的酒令形式不应是以追求胜负为目的,而应是以活跃酒筵气氛、调节宴饮节奏为旨要。酒令中的雅令,是比试学识的文人令,以对诗、联句、拆字、回环、连环、藏头等形式为令。唐代形成的酒令体系,至宋代又有提高和发展,特别是文人们的介入,酒令的文化层次非常高,留下的佳令也非常多。

中国酒令:文人雅令与饮食文化

古人饮酒,有各种酒令,它是中国酒文化中最有特点的内容之一。酒令是佐饮的一种比较活泼而富有情趣的方式,有人认为它也是劝饮的一种方式,应当说不完全是这样。酒令使整个饮酒活动变得轻松活泼,人们在这活动中斗智斗趣,享受无穷欢乐。饮食过程已化作为文化活动,优良的文化传统也由此得到光大发扬。

酒令用于行酒,是以各种饮者共同认可的方式决出彼此的胜负,最后由胜者罚负者饮酒。从这个意义上讲,酒令确为劝饮的方式。从消极的意义讲,酒令又有赌酒的作用,胜负在很多时候完全是偶然的结果,既非智慧的较量,亦非体能的较量。好的酒令形式不应是以追求胜负为目的,而应是以活跃酒筵气氛、调节宴饮节奏为旨要。酒令由于历史的积累,形成许多种类,按清人俞敦培《酒令丛钞》的说法,可分为古令、雅令、通令和筹令四类。有研究者又分为筹令、雅令、骰令、通令四个体系,分类有区别,包纳的内容大体一致。

在谈到酒令的起源时,一般都认为与古代投壶之戏有关。投壶之戏盛行于东周秦汉,双方对垒,以箭矢投向长颈壶口,多中者为胜方,罚少中者饮酒。《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晋侯与齐侯会宴,筵中以投壶决胜负,互有胜负。汉代画像石上有一些投壶的画面,刻画生动形象。宋人赵与时《宾退录》卷四论及酒令起源时说: “余谓酒令盖始于投壶之礼,虽其制皆不同,胜饮不胜者则一。”按这个推理推而广之,胜饮不胜者的方式在先秦还不止于投壶之戏,周代的“大射礼”,也有罚酒的内容。据《仪礼·大射礼》说,射礼是一种射箭比赛的仪礼,根据中靶的多少决定胜负,罚负者饮酒。我想射礼和投壶,都可以看做是早期的酒令,两者都属技能方面的较量,靠真本事决雌雄,与后来凭运气取胜的酒令相比,具有更积极一些的意义。

“酒令”这个词,最早指的是主酒吏。到了唐代,酒令才开始作为一个专有名称,特指酒筵上那些决定饮者胜负的活动方式。唐代酒令已有了较多的名目,如律令、旗旙令和抛打令等。酒令中的雅令,是比试学识的文人令,以对诗、联句、拆字、回环、连环、藏头等形式为令。《纪异录》说唐宰相令狐楚与进士顾非熊对过“一字令”,很见功底。令狐楚曰:“水里取一鼍,岸上取一驼,将者驼,来驮者鼍,是为驼驮鼍。”顾非熊对曰:“屋头取一鸽,水里取一蛤,将者鸽,来合者蛤,是为鸽合蛤。”三字同韵,对仗工整。唐代形成的酒令体系,至宋代又有提高和发展,特别是文人们的介入,酒令的文化层次非常高,留下的佳令也非常多。《梦溪笔谈》所记“落地无声令”,创者为苏轼秦观、晁补之、佛印四大名家,非常精彩:

苏东坡、晁补之、秦少游同访佛印师,留饮若般汤。行令,上要落地无声之花,中要人名贯串,末要诗句。

东坡云:“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如何爱养鹅?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www.daowen.com)

补之云:“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如何爱种竹?鲍叔曰: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

少游云:“蛀屑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孔子问颜回:如何爱种梅?颜回曰: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

佛印云:“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僧行近如何?维摩曰:对客头如鳖,逢人项似鹅。”

许多酒令实际上是文字游戏,充分发挥汉文字的优势。又以拆字和离合字游戏较难,属高品位的酒令。据《笑笑录》说,江南无锡县令卜大有是个戏谑之人,听说新任宜兴县的方县令有口才,想出他的洋相,于是与武进县令预先想好一令。在一次宴会上,卜县令举杯说:“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何以添水便淡?”武进县令跟着说:“两曰为昌,此非娼妓之娼,既非娼妓之娼,何以开口便唱?”方县令也不含糊,他对的是: “两土为圭,此非乌龟之龟,既非乌龟之龟,何以添卜成卦?”三令均妙,方县令的令词妙绝。

又有一见于记载的明代“拆字贯成句令”,更见难度,说的是“轟字三个车,余斗自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品字三个口,水酉自成酒,口口口,劝君更进一杯酒”;“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人焉往而不三黜”。这是明代大学士陈询和陈循、高谷的绝对,拆开两字,引出一句古诗,雅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