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豆腐与豆腐菜:中国饮食的历史与文化的滋味

豆腐与豆腐菜:中国饮食的历史与文化的滋味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豆腐菜被称为“国菜”,这是因为豆腐不仅起源于中国,而且受到国人的普遍喜爱,也受到了世人的欢迎。不过按宋代朱熹的说法,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朱熹有写素食的诗说:“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豆腐制成豆制品,烹调运用亦很广泛。有些烹调师经过研究,还创制了豆腐宴,满桌全是豆腐菜肴,很有特色。剑门关豆腐菜肴以鲜豆腐为主料,一般不用豆制品。

豆腐菜被称为“国菜”,这是因为豆腐不仅起源于中国,而且受到国人的普遍喜爱,也受到了世人的欢迎。关于豆腐的发明年代,近几年有过比较热烈的讨论。有一种说法认为孔子的时代就有了豆腐,清代汪汲也曾有类似说法,他的《事物原会》说,“腐乃豆之魂,故称鬼食,孔子不吃”。他把豆腐的发明认定在春秋时代,根据尚嫌不足。

由于豆腐在宋代已较多地见诸于文献,说那时豆腐已经比较普及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隋人谢讽《食经》中的“加乳腐”有可能指的是豆腐,它可能是有关豆腐的最早文献,那么隋唐时代有了豆腐制作工艺也应当没什么问题。不过按宋代朱熹的说法,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朱熹有写素食的诗说:“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中有自注云: “世传豆腐本为淮南术。”后来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也沿袭了这个说法。由于没有更早的文献谈到豆腐的发明时代,所以很多学者不认为汉代已有了这个技术。作为炼丹家的刘安,在炼制长生不死药和进行动植物药理研究的过程中,也许能发现豆乳可凝的特性,从而制成豆腐。这种推论又有人看做是道家的附会,不足为据。

汉代能否做豆腐,文献虽无确证,考古学家却从地下出土文物的研究中找到了重要线索。1959—1960年间,河南密县打虎亭村发掘了两座汉墓,其中一号墓所见画像石有“庖厨图”,图中就有做豆腐的画面。画面描绘的似为一豆腐作坊,表现的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有关专家认定,这“豆腐作坊图”中有浸豆、磨豆、滤浆、点浆、榨水几个做豆腐的主要过程,所缺的只是一个煮浆的画面。整个画面很容易让入误解为酿酒场景,不过酿酒无须用磨磨浆,也不必滤渣和榨水,所以它与酿造活动无关,只能是制作豆腐的写实画面。

打虎亭一号墓的年代定为东汉晚期,说明早在公元二世纪时,豆腐工艺已在中原地区得到普及,所以才会在画像石上被表现出来。这距淮南王刘安生活的时代仅晚两个世纪,考虑到豆腐生产工艺并不太复杂,而大豆在战国时代即已普遍种植,石磨在西汉也很普及,那么豆腐虽不一定是刘安的发明,但他的那个时代却是有可能造出豆腐来的,也许朱熹的说法真有所本也未可知。当然,豆腐起源的年代至今并无确切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www.daowen.com)

豆腐在烹调中应用广泛,既可作主食,也可制菜肴、小吃及馅料。豆腐制成豆制品,烹调运用亦很广泛。有名的豆腐品种有南豆腐、北豆腐、冻豆腐、油豆腐、腐乳臭豆腐、霉豆腐,豆制品则有豆腐干、千张、豆腐皮、香干、油丝、卣干、豆泡、素什锦、素鸡、辣块、熏干、豆腐粉等。以豆腐和豆制品制作的荤素菜肴数以千计,家常用和筵宴用名菜有小葱拌豆腐、白菜熬豆腐、麻婆豆腐(四川)、镜箱豆腐(江 苏)、炒豆腐 松(上海)、砂锅鱼头豆腐(浙江)、锅塌豆腐(山东)、葵花豆腐(湖北)、包子豆腐(湖南)、发菜豆腐(福建)、酥油豆腐(广东)、兰花豆腐(河南)、清蒸豆腐圆(广西)、豆腐饺子(山西)等。

有些烹调师经过研究,还创制了豆腐宴,满桌全是豆腐菜肴,很有特色。四川剑阁有名胜剑门关,剑门关街上的几十家餐馆,全部供应豆腐菜,花色品种极多,味道也很好。剑门关豆腐菜肴以鲜豆腐为主料,一般不用豆制品。那里豆腐的品质很好,据说是因为当地水质很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