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饮食历史:知味与不知味

中国饮食历史:知味与不知味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食物的甜酸苦辣咸五味,可称为原味。中国古代的知味者,见于记载的并不多,不知味的人,文献上却能寻到不少。这是一个不知味的典型例子。古代善于品尝滋味的知味者,比较著名的是春秋时代的易牙和师旷。知味是一种境界,是饮食的最高境界,是味觉审美的高境界。我们一般人只知五原味,这同只知三原色或七声音阶一样,我们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家,所以也算不上是知味者。

中国饮食历史:知味与不知味

食物的甜酸苦辣咸五味,可称为原味。我们一般的人,要分辨出这五原味并不困难,但要达到较高层次的辨味水平,成为古人说的“知味者”,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也就是《中庸》所说的“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的意思。谁都需要饮食,天天都离不开饮食,却很少有人能达到“知味”的境界。

中国古代的知味者,见于记载的并不多,不知味的人,文献上却能寻到不少。淮南子·修务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楚人有一天宰了一只猴子,煮好以后请邻居来共餐,邻居吃起这猴羹来,觉得特别香美,以为是狗肉。吃饱以后他才知道,那并不是狗肉而是猴肉,顿时趴在地上吐了个干净。这是一个不知味的典型例子。又据宋人《萍州可谈》说,岭南地区吃蛇肉,市面上有不少蛇餐馆,苏东坡谪贬惠州,曾买过蛇羹与他的妾共餐,妾只当是美味海鲜吃了下去,吃完后听说是蛇肉,当时也吐了出来,而且因此病卧数月,一命归天。不识味而赔上性命,这例子倒不多见。

古代善于品尝滋味的知味者,比较著名的是春秋时代的易牙和师旷。易牙是齐桓公的膳夫,《吕氏春秋·精谕》说他能尝出两条江里不同的水味,能分辨出水来自哪条江。师旷是晋平公的一位盲人乐师,有一次他吃御膳,尝出做饭用的柴火是“劳薪” (破旧木器),晋平公一问,果然厨子烧饭时用的是旧车轴。端起饭碗一尝,就知道是用什么柴火炊成,味觉也实在太敏感了。据《晋书》记载,西晋时的尚书令荀勖,也有同师旷不相上下的辨味本领,他在一次陪侍晋武帝吃饭时,也尝出那饭是劳薪炊成,结果证实当时烧的是一个破车轮子,与宴者都非常佩服荀尚书的明识。(www.daowen.com)

史籍记载的最杰出的知味者,当数晋代的苻朗。苻朗是前秦自称大秦天王”的苻坚的侄子,苻坚很喜欢他,称他为“千里驹”。苻朗降晋后,官拜员外散骑侍郎,他精于辨味,在当时名声极大。据《晋书·苻坚载记》说,有人请苻朗吃炖鸡,他还没吃几口,就尝出那鸡是露天的而不是圈在笼里养大的。还有一次吃烧鹅,苻朗竟能指点出盘中鹅哪儿长的是黑毛,哪儿是白毛。开始别人不大相信,以为他也太玄乎了,后来有人专为他宰了一只杂毛鹅,将毛色不同的部位仔细作了记号,结果苻朗很准确地判断出了不同毛色的部位,而且“无毫厘之差”。苻朗是根据味觉作出判断的,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美食家,假如没有长久的经验积累,在精味上是很难达到这个高度的。

知味是一种境界,是饮食的最高境界,是味觉审美的高境界。古代的中国人,正是将知味看做是一种境界,一种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一般人只知五原味,这同只知三原色或七声音阶一样,我们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家,所以也算不上是知味者。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非得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只要在懂得五原味以外,再能辨出更多一些的复合味型也就满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