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袁枚的饮食戒单:中国饮食的历史与文化

袁枚的饮食戒单:中国饮食的历史与文化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枚写的“戒单”,有为厨师写的,也有为食者写的,目的是为了“除饮食之弊”,让我们读读他的十四条戒单。取之不当,不仅浪费,也于食者无益,这是袁枚最反对的。袁枚反对吃火锅,以为它违背了烹饪与饮食的一些基本原则。袁枚用为学和作师的道理看待饮食,主张认真行事,不能苟且, “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是味何独不然?”

袁枚写的“戒单”,有为厨师写的,也有为食者写的,目的是为了“除饮食之弊”,让我们读读他的十四条戒单。

1.戒外加油。平庸的厨师做菜,动不动就熬上一大锅猪油,在上菜时浇上一勺,以为这样能色美味香。食者全然不知,以为多吃些油水进肚有好处,于是狼吞虎咽,如饿鬼投生。

2.戒同锅熟。不能把不同的东西同锅煮熟,袁枚很反感同锅熟的烹法。

3.戒耳餐。只求名声好听,“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这叫耳餐而不是口餐,弄不巧有名无实。 “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袁枚对鱼肉和海错有自己的评价:“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腐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好听好看不好吃,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4.戒目食。所谓目食,袁枚指的是贪多的弊病。“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袁枚以为菜肴不必求多,多必不精,而且还会出疵漏,他打了两个比方说: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做诗,烦则必有累句。一个名厨极费尽心力,一日之中所能做出的好菜,也不过四五样味道,再多了也就是应付而已。

5.戒穿凿。违背物性,过于工巧,袁枚视为穿凿。“燕窝佳矣,何必捶以为团?海参可矣,何必熬之为酱?”袁枚反对矫揉造作,原则上应该说是对的,不过从他举出的例子看,也显得有些绝对化,适当的变通应当是允许的,不能一概视为穿凿。

6.戒停顿。菜要随做随吃,做与吃之间,不能停顿。因为“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极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虽锦绣绫罗,亦晦闷而旧气可憎矣”。这饮食的道理,与穿衣也有相通之处。袁枚说曾见有这么一个主人,每招客布菜,必一齐摆出,于是厨人为图省事,将一席之菜,先行做好,统统放在蒸笼之中,待主人催取,一齐搬出。这样一来,菜肴还哪里有佳味可言?菜肴要得鲜美,必现杀、现烹、现熟、现吃,不能停顿。

7.戒暴殄。饮食要避免铺张浪费,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所以要戒暴殄。暴殄者有时运用物料不完全,取一部分而弃其大半,“烹甲鱼者,专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鲥鱼者,专取其肚,而不知鲜在背上”。取之不当,不仅浪费,也于食者无益,这是袁枚最反对的。他对吃活物的特别烹法,也极不赞成,“至于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刺刀以取生鸡之肝,皆君子所不为也。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www.daowen.com)

8.戒纵酒。酒筵上饮酒不可过度,饮得醉醺醺的,再好的肴馔也吃不出什么味道了。“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酗酒的人,是不知菜肴滋味的,他们吃佳肴如咬木屑,心不在焉。想到的只是酒,别的一概视而不见,使“治味之道扫地矣”!袁枚也为酒徒想出了一个两不误的法子,“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9.戒火锅。在很多人看来,火锅中有美味,吃起来热热闹闹,很有意思。袁枚反对吃火锅,以为它违背了烹饪与饮食的一些基本原则。“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

10.戒强让。强让就是过分殷勤劝菜,袁枚认为强劝是一种很不好的做法。“治具宴客,礼也。然一肴既上,理应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有的主人生怕客人吃不好,拿起筷子频频夹菜都堆到客人面前。来客又不是没长眼的人,又不是小儿或新媳妇会怕羞忍饿,用不着强劝。有时劝得太邪乎了,夹来的菜客人照例是要吃光了,这就太难为人了,吃不下怎么办?难怪还发生客人给主人下跪的事,请求主人再宴客不要邀请他。赴这种宴会,不仅不是享受,简直就是一种惩罚。

11.戒走油。这是对厨师烹技的一个基本要求,“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这是烹调不当造成的,是火候和用水出了问题,袁枚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也是经验之谈。

12.戒落套。宴请一般沿用传统的俗套,有一些固定的程式,在官场尤其如此。“官场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袁枚以为这些套路用于娶亲和敷衍上司还凑和,用于家居欢宴和文酒开筵,就不成了。“必须盘碗参差,整散杂进,方有名贵之气象”。

13.戒混浊。菜肴须清鲜,即便浓厚,也不可混浊。“同一汤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搅浑之水;同一卤也,食之不清不腻,如染缸倒出之浆。此种色味,令人难耐。”挽救这类混浊的办法,“总在洗净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体验酸咸,不使食者舌上有隔皮隔膜之嫌”。

14.戒苟且。做什么事都不能马虎,饮食更是如此。有的厨师也有怠惰的时候,须要经常提醒。“火齐未到,而姑且下咽,则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则下次之羹必加草率。”还要经常帮助厨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技艺,“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寻求其所以致劣之故。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厨者怠惰,食者随便,这样凑凑和和,皆饮食之大弊。袁枚用为学和作师的道理看待饮食,主张认真行事,不能苟且, “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是味何独不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