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饮食历史与文化:袁枚探秘

中国饮食历史与文化:袁枚探秘

时间:2024-0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园食单》是他大量著述中的一种,书中不仅介绍了清代流行的南北菜肴饭点及名茶名酒,还在“须知单”中提出了二十条厨事原则,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条饮食原则,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尽善尽美了。让我们先来读读袁枚所写的“须知单”,实际上是为厨师们总结出来的烹饪规则。袁枚反对用香科提味,以为“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饰,便伤至味”。

中国饮食历史与文化:袁枚探秘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兼美食家。年轻时做过几任知县,四十岁时退隐于南京小仓山房随园,潜心著述。《随园食单》是他大量著述中的一种,书中不仅介绍了清代流行的南北菜肴饭点及名茶名酒,还在“须知单”中提出了二十条厨事原则,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条饮食原则,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尽善尽美了。

让我们先来读读袁枚所写的“须知单”,实际上是为厨师们总结出来的烹饪规则。

1.先天须知。首先要了解食物原料的本来特性,取其精良,“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乌背者,必崛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槎丫其骨节。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壅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鲞也,而美恶分为冰炭。”物料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2.作料须知。作料或称佐料,也就是调味品。“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善烹调者,酱用伏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须求清洌。且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其他葱、椒、姜、桂、糖、盐,虽用之不多,而俱宜选择上品。”

3.洗刷须知。烹饪原料的清洗,要看具体原料,抓住关键所在。“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原料的处理,有一定的窍门,如果掌握不好,往往会出岔子,“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有肾臊,削之则净。鱼胆破,而全盘皆苦;鳗涎存,而满碗多腥;韭删叶而白存,菜弃边而心出”。类似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些教条还非遵循不可。

4.调剂须知。肴馔的烹调方法,要视具体原料而定,灵活多变。“有酒水兼用者,有专用酒不用水者,有专用水不用酒者;有盐酱并用者,有专用清酱不用盐者,有用盐不用酱者。有物太腻,要用油先炙者;有气太腥,要用醋先喷者。有取鲜必用冰糖者。有以干燥为贵者,使其味入于内,煎炒之物是也;有以汤多为贵者,使其味溢于外,清浮之物是也。”

5.配搭须知。许多菜肴除主料外,还要配以相宜的辅料,这种搭配方法,也有不少学问。袁枚引述谚语“相女配夫”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为配菜同搞对象一样,也要才貌相宜。“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相合之妙。”袁枚还举了一些具体的配菜例子,“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可荤不可素者,葱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荤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袁枚还谈到搭配不当的例子,如“置蟹粉燕窝之中,放百合于鸡猪之肉”,这就像是让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对坐在一起,应了关公战秦琼那话,满不是一回事。

6.独用须知。还有些菜肴是无须搭配的,用不着使用辅料。一些味道本来就浓重的食物, “只宜独用,不可搭配”,这就像某些精明强悍的人一样,“须专用之,方尽其才”,否则还会造成内耗。袁枚举例说: “食物中,鳗也,鳖也,蟹也,鲥鱼也,牛羊也,皆宜独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数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长而去其弊。”如果不加考虑而随意搭配,可能达不到取其长而去其弊的目的,若以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那么便会造成抑长扬短的结果,“甲鱼、蟹粉之味,海参、鱼翅分之而不足;海参、鱼翅之弊,甲鱼、蟹粉染之而有余”。

7.火候须知。烹饪的关键在火候,有武火、文火之分。“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是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蚶蛤之类是也。”火候要足,但也忌过,过了也烧不出好菜,“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走油而味失。”一个厨师只有熟练掌握了火候技巧,那么他才算得上是地道的厨师。

8.色臭须知。菜肴讲究色彩和气味,眼睛和鼻孔就是用于欣赏色彩和气味的。眼和鼻还是嘴巴的近邻,也是一个媒介。佳肴到了眼中鼻中,色味有不同的区别,“或净若秋云,或艳如琥珀,其芬芳之气亦扑鼻而来,不必齿决之、舌尝之而后知其妙也”。菜肴的品味如何,有时用眼一看、用鼻一嗅就知道了,可见色彩和气味是必须讲究的。袁枚反对用香科提味,以为“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饰,便伤至味”。过分使用香料,会伤了食物本来所具有的美味

9.迟速须知。一般人家因事请客,三日之前发出邀请,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准备好各种菜肴。不过有时会有不速客突然到来,主人手忙脚乱,难于准备一顿像样的饭菜。要避免这种局面,平日里应当有所准备,可以预备一种“急就章之菜,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及糟鱼、茶腿之类,反能因速而见巧者”。

10.变换须知。各种食物都有独特的味道,不能搞一锅煮,“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厨师只要勤谨一点,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这样,食者的舌头对各种美味应接不暇,心里自然会感到十分满足。(www.daowen.com)

11.器具须知。袁枚引古语说:“美食不如美器”,他认为这话很有道理。但也不是一味讲求食器的高贵,要雅而合宜,“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若板于十碗、八盘之说,便嫌笨俗”。菜肴装盘,也有一定的规律, “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铜,煨煮宜砂陶。”后面这一句,指的是炊具,炊具的质料也会影响到菜肴的好坏。

12.上菜须知。上菜的顺序,也是含糊不得的,菜有咸淡酸辣,“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 汤者宜后”。上菜的顺序有时要依客人进食的情况决定,“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13.时节须知。饮食有很强的季节性,食料的选用、佐料的配置,都要注意时令特点。“夏日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食料会因季节的变换而改变价值,平常之物也会变成宝物,“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当然有些食物过时以后,就没法再吃了,如“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鲂过时则骨硬”,类似过时的东西,精华已竭,吃起来完全是另一码事了,非但不美,反觉难受。

14.多寡须知。选料与烹调,用料的多少也有文章。“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从烹调角度而论,取煎炒之法时,用料要少;取烹煮之法时,用料宜多。“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不够吃怎么办,宁可吃完再炒。“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矣”。

15.洁净须知。原料要净洁,厨具也要清洁,厨人要卫生。“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作为一个好的厨师,在卫生方面,袁枚认为 要做到“四多”, “良厨先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至于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一玷入菜中,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再好的菜肴,不干不净,就等于在西施脸上抹灰,会大大影响菜肴的质量。

16.用纤须知。纤即指芡,做菜用芡,如同拉船用纤。“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纤合之;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用芡要恰当,分寸要掌握好, “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满锅是芡,当然是一片糊涂了。

17.选用须知。物料的选择,在品种、部位上有更深的学问。“小炒肉用后臀,做肉圆用前夹心,煨肉用硬短肋;炒鱼片青鱼、季鱼,做鱼松用鲜鱼、鲤鱼。蒸鸡用雏鸡,煨鸡用骟鸡,取鸡汁用老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莼菜用头,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物料选用不妥,菜肴的质量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18.疑似须知。在菜肴的味型上,要处理好几种矛盾,如浓厚与油腻、清鲜与淡薄之间,分寸不易把握好。“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弄不好就是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浓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谓也;若徒贪肥腻,不如专食猪油矣;清鲜者,真味出而俗尘无之谓也;若徒贪淡薄,则不如饮水矣。”

19.补救须知。名厨烹调,轻车熟道,不会出什么岔子,所以也用不着补救之法。不过对于经验不足的厨师来说,还是小心为妙。“调味者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鱼者宁嫩毋老,嫩可加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下佐料,看火候,都要用心,经验多了,也就不会出问题了。

20.本分须知。各种菜肴,有流派的不同,“满洲菜多烧煮,汉人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汉人请满人,满人请汉人,各用所长之菜,转觉入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讨好,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这道理是不错的,就像我们今天招待外宾,大宴上还是以中餐为佳,如果西餐,那效果一定差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