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学习十七大突破组织创新

学习十七大突破组织创新

时间:2024-0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说,改革创新的力度,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深度;改革创新的成效,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水平。

学习十七大突破组织创新

以深入的调查研究引领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甘肃省委组织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处)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新部署、新举措,为我们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组织工作要落实好十七大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就必须切实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

一、贯彻落实十七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搞好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回顾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改革创新。学习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新部署,我们体会,最核心的精神也是改革创新。比如,在总体布局上,提出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把党的建设布局由原来的“四位一体”发展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在目标定位上,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提出要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与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具体举措上,突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等。这些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具有很强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主旋律。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要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好改革创新的各项任务,必须积极改革我们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地方,大胆创新组织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现在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不同,政治领域的改革与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有所不同,如果再搞“摸着石头过河”,显然是不行的。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使改革创新的举措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回应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组织工作的实际,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善于从实践中出思路、从群众中找点子。换句话说,改革创新的力度,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深度;改革创新的成效,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水平。只有把调查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改革之基、创新之道来对待,我们才能不断推出新举措、取得新进步。

二、准确把握改革创新的方向和突破口,着力研究当前组织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同全国的形势一样,现在我们省的组织工作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开创工作新局面,难度很大,任务很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得更高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谋得更远一些,积极发挥出谋划策的作用,能够协助组织部提出一些牵动全局、与时俱进的思路与举措,为甘肃省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出上力、撑上劲。

比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这几年省委已相继对农村、国有企业、街道社区、高校、机关、民族地区和中央在甘单位的党建工作分别作了安排部署。经过连续几年的分类指导、分领域推进,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建工作要创新、要提升水平,应当既立足于各领域的特点抓工作,又跳出分领域的老路求突破,着力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所谓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按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切实把城市和农村这两个领域的基层党建统筹起来、融合起来,坚持谋划党的建设城乡“一盘棋”、部署党的建设城乡“两手抓”,探索建立城乡结合的组织体系、活动方式和工作机制,推行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在党建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等方面实行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实行城乡互学共享,通过多种措施,达到城乡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www.daowen.com)

再比如,在干部工作方面,从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实施至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甘肃省委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干部队伍建设的法规框架已基本健全。但在实践中,有不少制度和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如何选取一个“抓手”,有效地把干部人事工作方面的政策措施牵动起来、整合起来,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增添生机和活力呢?我们感到,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向、原则、标准和价值取向,为我们做好干部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所谓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同和信任程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办法,通过高质量地、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措施,着力把干部选拔的标准和程序交给群众,把干部任用的过程亮给群众。一句话,就是要更加突出群众公认的分量,让群众意见成为决定干部升迁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无疑是一场革命,将对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按照上述设想,再加上省委已经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这样组织工作的“三个轮子”,就形成了统筹城乡抓党建、注重公论用干部、创新机制育人才的大格局。这些思路可行不可行,如果可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落实,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三、着眼于充分发挥出谋划策作用,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最近,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在听取中组部研究室汇报时指出,研究室是一个单位领导班子的参谋部门,是一个研究决策的牵头部门,是一个开拓创新的前瞻部门。要求把研究室建设成为创新思维最活跃、联系基层最紧密、分析矛盾最深刻、策划研究最超前的部门,为组织工作尤其是干部工作的开拓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做出更大贡献。可以说,李源潮部长对组织部研究室的定位很高、要求很高、期望也很高。根据李源潮部长的指示精神和部里的安排,我们对2008年的工作作了深入思考和谋划,初步考虑是:进一步强化出谋划策这个重点,搭建好《组织人事学研究》和省党建研究会两个平台,履行好调查研究、文稿起草、法规建设、组工宣传四项基本职能,努力使研究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研究室要充分发挥出谋划策作用,做到源潮部长提出的“四个最”,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活水源头。作为研究室干部,学习就是工作,而且是第一位的工作。加强学习,首先要深入系统地学习科学理论。因为理论是管方向、管全局的,也是管思想、管灵魂的。有了理论的指导,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一个视角、一个坐标来观察、来审视我们周围的事物,才能借助理论这把解剖刀,剥开事物纷繁复杂的表层现象,寻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在武装头脑上下苦功,在推动工作上见成效。当前,要认真学习研读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十七大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深学一层、学好一点。特别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运用这个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深入了解实情。古人说,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年我们也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搞好研究室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真正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防止“蜻蜓点水”式的工作作风,坚决摒弃“剪切加粘贴”搞调研的做法,既要像井里葫芦那样“沉下去”,更要像停船的锚那样“沉到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综合运用座谈研讨、蹲点调研、典型解剖、抽样调查、个别走访、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意愿,捕捉在机关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预料不到的新情况,努力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调研工作出成果夯实基础。

三是超前研究思考。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不调查的研究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毫无意义的;不研究的调查就像没有打磨的玉石,也是毫无价值的。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重调查、轻研究,重视占有资料,而忽视理性思考。这样虽然调查获得的材料很丰富,也很有价值,但是消化不够、挖掘不够,写出的调研报告仅仅是事例、数据的简单堆积和拼凑,抓不住本质,抓不住要害,没有深度和新意。同样是这些材料,如果在研究上多下些功夫,分析得透彻一些,提炼得精粹一些,结果会大不一样。我们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善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中概括和提炼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对策。要树立高人一筹、快人一步的思想,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既要想领导之所想,又要想领导之所未想,做到超前思考、超前研究、超前谋划,努力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