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创造活力不断激发,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创造活力不断激发,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时间:2024-0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因此,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工作,应当推进人才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进行探讨。

创造活力不断激发,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廉志端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国务院首次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因此,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工作,应当推进人才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进行探讨。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需要创新人才工作理念

一要从“党管干部”向“党管人才”转变。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干部队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干部队伍以外,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面人才,需要党和政府给予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这些人才都是党执政兴国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党管人才”的实质,就是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不断扩大人才开发范围,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起用人才,把一切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二要从“人才资源开发”向“人才资本经营”转变。人才资源只是静态资源存量,是潜在生产力,而人才资本作为人才资源能力资本化转变的实质,就是要把人才这种“资源”通过开发,作为“资本”投向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领域中去,投入到创造社会财富的创业过程中去,发挥资本性作用,从而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知识生产率,创造更多新增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来指导和推进人才工作,把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到人才资本经营的新水平。三要从“唯学历”、“资历”向“唯能力”转变。中央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人才已成为“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的概念。因此,抓好人才工作,就要转变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变“唯学历、资历”为“唯能力”,按照知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破除一切妨碍、束缚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进行探讨。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要创新领导机制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和政策领导。因此,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人才工作会议制度,实行党委书记负责制,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如政策问题、导向问题。要大力倡导党管人才原则的空气,大力宣扬党管人才的先进典型,不断创新人才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正确导向,真正把“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变成各级党组织的自觉行动。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需要创新“识才”机制

用才须先识才。能不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科学的识才方法和机制是保证。科学的人才观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一标准打破了传统的人才理念,把人才标准从重学历、重职称、重资历、重身份转向重品德、重知识、重能力和重业绩,这对我们把握科学的人才标准,正确识别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就要牢固树立“埋没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把识别人才的重点放在实际能力的鉴定上,把评判人才的标准放在岗位职责的适应性上。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工作技能、发展潜力和性格等实施测量和评价,从而为科学的用人提供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公开的识才机制。拓宽人才视野,坚持任人唯贤,通过职位公开、考核标准公开、考核程序公开、干部政绩公开、任前公示等形式来扩大群众的民主权、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良性循环机制。

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需要创新“引才”机制(www.daowen.com)

吸引人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积极应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需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各项机制和措施,让优秀人才“进”得来。一要拓宽引才渠道。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拓展引才渠道,采取个人自荐与公开招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推荐与社会各方面举荐、网上招聘与举办人才交流会、供需见面会等灵活有效的方式,放开视野,拓宽引才渠道,最大限度地引进紧缺急需优秀人才。二要优化引才政策。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减少引才的审批环节,营造引才的绿色通道,打破制约引才留才的“瓶颈”,使人才政策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坚持把引才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智力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有效载体纳才、项目带才、信息联才等方式,通过创新引才政策,形成引才、聚才和用才的正确导向,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三要创新引才机制。建立柔性引才机制,确立刚柔相济的引才模式,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视野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允许高层次人才在“不迁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保留原单位工作和科研课题”的前提下“进得来”。在人才引进战略上,要转变过去“重引进、轻使用和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努力优化人才成长、发展、创业的各种机制和环境。

五、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需要创新“用才”机制

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的人,只有用错地方的人。人才使用得当是用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人才合理有效地使用是关键。用好用活人才,首先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工作机制。要深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树立和强化“人才出自竞争”的观念,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等习惯束缚,不拘一格选人才。要围绕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规范运作、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开放性人才工作机制,推进和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实现由“静态用人”向“动态用人”方式转变,由用“好人”向用“好人”与“能人”并重转变,由“闭门相马”向“公开赛马”转变。其次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因才用人。要针对适应不同标准的人才,讲究科学的方法,掌握和了解人才所具有的能力、才干、气质与他的职位和所承担的责任能力是否相适应,并通过合理的用人环节,即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愿,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

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需要创新“育才”机制

育才机制是增加人才总量、调动人才潜能,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创新育才机制,必须坚持以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培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要紧紧围绕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改革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理论探讨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要进一步加大上挂锻炼、外派挂职、基层实践、院校培训、实地考察的力度,分类型、分层次、分次序地进行,坚持紧缺人才优先培养,年轻人才加紧培养,优秀人才重点培养,采取以老带新、进修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促进人才的成长。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选派各类人才出国(境)培训工作,有效提高现有人才素质。二要优化人才培养的资源。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推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逐步形成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相互沟通、有效衔接的多层次、开放式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党政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工会、继续教育协会、企业家协会、农牧民行业、专业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中介组织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办法,定期对开展培训工作的院校进行检查评估,优胜劣汰,提高教育培训成效。

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需要创新“励才”机制

激发人才创业活力,要加大对人才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最大限度地吸引、留住人才。在精神激励方面,要通过授予人才的社会荣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正确导向,让人才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在物质激励方面,关键是要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大胆冲破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管理体制和传统工作方式的束缚,积极探索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将优秀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把人才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效益分配,促进人才向关键岗位、重要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聚集。充分利用住房、工资、职务、职称等向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用好人才,用活人才。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人才政治和生活上的关心爱护,根据人才综合能力,委以重任,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锻炼提高。对具有领导才能、群众拥护的人才,经过组织考察,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挂钩、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要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要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办法,鼓励人才技术入股、专利入股,允许人才兼职兼薪,实现收入构成的多元化。实行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推进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把知识、管理、专利、商标和科研成果等有形或无形资产转化为货币股权,鼓励企业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奖励红股或股份期权,加快形成有利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

(作者系兰州商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