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大学生误入传销实例及防范措施

大学生误入传销实例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4-0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七误入传销案例介绍余某,男,大二学生。种种迹象表明,余某可能已误入传销组织。终于,2月17日下午,余某打电话给父亲称返校需300元路费,让父亲汇钱。余某父亲汇去300元钱,同时向派出所报案。案例分析辅导员了解到余某最终未上线的原因有二:一是余某自身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主观上抵制加入传销组织;二是余某父母具有一定的警惕性,觉察出苗头不对,及时与校方和警方取得联系。

大学生误入传销实例及防范措施

案例七 误入传销

案例介绍

余某,男,大二学生。刚开学不久,辅导员接到余某家长来电,称该生寒假放假后一直没回家且联系不上。1月底,余某与其父联系称没买到火车票,不回家了。假期中,余某打电话回家,让家人汇4000元钱,但不肯告知自己身在何处及钱的用途。其父拨打余某的电话,发现余某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感觉事有蹊跷,遂向校方反映。

放假前辅导员统一给新生预订了火车票,余某也拿到了票。余某同班同学反映,离校前余某退了火车票,说可能去山东某大学看望同学后再回家,具体情况不详。

种种迹象表明,余某可能已误入传销组织。保卫处建议余某家长和辅导员设法用短信方式与其取得联系,向其说明钱财必须当面交付。终于,2月17日下午,余某打电话给父亲称返校需300元路费,让父亲汇钱。余某父亲汇去300元钱,同时向派出所报案。由于种种原因,余某最终未上线(未交付传销组织2800元上线款),最后被警察解救出来。(www.daowen.com)

案例分析

辅导员了解到余某最终未上线的原因有二:一是余某自身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主观上抵制加入传销组织;二是余某父母具有一定的警惕性,觉察出苗头不对,及时与校方和警方取得联系。

传销,早已被政府有关部门定性为经济犯罪集团。近来各地都有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高校那些无心学习、光想发财且思想单纯的大学生,他们挖空心思,利用老乡、同学、朋友的关系,用甜言蜜语骗取学生的信任,将大学生骗入组织,通过“上课”的方式,将其“洗脑”,目的在于骗取钱财,同时也控制其人身自由,最后达到为犯罪集团谋利的目的。

通过此案例,大学生首先要明确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不明确来学校的目的,满脑子空虚,而且虚荣心强,光想走捷径发大财,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要加深学生对传销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传销的特征和危害,能够有效识别,避免深陷其中而造成人身财产伤害。如果有学生不慎误入传销组织,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主动发现机会、寻求帮助,及时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寻求解救。一旦人身自由受到控制,不要盲目反抗,造成自身更大的伤害,要尽量保障手机畅通,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向自己的亲人、老师和校方求助,校方会协同当地公安等部门进行解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