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一个耄耋老人走了,留下满城唏嘘。老人名叫窦珍,87岁,2013年11月25日从桥上不慎坠落身亡。
这个桥有个美丽的名字——连心桥。凌空矗立于北京丰台区右安门翠林社区南侧的6条铁道上。翠林社区南临三环,居民去对面乘车需要绕行几公里。为图方便,不少人翻铁轨,抄近路,意外事故时常发生。在居民的呼吁下,2000年,有关部门出资建造了这座“连心桥”。
“连心桥”投入使用后,因为没有人负责打扫卫生,桥上果皮垃圾遍布。从2002年开始,窦珍就利用空余时间去扫桥、擦桥,时年76岁。他风雨无阻,坚持每天拿上撮斗、笤帚,带上水盆、铁铲上桥清理,一直坚持了11年,直到最后不慎坠桥身亡。他留下了一段顺口溜:“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扫大桥,锻炼身体;生命不息,守桥不止。”
按照以往的惯例,老人的事迹借助现代传媒的强大传播力,会再度激起全社会感动的巨澜,接着他会成为各类感动中国活动的热门人选,死后尽享哀荣。
不过,对老人而言,这已不重要。唯愿世间真的有天堂,真的,他87了,该好好歇歇了。一个平凡好人的生命如此戛然而止,证明善良与年龄、地位、民族、性别无关,也证明一个公民的担当可以和生命一样漫长,只要你坚持。
惯性的感动、怀念、致敬显得空洞乏力,一个尖锐的拷问却呼啸而至:一个方便千家万户的“连心桥”,要体面洁净地存在,怎么只有老人一个人真心在乎,并在持续付出努力?
太多年轻或年长的居民从忙碌的老人身旁走过,几乎没人想起来可以帮帮他;甚至有不少媒体采访过老人,也没见唤醒更多人伸把手的冲动。令人费解和愤懑的是,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人坚持11年的战斗。而这个上苍派到人间的天使,已到了本应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生命尾声。
想必这些理直气壮的旁观者会说:这是大家的事,不是我的事;这是政府的事,不是我的事;这是老人的事,不是我的事。甚至说,我们很忙、很累、很辛苦,顾不上这些。当然,这也不妨碍他们将自己的家打扫得窗明几净,任家门外垃圾成山,苍蝇横飞。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这还发生在首善之区——有着悠久丰厚人文积淀的北京。11年来,窦珍老人每次出发,其实都是一次深切的唤醒——关于公益,关于公德,关于公民。他无法叫醒那么多装睡的人。
随着都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尽享日渐富足的物质生活之余,却由于全社会功利主义泛滥,自私冷漠当道,公德启蒙和做人教育的缺失,无法拥有与这样的富足匹配的修养与素质,这几成当下社会普遍病灶。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社区形成的熟人世界分崩离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钢筋丛林构筑的陌生人的世界,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加上社会剧烈转型,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都存在严重滞后,与公民意识缺失交织一处,相互礼让、维护公共空间文明秩序便成奢望。围绕街舞大妈与其余居民的战斗此起彼伏,便是一个生动例证。
11年,“连心桥”将社区连成一个整体,却无法连接居民彼此的心灵。
所幸还有“扫桥爷爷”,以一己之力,用尽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大家回家的路,如此明亮逼人。窦珍老人离去的那个下午,他打扫天桥的两个扫帚仍然插在天桥北侧的护栏里。路过的翠林社区的居民还在议论老人的过世,发出一声叹息:“没了他,你看这桥三两天后会脏成什么样。”(www.daowen.com)
他离去那天天空晴朗,艳阳高照,但初冬的寒风痛彻人的骨髓。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将所有的赞誉之词都献给善良的“扫桥爷爷”,而是有人拿起扫帚,将这座“连心桥”每日打扫干净。
如此,才是告慰老人最佳的方式。这个故事应该有个真正圆满的结局——在老人的激励下,更多的人完成自我升华,肩负公民责任,彼此释放温暖与善意。目前,用老人名字命名的“窦珍志愿者服务队”已上岗,服务队已会集社区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小区居民上百人。
心灵有时沉睡,但醒来永不算晚。
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一个耄耋老人走了,留下满城唏嘘。老人名叫窦珍,87岁,2013年11月25日从桥上不慎坠落身亡。
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一个耄耋老人走了,留下满城唏嘘。老人名叫窦珍,87岁,2013年11月25日从桥上不慎坠落身亡。
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一个耄耋老人走了,留下满城唏嘘。老人名叫窦珍,87岁,2013年11月25日从桥上不慎坠落身亡。
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一个耄耋老人走了,留下满城唏嘘。老人名叫窦珍,87岁,2013年11月25日从桥上不慎坠落身亡。
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一个耄耋老人走了,留下满城唏嘘。老人名叫窦珍,87岁,2013年11月25日从桥上不慎坠落身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