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升任课长后的关键着手点

升任课长后的关键着手点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升职后的第一天,我发现最难的事情,不是具体的一个工作,而是竟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本来和美国总部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下属却一直发邮件发了一个星期。这种理论强调,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下属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该理论的核心是以下属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为标准,对每个人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每个人,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

升任课长后的关键着手点

在我管理的研究所里,每次我给研究员们安排工作,等他们回来后,发现几乎没有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办好事情。于是,我抓狂了。我把他们叫来,冲他们吼道:“你们怎么连这种事情都办不好?!”然后呼吸急促,心情激动。我气呼呼地想:“哎!怎么我手下就没有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呢?要是有个和我差不多的人,那我们的局面又会不一样了……”

——金正云《我后悔的婚姻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不去亲身体验,就无从得知的。恋爱是这样,结婚也是这样,怀孕也是这样,育儿也是这样。对于这些,我也是亲自去尝试之后,在自己成为主人公的时候,才真正地了解到它们的实质。

工作的事情也是同样的。虽然我们常常说:“把自己当做老板,从老板的角度出发,去努力地工作吧!”然而,实际上如果你没有亲自去做过,去真正体会那句“从老板的角度出发”的话,对你来说就好比摘天上的星星那般困难。即使这里所说的老板,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店老板。同样,做上司的感受,在你成为上司之前,你也是绝对无法真正体会到的。

在我升职之前,我觉得,上司和职员的区别,只是做的事情多了,承担的责任大了,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并且一直幻想着,要是我升职了,一定要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可是等我真的做了上司,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呵!真实的情况和之前想象的真是千差万别。



升职后的第一天,我发现最难的事情,不是具体的一个工作,而是竟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当时我紧张慌乱,希望自己能够隐形起来,不被人发现。不停有声音在问我:“这个应该怎样处理?那个应该怎样处理?”我才发现,需要我做决定的事情怎么那么多?我被各种事情缠绕着,找不出任何眉目。而在这些事情里,最困难的就是对待下属的方法!本来,自己一直向往着做一个有亲和魅力的领导,谁知道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竟然那么遥远。因为当时没有说服下属的自信,就自己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练习要说的话。想起那个样子真是够狼狈的。同时,要领导整个团队,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感觉,和自己以前看着自己上司时所感受到的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比如,当我说“啊”的时候,对方回应“哦”;当我把自己繁忙的时间掰成小块儿小块儿地,抽出时间来帮助下属工作,在对方的眼里也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当我和下属聊天,以为这样我们就会变得亲近了,但是实际上我对对方的心理根本毫不了解。在我明白了这些事实之后,内心突然涌上一种无力感。

这样的情况也时常发生:本来我以为3天就可以完成的报告,一周过去了,下属也没有提交。本来和美国总部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下属却一直发邮件发了一个星期。最后还是靠我打电话来解决的。种种的事情使我很郁闷,但是为了风度,一直忍着憋闷着。有时候忍不住爆发了,向下属发火的时候,我心里又冒出来“哎呀!不应该是这样的”之类的想法,来阻止自己的暴躁。

那时我就自己开导自己:“这些种种大概就是作为上司应该承受的吧!”我一点都不敢向别人询问,害怕别人怀疑我,会说“你到底有没有做领导的资格啊?”之类的话。在我理不清头绪的这段时间内,我手下的职员们,也是处于一种混沌之中。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生了无数的事情之后,我才总结得出:“所谓出色的上司,是懂得根据每个下属的性格,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使整个团队士气向上提升的人。”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我们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之前我可能因为下属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而伤心。而下属们也因为我的斥责和大发雷霆而闷闷不乐。期间,我也接受了很多关于领导艺术的培训等等。总而言之,我为此走了很长的一段弯弯绕绕的路。不过,如果没有走过这些曲折的路,我是绝对无法明白怎样做一个好上司的。



在我进入管理层以后,接受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关于领导力的培训。其中,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是“情境领导理论”,这是美国管理学者肯·布兰博士提出的,是被广为传播的众多管理理论的一种。这种理论强调,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下属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该理论的核心是以下属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为标准,对每个人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每个人,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

简而言之,培训就是告诉大家:“情景领导理论”是以知识和技术水平为标准,对下属当前的状态进行了解。根据其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更好的训练,以及有效激励,以期待取得一个最佳效果的领导方法。

在培训的时候,我把自己手下职员各自的状况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知道了自己需要怎么做。本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能去适应别人的人。但是,在经过一点一点仔细的反省之后,我重新发现了我之前一直忽视的东西。



(www.daowen.com)

每个职员的性格千差万别,每个上司的偏好也是各色各样。如果上司的领导风格和职员的业务风格能够非常合拍,那对于双方来说,必然是锦上添花。反之,如果上司的风格和职员的风格不合拍,那做起事来应该就没那么容易了。而当我们和上司或是和下属不合拍的时候,也不可能随便拍拍屁股走人,辞职不干了。所以,首先要尝试着去磨合,努力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在做过“业务风格偏好”的调查问卷之后,我了解到自己是属于“偏好权力下放”的那一类人。这一类的领导,对于那种没有过独自承担责任的经历,做事经验不足的职员来说,是不太适合的。我仔细地回忆了一下,想起以前在我手下有一个从大企业跳槽过来的职员。那时我就直接把事情分派给他,让他独自完成。而他却在那里眼巴巴地等我给他下具体的业务指示,迟迟不开始执行任务。那时我一边感叹:“我们俩还真是不适合一起工作啊!”一边艰难地完成了当时的工作。而恰恰相反,那些喜欢冒险,喜欢去独自挑战的职员,他们会很有激情地接受并完成任务。

于是,当我了解了自己的风格后,就时常铭记在心,随时提醒自己。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和自己合拍的人工作的领导,所以在遇到和自己不合拍的职员时,我就尝试努力去调整自己。虽然一次两次,我的风格可能不怎么会改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某天,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内容:“当你升职后,你唯一需要抛弃的一点,就是你在做实际业务的时候所积累的那些业务诀窍。”我看了之后很是吃惊。怎么会这么说呢?那些在自己做实际业务的时候积累下来的东西,不就是自己这么多年来不断成长的源动力吗?

当我成为了管理者后,才开始理解那段话的意思。因为在升职以后,我们作为管理者,负责的实际业务就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而且,就算是需要去处理实际业务,因为我们在公司的角色转换,我们处理的方法也会和过去有所差别。比如说,一个刚毕业不久的职员,要做竞争对手分析或是市场占有率分析的业务。那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对基础数据分析的掌握,以及在该数据基础上迅速、准确地计算的能力。

而对于他的领导部长来说,重要的是通过报告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来分析出当前市场的走向,确定产品未来的战略的能力。

而对于公司常务来说,重要的是把握整个市场的趋势,事先预测竞争对手的战略变化,以及预知宏观经济对我们的战略的影响的能力等。

所以,这就是根据每个人职位的不同,对其技术和能力的要求也会不同。如果说你升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却还在为自己过去的能力感到沾沾自喜,不去追求对自我能力的更新和提升,那你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又或者,其实时代已经有所变化,而你却固守陈规,或者是虽然你的判断力和经验值都在不断增加,可是却没有去注意年轻人那些更具创新的想法。这时候,如果你还是固执己见,对别人的想法不能接受,那你也无法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所以,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操作实际业务的能力,而是能够帮助和激发下属职员的最大潜能,能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的能力。这些才是身为一名管理者最大的作用。

事情做得越多,你就越会清楚地明白,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样,别人在做事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在别人眼中也是“别人”。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沟通,需要互相理解。你或许幻想过这样的职员:“只要你说一句话,对方就能完全明白你的心思。只要你使一个眼色,对方就可以心领神会,自然去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只是,现实中这样的职员可遇而不可求,是世间少有的。

但是,不管怎样,上司和职员有着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把整个团队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是把各个性格各异的人凝聚在一起,一起为梦想奋斗的力量;是互相强力支撑的支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