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朝建立后,仍沿袭秦币制,同时使用黄金和半两钱,以后改用五铢钱,民间还习用粮食、布帛等实物货币。故在汉朝近400年中是实行黄金、谷帛和铜钱并行的币制。
汉承秦制,仍以黄金为上币。西汉交易中盛用黄金,凡是价值大的和收支数额大的均以黄金计算,关系重大的种种活动,如赏赐、进贡、助祭、平贾、算赋、买卖官爵、对外往来、窖藏等等,也多用黄金。赏赐用金数额很大,多次赐给功臣武将,少则上百斤,多则上千斤,最高者一次就赐金5000斤。武帝时赏赐对匈奴作战有功将士的黄金有30万斤。《汉书》记载的赐金共计90万斤。《资治通鉴》汉纪部分记载用金93次,其中万金以上大额用金有四次,例如梁孝王府藏黄金40余万斤。为了加强朝廷权力,削弱地方势力,汉朝实行“酎〔zhou宙〕金”制,令各地诸侯每年向京师祭祀祖宗时献金助祭,不合规格者严惩,武帝时就用此法夺去106人爵位。为了流通方便,汉朝曾铸过“麟趾褭蹏〔NIAOTI鸟提〕”,即麟趾金、马蹄金。公元前119年,武帝因对匈奴作战,财政困难,又发行类似纸币的“白鹿皮币”,强迫使用。同时又发行银锡合金的“白金三品”,即圆形龙币,又名白选、白馔,重八两,值三千;方形马币,重六两,值五百;椭圆形龟币,重四两,值三百。因作价过高,私铸泛滥,不到两年即取消。仅就上述几例,可看出西汉广泛使用金银币的情况。王莽也实行黄金国有政策,其货币中有“金错刀”,并屡次改变币制,借以搜括民间藏金。新莽“宝货制”中就有金货一品银货二品。他败殁后,在他的宫中搜出库存黄金60余万斤。东汉用金大为减少。如赐金只有21740斤,为西汉赐金总数的2%。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黄金。西汉中期以后,金银器饰盛行,《西京杂记》等书有大量记载,如赵飞燕的金步摇,韩嫣的金弹丸等。光武帝时富商郭况就雇用400多工匠制造金器。曹植诗:“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钅义]”,可见当时金银器饰的流行。明帝以后,佛教道教盛行,庙宇道观装饰及神佛像多用黄金。和帝以后各代,奢侈无度,外戚宦官争权,又连年对外用兵,公私匮乏,黄金价贵,官民竞藏黄金保值。如董卓败殁后,其郿〔mei梅〕坞中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最早银币仿贝币,于1974年在原战国时中山国遗址发现四枚。同年8月,河南扶沟县古城村出土银空首布一枚,银平首布17枚。60年代中期,江陵楚墓中出土包金银箔的圆饼形铅饼货币。这些出土货币说明,早在距今2800多年以前,中国已经使用金银铸币。
粮食布帛自古就被用作一般等价物而起货币作用。秦汉时财政收支中有一部分习用谷帛。汉朝的官俸,西汉是以粮食计算,东汉则钱粮搭配,约各半数,如“二千石〔dan旦〕”、“六百石”、“四百石”,分别表示官爵的高低。史书常见“秩比千石”、“秩比四百石”,即指相当于某一等级的官职。缣帛也常被用作货币,如《汉书》载武帝出巡各地,赏赐地方官吏大量缣帛钱财。为此,西汉有许多人主张废黄金钱币,代以谷帛,认为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应贵五谷而贱金玉。王莽币制总崩溃时,民间就以布帛谷粟为币。东汉时,谷帛与五铢钱并行,有人称之为钱帛平行本位。桓灵两代扩大卖官鬻爵规模,钱帛均当货币计价。不过,金银谷帛两类货币的使用,在两汉时各有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对象的限制,只有方孔圆钱才是不限阶层、地域、对象和范围的通用货币。
(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