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新学制中等教育与旧教育的差异

新学制中等教育与旧教育的差异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新学制中等教育论新学制中等教育中学校之职务,在选取能力较优之儿童而训练之,使于各种专科与职业的活动中,成为领袖之人才。国家观念之中于人心者,既远在民治观念之前,因而各国承认中等教育之公众性质,亦较初等教育为早。欧洲诸国之中等教育,均有甚长历史,可以溯及远古。此与近年美国中等教育之一般趋势相符。故中等教育双方兼顾之主张,实非庞杂之论。

新学制中等教育与旧教育的差异

论新学制中等教育

论新学制中等教育(1)

学校之职务,在选取能力较优之儿童而训练之,使于各种专科与职业的活动中,成为领袖之人才。此项人才教育,为公家所注意者,远在为群众而设施之初等教育以前。公立之初等教育,随民治观念而起;人才教育,则伴于国家观念,而发生较早。国家观念之中于人心者,既远在民治观念之前,因而各国承认中等教育之公众性质,亦较初等教育为早。欧洲诸国之中等教育,均有甚长历史,可以溯及远古。然公家承认初等教育之责任,则大抵为最近之事。此举于民治的英国中,迟至一八七○年始克实现。虽至今日,大多数国家仍以中等教育较他级为重要;故其组织较完善,维持设备与教师均较佳。

然则中国之最大教育问题,将在组织一系之中等学校,以贯彻两种之任务:一则选择能力较优之儿童,一则使之熟悉近世知识,并获有社会上某种重要职业之基本学问。此外少数之人,经济与天才较优者,则以中等教育为其普通教育,而认为将来所受技术或专科教育之预备科。故中学校对于此辈,将授以最完足之普通教育,由是建立最高级领袖人才之基础。

然而大多数之中等学校生徒,则以受有一种独立之教育为宜,俾毕业后可直接加入于夙所预备及为生活需要之特殊事业。如是之需要甚多。生徒之能力兴趣既相悬殊,则中等学校课程自宜供应社会上之基本需要,并求合夫一般生徒较普通之兴趣与能力。

基于上述理由,中学校应设备数种之平行课程,或分立为数种之学校,供给各式之教育。欧洲习惯则主张各种分立之学校,以应种种相异之需要。美国习惯虽未能一致,然大体实赞成一式之学校,而并设数种平行之课程。此相异之点,仍原因于支配教育之原动力。于欧洲则国家主义盛行,故以造就领袖人才,使于诸方面各尽所长为主。于美国则民治主义握势,故主张收罗各种儿童于一式学校,而许其选择相异之课程。

依著者之意,两种办法各有所长,可以并行不悖。质言之,一方面可设置技术的及专科的中等学校,以供特殊需要;此种学校较诸普通学校,效率当然更高。他方面又当设置中等之普通学校,以其各种平行的课程,分别适应生徒之相异兴趣。

自实际观之,中国固已行此两层之政策;缘其学制一方面括有中等性质之实业学校,他方面又括有普通性质之中学校。此学制于组织方面有一缺憾,即以其中等普通学校仅设一种课程,而责令人人共同修学也。

中国如能变更现制之中学校,以适应种种之社会需要及个人之兴趣能力,则其学制将兼擅欧美两制度之长,而于教育中包罗国家主义及民治主义的倾向。此与近年美国中等教育之一般趋势相符。欧洲诸国自大战以还,亦颇趋于同一目的。中国现有之中等实业学校,成绩较佳基础已固,而组织完善学生亦较有把握者,自不宜将其停办,以谋学制之划一也。换言之,凡实业学校确能适应社会需要者(大抵中国有效率之实业学校,均能应此需要),则不宜变动之。吾人所需之大改革,乃在输入各种课程于普通之中学校而已。

吾人于试行分析此等学校课程以前,尚有应先讨论者。查中学之修业年限应较现制四年加长,其理由有二。其一,中学校应教授语文科学数学之基本知识,以及根本上有关各种职业教育成绩之社会科目;如是之教育,其年期自非超过四年不可。自事实言之,现制中等教育亦未尝限于四年,不过于此四年之前后插入若干预备的学年而已。余意,中学校课程,至少当定为六年。欧洲各国均以六年为最低限度,且往昔多有延长至九年者。其在美国,则四年中学之上,更益以大学四年或最少两年,凡此皆为普通教育,过此以后乃进于技术或专科。时至今日,无论欧美均一致趋向六年之制矣。

其在中国,于旧日科举制度之下,仍有许多半公式之中等学校,于国家之领袖人才造就颇多。

无论何国,因民治主义之发展,中学校长之职务益形复杂。一方面须继续履行其屡世相承之职务,以选择训练领袖之人才。此种职务与在古昔同一重要,而履行则较难;以其需要有增无减,且政府国民均不若前此之觉察其需要也。他方面则方兴未艾之民治主义,更创为新需要与新位置。因而中等学校关于选择训练之任务,均发生种种新要求。关于优秀青年之选择,则因社会材料之来源益广,而困难益甚。其训练方面,亦由于在学人数与材力种类之大增,而益形棘手。有后种之棘手,而功课程度乃不得不低落。此项学校之履行其职务,遂不若前此之完满,更使人心思混乱,不知中学之职务为何。(www.daowen.com)

此混乱状态集中于一种争论,即所谓中等教育究以选择预备以升入较高之技术的专科的或修养的学校为目的乎,抑将以其自身为技术的专科的修养的完足学校乎?虽以怀抱后种意见之人,其中仍不免分歧之见解,有以中学校当为技术的及专科的者,亦有认为当属修养的者。美国之中学校,即所谓高级学校,通常称为“平民的大学”,其意盖谓:多数民众不能遣其子女入较高学校者,即可认此为完足之修养学校也。自实际观之,晚近中学校多具有平民大学之性质,致不克履行其选择与预备领袖人才之正当职务。最近数年间,则发见一种确定的倾向,使此类学校大致成为技术的或专科的初步;盖深知大多数学生之不能更进于较高级学校,故不可不施以某种训练,俾彼等与其职务相宜,且能居颇重要之领袖位置也。

民治主义之国家,于其所设之中等学校,实际上固须兼前述两种之职务。此类学校必须选择训练其领袖人才;凡能继续受较高技术的及修养的训练者,与无暇更受中学校以上之训练者,均在其内。后一派之人,譬若军队中之下士,遍布于社会事业之各门类中。民治的社会,本为复杂的社会,而非简单者。适应此社会之教育,须能供给种种之需求。故中等教育双方兼顾之主张,实非庞杂之论。计然此主张无论为技术的或修养的,亦各有种种之形式。技术方面,则括有工业、商业、科学、政治教育等许多门类;修养方面,则必逐渐集中于较富科学性质之目的。此两方主张,实有需于复杂的中学计划;或分设各种之中学校,或合设一种复杂之中学校,藉其活动之组织而供应各种需要。

中国应与其他各国相同,其中学校须承认前述社会上之两大需要,而为之设备供应。抑其情势之复杂,不仅由于民治主义之渐兴,且原因于盛行之德智观念与方法之完全过渡,恰如近世史初期欧洲思想界之所谓文艺复兴时代者然。欧洲之中等学校,即形成于此时代;其制度之组织,其确定之目的与社会之职务,其方法与课程,均于此时成立,数百年来绝鲜变动。自物质科学发达,而其课程始有一部分之更换,其方法始有彻底之改革。自民治主义发展,而其组织与职务始有变动。其在中国,则种种改革之原动力同时并起;然欲解决此项复杂问题,则可借助于他国之经验。

中国亦可照此办法,对于志愿升学之儿童,则将高等小学之末年括入中学课程,并将向来附设于大学专门之预科一并括入。欲图此举收效,则中等学校不可不改革其教授方法,使生徒对于所修科目,确能获取知识,且具有应用之之能力,俾大学专门之预科可以不设。今之流行方法,固不足以语此;本文限于篇幅,当另行论述之。

扩张中学校课程之第二理由,即以在一种组织计划之下继续修学若干年,于教育上确有大利。盖依据一种固定目的而接续修学六年者,较诸在高小修学一年、中学修四年、大学专门修一至三年者,其于教育之各方面皆更善也。六年之课程,既可省时,而效率亦将远胜于前。

此六年之中等教育,果能见诸事实,则课程之组织,更易臻于完善。此课程之一部属于普通性质,另一部则属于职业的或职业预备的。前三年当授以普通之课程,几于人人一致,仅于人数甚多时容许微小之异点。后三年则设备数种平行之课程,显然,属于职业初步的性质。

所谓职业初步之门类有四。其一,以科学及算学为根据,如工程学、医学及农学;其二,以实业科学及社会科学为根据,如工类、商业、银行及一般营业;其三,以政治及社会学为根据,如法律、行政等;其四,以哲学、语文及历史的社会科学为根据,如教育及普通修养科目或哲学研究等。质言之,此种课程将成为科学的、商业的、政治与社会的及教育与修养的四类。六年之全课程,可组为三年之普通与另三年之专科初步及职业初步。于规模较小之中学校,其初级课程勿庸歧异。于规模较大者,则二三门类间不妨略有分别,然亦不外关于科学与近世语之分量而已。凡较大之学校及人口繁盛之地方,其高级中学或不止分为四类。换言之,则科学类可别为技术与医学两类,或竟增加农业一类。至第二类则可别为工业商业两类;第四类或亦可别为师范普通两类,后者之目的在适应志愿专修哲学文学及普通修养科目之人。如是之课程,无须有确定规则以支配之。盖此项改革,其利益之一端,即将使各地方有因地制宜之机会也。

似此富于伸缩力之组织,对于各地方社会之利益需要,对于个人之殊异,与对于发展进步等,均能有满足之应付。一方注重国力之发展,一方保障民治主义与个人之利益。凡近世教育学说,以成绩最著之新经验为根据者,皆包罗于其内。故此项改革,或可得热诚信任之赞助。此改革果能进行收效与否,视夫所定之课程及所用之方法。此事,稍后吾当另有论列。

【注释】

(1)孟禄于1922年9月寄自美国,由王岫庐译,原载:教育杂志,1922,1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